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25-4-8 21:40 编辑
百日王朝兄的观察很敏锐,连续两个帖子里的问题,都直接点出经常发生在硬币上的现象! . 先简单解释你这颗"为什么复打仅存在耳部?" 因为袁像壹圆耳部是整个币面(Obverse)浮雕的最高点,当币模落下撞击币胚时,人像浮雕的耳部在受挤压成形过程中,发生瞬间可能是来自币模的震动(松动),又或者是币胚受压产生的平移,这时就会在最高点耳部(甚至局部)造成重影。如亚高兄所言;您币上的字也有明显"复打"痕迹。 . 另在你图示中也是有这"复打"种现象(红箭头),它形成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造成结果的形态不太一样。 . . 严格说,你币上"双耳"那个问题不叫"复打",它应该称为"复影",只是多数人都把硬币上这种"复打"或"复影"现象都说成是"重影",历来更有人把造成"重影"问题误认是"修模"所致,其实造成硬币上的"复影"或"重影"、又或是"复打"也好,都跟"修模"一点关系也没有。 . 【复打】 "复打"是指「机械双击(Machine Doubling)」。这硬币上的英文专有词汇是说;币模落下击打时反弹,致使币胚被连续撞击两次,进而在币面发生"复(重)影"。这种因复打造成的重影大致有两种;一是币胚旋移造成全面的"旋打重影"。另一是币胚撞击后,新币胚卡在抱钳 (或是未落下),加上下币模又没能将原币胚完全顶出,或下币模降下归位时卡住,使原币胚未被抱钳完全推离又被撞击一次,这种称"移位复打"。另外还有一种是"单次"打击打叫"移位偏打",它会造成至少三种以上不同现象的正反币面,因与"复打"无关,这里不讨论。 . 【复影】 "复影"是指「模具双击(Doubled Dies)」。广义解释;「模具双击」是属于「机械双击(Machine Doubling)」的一种,但发生的原因不一样。「模具双击(Doubled Dies)」是说;币模落下击打时,在币模面与币胚面,从碰触、到币模浮雕(凹面)与币胚被挤压、最后到定型的这瞬间过程中,币模或是币胚发生平移现象(类似错位),就会在币面造成或形成"局部重影"。 . 然而"局部重影"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在硬币浮雕的最高点位,它与币模文字或图案面局部浮雕(凹面),在撞击币胚时,从接触到挤压过程中发生瞬间平移的时间点有关,这是造成"局部重影"的主因。有时币胚不平整也会造成"局部重影",只是被压挤、压平、压实后,有时不易被发觉罢了。另外;币胚不平整也会造成"局部深打或弱打",同样在此就不谈深打弱打问题。 . 另一种会在硬币上造成"复影"现象,其主因是来自二原模(Work hub)转压制作工作模(Work Die)时,因压制工作模的压印机在加压过程中发生平移(错位),这种现象称「主模具加倍或母模倍增(Master Die Doubling)」,它是指发生在工作模上的"复影",简单说就是"复影"在工作模上就已形成。它与发生在压币时的「模具双击(Doubled Dies)」,所造成硬币上的复影相似,在硬币上有时很难区分。 . 【修模】 最后讲"修模",修模多半是在原币模上的文字进行修改,修改原因多半是改朝换代。通常修改后会在币模上留下"残痕",印象中,中国近代机制银元上似乎不见有修模问题,而铜元就有某些品种是因修模被当成版别,例如;被铜元藏家称"鬼影"的安徽十文中文心满文鬼影(满文修改)。又例如被铜元藏家当成"迭压"的湖北中鄂十文,干支年"丙午修改成己酉(又称;己酉迭压丙午)",以及中鄂十文皇帝年号"光绪修改成宣统(又称;宣统迭压光绪)"。示图就不上了,铜元书或网上都找的到图。
补充内容 (2025-4-8 22:00):
错字更正;是“安徽十文中心满文鬼影(满文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