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golf 于 2025-7-1 13:37 编辑
錢以載道:祥瑞政治的視覺語言
徽宗的統治,在意識形態上以一種獨特的「祥瑞政治」為標誌。 他篤信道教,熱衷於將各種「祥瑞」:被認為是上天認可其統治的吉兆——加以記錄、宣揚,以鞏固其政權的合法性與神聖性 。 這一點最著名的體現,便是他親筆繪製的國寶級畫作《瑞鶴圖》。 此畫描繪了政和二年(西元1112年)元宵節次日,一群仙鶴盤旋於宮殿上空的奇景,被徽宗本人詮釋為天降祥瑞的吉兆。 而錢幣中的「大觀瑞寶」(如前圖),正是這一政治思想在貨幣領域的完美對應物。 《瑞鶴圖》是以畫筆記錄祥瑞,體現了「文以載道」; 而「大觀瑞寶」則是以御書鑄文,承載祥瑞之意,體現了「錢以載瑞」。 二者如出一轍,共同構成了徽宗時代「祥瑞政治」視覺語言的雙璧。 更進一步分析,徽宗的祥瑞政治形成了一種自我強化的閉環。 傳統的祥瑞是被動發現的自然現象,而徽宗時代的祥瑞體系,其核心卻是「當下的製作」,即人為創造的祥瑞。 他不僅僅是祥瑞的詮釋者,更是祥瑞的創造者。 《瑞鶴圖》記錄了一個「天降」的祥瑞,而「大觀瑞寶」本身就是一個「人造」的祥瑞。 皇帝動用其文思院其產品專供宮廷使用,性質上屬於皇帝的「私人工坊」。私人作坊,以貴金屬和自己的御筆,製造出一件名為「瑞寶」的器物,其存在本身即被用來證明上天對其統治的祝福。 藝術與器物在此成為了主動製造政治合法性的工具,錢幣不再是被動的權力象徵,而是建構權力的主動媒介。
然而,所有這些由藝術、禮儀和符號精心構建的權力體系,在金人的鐵蹄面前不堪一擊。 西元1127年的靖康之變,不僅是國家的淪亡,也是一個文化符號體系的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