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论坛_首席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席专场竞买 | 2025春拍最新日程 | 3月:8日 Philea#32 | 4月:2-3日 SPINK | 4-6日 HKCS | 7-14日 SBP | 12-13日 宜和 | 17-23日 泓盛 | 26日 三省 | 5月:20日 嘉德 | 北京阿城哥

首席甄选店铺 首席收藏官方店铺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德泉缘 | 德藏世界币章 | 广银阁-现代币章 | 姑苏银庄 | 东丰阁-纸钞/现代币 | 小同行银楼-银器杂项

精选藏品列表 成都小江 | 天生銀家 | 小陈弟弟-币章 | 泉是漏 | 浩川收藏-机制币 | 蜀藏阁-机制币 | 一思阁 | 小精品银元铺子 | 泉博文物商店 | 阿然哥

查看: 538|回复: 21

有大咖知道这个现象的成因吗

[复制链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发表于 前天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海外经常可见这种外国银币,银币的表面被削去了一层,目前没人知道,这些钱币在中国流通过程中,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对待银币,我个人觉得,极大的可能是一种“偷银”行为,但苦于没有证据。
不知道有没有大咖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不吝赐教。
谢谢
a.png
b.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1

帖子

185

积分

童生

Rank: 2

积分
185
发表于 前天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枚被铲掉了一层。
但按说如果是偷银这样做未免太显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47

帖子

946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946
发表于 前天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猜一下,古代赋税征收进库总得有个流程或手续啥滴,如用纸质收条之类现在发达管理方式,哪得多麻烦,用当时就手工具(验银杵)吭一声,压一下,多方便,验银盖章一达两就是吧,换谁都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71

帖子

4202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4202
发表于 前天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Seek这样解释:

早期的银币表面被挖去一层,主要与历史上常见的“刮银”(Clipping或Scraping)行为有关。这种行为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 非法获取贵金属
银币的实际价值由其含银量决定。当银的市价接近或超过银币的面值时,有人会刮取表面银屑以熔炼出售,从而牟利。积少成多后,这些银屑可重新铸造或直接交易。

2. 流通中的漏洞
在检测手段有限的时期,轻微刮削的银币仍能按原面值流通。即便重量减轻,人们可能难以察觉,尤其是当银币成色较高时,表层银被刮后内层仍保留一定价值。

3. 政府管控不足
早期货币体系缺乏防伪技术(如边缘齿纹、精密图案),导致刮削行为难以防范。例如,中世纪欧洲的剪边(Clipping)即类似现象,人们剪下硬币边缘的银屑,促使后来硬币设计加入防剪边花纹。

4. 经济压力与贪婪
在经济动荡或货币贬值时期,民众可能通过刮银缓解个人财务危机,甚至形成黑色产业链,进一步加剧货币体系的混乱。

历史影响与应对:
这种行为导致流通银币的实际含银量下降,引发通货膨胀和信任危机。政府常采取严厉刑罚、重铸货币(如降低成色或重量)或引入防伪技术(如机制币、复杂图案)来遏制此类行为。

总结:早期银币表面被刮削,本质是对贵金属的非法攫取,反映了金属货币时代的价值矛盾与治理挑战。这一现象也推动了货币从实物向信用体系的演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915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915
发表于 昨天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币既不是真币也不是假币,根据它的用途起名叫“工作币”,是金融部门和商贸部门在工作中用于直观比对银元的真假,种类大约有四种,第一种是外皮包银的铜币,第二种鎏银的铜币,第三种是刷银粉的铜币,第四种就是铜币。外皮包银的铜币是正规造币厂加工出来的,产品币的外貌与真品完全相同,一般都会发送给金融部门使用;鎏银的发送给商贸部门使用,刷银粉的和铜币发送给基础或农村商号银号使用。随着银行即商号的早早消逝,百年环境的变化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硫化,很薄银皮会鼓包破损,早期没用还没有破损的也不可避免会流入社会,骗财骗物的也一定会有,从打印在包银工作打样币上的痕迹来看,这种币在民国时期就流通过,什么的文字和记号一定是当地的银号或商号刻制上去的,通过此贴也证实了一个很长时间依赖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即银号或商号打印在银元的印痕(文字或图案)到底是真币的象征还是假币的象征,现在可以认定这是假币的象征,只有假币才能在上面进行任意的刻划等破环行为,是真币故意破环品相估计业界不会允许这么做的;鎏银刷银粉和的问题基本清楚了,如果是珍稀品种,铜币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包银币刷银的也不能报废,用钢丝刷刷掉银粉能获得一枚优秀铜币,价值立即也会攀升。玩吗,老六小散户胡说八咧,随便说说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梦成真 发表于 2025-2-19 15:31
猜一下,古代赋税征收进库总得有个流程或手续啥滴,如用纸质收条之类现在发达管理方式,哪得多麻烦,用当时 ...

海外有英文文章,是清朝和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写的,海关验银官使用的是中国人的钢戳,和我们见到的那些中文戳记相仿,而且,如果验银官如果真的这样铲,那今天应该会有很多类似银币,但目前市场上,这类银币并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雨1234 发表于 2025-2-20 02:36
这种币既不是真币也不是假币,根据它的用途起名叫“工作币”,是金融部门和商贸部门在工作中用于直观比对银 ...

根据咱收集戳记币这些年积累的知识可知,您说的戳记是验证假币的记录,是错的。其它的说法,您可否给个证据出处,清朝似乎没有那么多金融或者商贸单位,不知道您这些论点的佐证来自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zxz017 发表于 2025-2-19 20:01
DeepSeek这样解释:

早期的银币表面被挖去一层,主要与历史上常见的“刮银”(Clipping或Scraping)行为有 ...

根据个人对人工智能对历史知识的检测,觉得这些人工智能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在未知领域经常指点江山。感觉Deepseek在这个问题上,有点牵强,偷银可以算是一种解释,但这种明显被破坏的钱币,想在市场上蒙混过关,似乎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847

帖子

5240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524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昨天 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西哥银元,比国币重量和成色都要高,会不会是挖掉一块价值上等同于普通国币银元,仅仅是瞎猜,提供给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观泉 发表于 2025-2-20 12:33
墨西哥银元,比国币重量和成色都要高,会不会是挖掉一块价值上等同于普通国币银元,仅仅是瞎猜,提供给思路 ...

谢谢,如果有证据出处就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915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915
发表于 昨天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菜鸟 发表于 2025-2-20 10:52
根据咱收集戳记币这些年积累的知识可知,您说的戳记是验证假币的记录,是错的。其它的说法,您可否给个证 ...

你说被刻字打印记号的银元是假币的观点是错误的,要证据那就多了,绝对保真的三鸟、共和、洪宪、曹锟、徐世昌、长须龙等老银元没有一枚上面有被刻字打印记号的行为,这说明什么,只有假币才能被打上印记便于识别,真币用不着,也不允许任意破环真币的品相。当然论坛的观点也不需要认可,收藏没有界限,我行我素,各自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10

帖子

915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915
发表于 昨天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偷银的行为在旧中国已经流行了许多年,尤其在旧军队比较明显,层层剥削层层扒皮,那时被偷银的钱币一般都是容易被切削的银饼或银锭,在近代银元上偷银还没有听说过,因为精整漂亮的银元容不得被切削破环,略有变动品相就变了,偷了银以后再想把银元花出去那就很难了。再者说了,近30年以来偷银的行为早已经停止了,市场上一克白银才几元钱,也犯不上再去干那种低级下流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854

帖子

2579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57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论坛贵宾

发表于 昨天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25-2-20 18:31 编辑

18世纪中叶,以西班牙货币计值单位Realer的银币已经在全球流通,你图是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1823年才有的鹰洋,币值8Realer。墨西哥鹰洋约18世中叶(-道光年间)才跟着西班牙Realer银元流通到远东。
.
海外菜鸟你应该还记得曾在其它帖子底下聊过,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就开始有伪造西班牙Realer"夹铅币"的存在,我认为削去表面(或者凿开表面)比较可能是为了要检查是否为夹芯(铅或白铜)币。
1895 年墨西哥鹰洋 8 雷亚尔 当代赝品.jpg
.
从外来机制银币洋元上”偷银”似乎不太可能,机制银币(洋元)都是按照既定纯度和重量制作,成份配比约为;90%银、10%铜,重量约在27g上下,就算从洋元刮下来的碎屑累绩熔炼成次等碎银,成色还是不及官铸纹银或公估足银。再说那时候民间有资格的钱号或有能力的冶炼银匠工坊,大概率是不可以也不太可能随便帮人熔炼成碎银,被抓到刑罚应该很重,在中国还是使用银两跟铜铸钱的年代,一般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来的洋银元。再者从机制银币(洋元)表面削去一块除了破坏币的外观,明眼人一看就会想到失重,使用时能被接受度应该很低。若说要剪裁偷银,脑子也是该动到西班牙Cob银上。明、清时期不管是本地银两还是外来的洋银元,民间会需要用到小银锭的地方,一般店家都有秤,这种地方档次都比较高,比如一些茶楼、酒楼、青楼什么的,虽说市面上流通的碎银子成色并不完全一致,但商家还是会要换算重量及成色之后来计算。
.
若说戳记是验证币的真假,这样解释或许不精准,应该说戳记是检验银的成色。银元上的戳记不是随便拿一个钢戳打上去,然后看成色,如此而已,它是有SOP的!古人只是科学不进步,智跟现代人是一样的。我印象中它的操作方式是;钱庄会准备一定重量的秤槌,秤槌会放在固定高度向下砸在钢戳上,对照手边同样有打上字戳的不同成色的银版片,然后看银元上打出来字的深浅以及里面凿出的成色,以判断洋银成色。银虽然没金子软但相较其它常见银白色金属或合金还是软一些所以旧时在银币上打戳并不单单只是为了要看银色,另一方面是为了要测试银币的软硬度,有经验的钱庄或银匠是可以从打戳的过程去判断大概银的成色,一方面也是看银币的硬度就跟敲击听音原理类似,含银量越高,声音会较绵、且共鸣音长,反之声音会较为清脆、且共鸣音短,虽说听敲击听音在现代伪制的真银假币不适用,但别忘了那是在明、清,或是民国时期,只要成色对了,它至少还是可被认可的钱。
.
以上是一种,另一种是滴定法,滴定法有两种但原理相同。第一种比较古老多是验矿石或银锭,中国古代并没有酸、硝酸、盐酸等这些液体无机强酸,但医药学家与炼丹方士却用矾、盐及硝的配合做出俱腐蚀性,可以在加热后产生具有强烈化学活性的无机强酸并利用这种强酸滴在矿石或银锭上看酸蚀产生的泡沫颜色变化,例如银会变黑、铜会变绿、锡、铅会变白或灰。
.
第二种比较方便多是验银元,使用的是相较易于取得的硫磺(另有一说是砒霜),加水煮热溶解滴在银元上看便黑(或褐)色的深浅,其原理不外乎就是银与硫化物的氧化反应,银的成色越高,碰到硫磺会变黄至黑色,但白铜不会。然后同样是对照已准备好的不同成色银版。
.
第三种是土方法也最便捷;使用类似试金石的方式在上面划线,同样是对照已准备好的不同成色银版,然后对照颜色来判对银的成色下图取自某年国外古董拍品,是一件18世纪(1830-1840)的「黄金测试仪」,该装置有九个铜片,铜片刻有數字 468101214161820数字,尖端镀有大量不同純度(成色)的黃金。一个熟练的珠宝商可以从比较在测试石头上测试的黄金条纹颜色,根据该设备铜片尖端镀金颜色,得出非常准确的成色判断。前文提到的对照不同成色银版即同此理。
2548.jpg
.
另外;在老银币上的中文字戳并不一定就是中国人所为,邻近的朝鲜、东瀛、以及南边的安南,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也都是使用大量汉文用做其本国文字。
.
补充银币上「戳记」的一些知识。银币上「戳」分两种:
1,ChopMark (检验标记)」、通称「戳记」。戳记由私人或商家(钱庄)打上去,一般看到的各式各样文字或符号的验银戳就属于这颣。
Japan_Chop Mark.jpg
.
2,CounterMark (反标记或筹码标记)」、通称「戳章」。戳章是经过认证(通常是"官方"),其图案或文字中规中矩,这种戳章(印记)几乎都是1519世纪欧洲海权国家发展全球海上贸易时,利用本国或它国制作发行的货币(银币),打上自己的官方注记,用以表示用于某些殖民领地区交易流通使用的标记。
Philippines_Counter Mark.jpg
.
以上「戳记」与「戳章」更常见于西班牙柱洋与佛头银上面。


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71

帖子

4202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4202
发表于 昨天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外菜鸟 发表于 2025-2-20 10:57
根据个人对人工智能对历史知识的检测,觉得这些人工智能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在未知领域经常指点江山。感觉 ...

同意海外兄的观点哈,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不能被搜索的信息所左右,特别是钱币收藏爱好者。借来DP的信息,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018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昨天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甲 发表于 2025-2-20 17:59
18世纪中叶,以西班牙货币计值单位Realer的银币已经在全球流通,你图是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1823年才有的鹰 ...

路人甲兄一如既往的严谨、扎实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854

帖子

2579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579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论坛贵宾

发表于 昨天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高 发表于 2025-2-20 20:13
路人甲兄一如既往的严谨、扎实

快别这么说,我会骄傲!
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毛雨1234 发表于 2025-2-20 14:44
偷银的行为在旧中国已经流行了许多年,尤其在旧军队比较明显,层层剥削层层扒皮,那时被偷银的钱币一般都是 ...

咱说的偷银行为,就是清代发生的,近代不会有人这样偷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甲 发表于 2025-2-20 17:59
18世纪中叶,以西班牙货币计值单位Realer的银币已经在全球流通,你图是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1823年才有的鹰 ...

谢谢路人兄,从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对戳记币知识,咱提出一点看法,咱们共同探讨。
戳记界除了Chopmark(戳记)、Countermark(反标记),还有一个单词叫:Counterstamp(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咱就翻译为”章印“吧)。
您上面举例的两个银币图案,目前在戳记币收藏界,都叫反标记Countermark,尤其是日本使用的鹰洋代用币“改三分定银”,不是Chopmark。虽然目前戳记界对反标记Countermark和章印Counterstamp尚有争论,但大部分专家基本认可,钱币上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图案,称之为戳记Chopmark,而其它的,大多称之反标记Countermark,至于掌印Counterstamp,有专家认为,应该是使用钢印印章压制而成,比下面这枚如菲律宾官印较贵重的“MANILA 1828",有专家更愿意称之为Counterstamp,这是机器压制形成的,而不是用钢印戳敲打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您第二个钱币例子菲律宾Elizabeth II官戳,也可以归类于章印,虽然目前大部分专家还更愿意把该银币归类于反标记类Countermark。
感谢您长期的钱币扫盲知识普及,谢谢




Image_20250220202351.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71

帖子

1897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甲 发表于 2025-2-20 17:59
18世纪中叶,以西班牙货币计值单位Realer的银币已经在全球流通,你图是墨西哥1821年独立后、1823年才有的鹰 ...

另外一点,路人兄,您提到的银币表面削掉一层,可能是用来检测是否为夹芯,这个说法很难说服我,请看下面我特意收集到的一枚夹芯币。

一般行家,只需戳几下,就知道是否是夹芯币了,干嘛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大面积削去银币的表层呢?这样做,既损坏银币,又缺斤少两,似乎得不偿失。而且,民间打戳验银非常常见,这种削银方式验银应该不会被接纳的,因为,目前市场上,这种被削去一层的银币,非常稀少。
Image_20250220210537.jpg
Image_202502202105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847

帖子

5240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5240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10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偷银既然是偷,就应该有遮盖行为,怎么明显的应该不是偷银,也可能仅仅是个偶然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首席收藏 ( 京ICP备11006322号-8 )

GMT+8, 2025-2-21 23:32 , Processed in 0.0374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25 ShouX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