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青幫大亨杜月笙、黃金榮頂下了上海九大銀樓之一的寶成裕記,改名「公記」。重新開幕當日,冠蓋雲集,雖屬借殼上市亦能無縫接軌,迅速躋身主流,直至1949年上海易幟。 這對金袖扣就是此一時期寶成公記所打造。背款:「九呈金 寶成公記 乃」,意思是,使用九成金打造,除有「寶成公記」的鋪名保證之外,經手的匠師也留名「乃」字以示負責。 五口通商,西服在民間開始普遍起來。到了民初,「西服(裝)革履」已成為時髦標誌,在正式場合普遍取代長袍馬褂,甚至是把妹必備行頭(見:孫犁 《澹定集》)。政治人物也不落人後,1927年底,蔣宋世紀婚禮,捨棄中式禮服改採西裝與婚紗,社會為之轟動。 上海的歷史環境特殊,穿著西服尤為潮流。袖扣,係西服配件,原為當地所無,除舶來品之外,別無商家能夠鑄造。嗅到此一新興商機,有的上海銀樓開始為上流客層手工特製,採用黃金量身打造袖扣。這種生意往往是政商關係的特殊連結,非一般銀樓可做得。目前所知,就僅九大銀樓如楊慶和銀樓與寶成公記等少數幾家,留下相關實物。 金袖扣的形式,現在少見,多為前大後小、焊合的鈕扣式。不用純金的原因,並非為了節省成本,而是純金質軟,容易磨損,因此,銀樓學習西洋金飾使用九成黃金純度,以增加硬度。因屬特製又極為費工,這種個人專屬奢侈品,工本費用遠遠高於尋常純金飾品,非一般百姓所能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