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白2001 于 2019-4-27 10:26 编辑
很巧的是,在多年的收集宝河局大钱过程当中,我陆续发现了和宝河局进程样钱相同版式,有相同弧型铸造痕迹,尺寸规格高度相似的宝河局流通钱币。而且数量不少,且多发现在河南境内。以下是这些流通钱的图片。
参考陈鸿禧的同模理论,这些流通钱和之前举的样钱例子,应该是同一母钱所铸,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都是同版,而且在相同位置有相同的铸造痕迹。
通过观察,这一类带有弧形铸造痕的流通钱铸造和打磨的工艺和普通宝河大钱完全一致,没有什么区别,数量也不少。但是普遍铸造精美,美品的出现率高于其他版式的宝河当百钱。
通过以上,大胆推测,这个版式的河百大钱是早期初铸的产品。和目前所发现的样钱是同一母钱所铸,唯一不同的是,“样钱”比他的河南兄弟更幸运,他们通过筛选,被送到北京,经过了专门的打磨加工,成为了血统高贵的“进呈样”,从而深藏不露。
在2011年的瀚海春拍中,出现了一对宝河当五十,当百钱,是从海外回流的, 通过上手仔细查看,这对宝河钱书法精美,是典型的周书。铸造精整,打磨精细,有明显的冷加工痕迹,局部仍保持有铜光,保存良好,气质一望即可知不凡。应该也是进呈样钱无疑。
最后为河北赵兄购得并珍藏。
<二>,II型样钱。
这个新的样钱可能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同一省局的同一种钱币进呈样可能有多枚,可能是不同母钱翻铸出来的。
但不例外,它们的二次加工是用固定的加工工艺完成的。应该不是地方钱局的工匠所完成,而是由京局的工匠所进行的。这些工匠估计还加工了一些特殊性质的其他钱币(如宫钱等),因为在部分宫钱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加工方式。
这些现象和典籍里面记载的样钱进呈制度是吻合的。
同时要补充说明下,目前能确认的河百呈样钱极少。打算从普通流通钱中找进呈样的希望估计比较渺茫。河百也有其他版式的极美品,但都不是进呈样钱。最主要区别还是在加工工艺上。这也是进呈样区别于普通流通钱的高贵血统。
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镜面打磨工艺或者类镜面打磨工艺在极少数流通币和民俗花钱上也有存在,但是可能是后人特意加工为了美观,和进呈样的打磨流程、意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