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wang2450 于 2019-1-10 01:13 编辑
在钱币收藏的过程中免不了要拍照。钱币照片可以用来观赏,展示,交流或存档。把心仪的硬币拍成照片,信手拈来,随时观看,不用翻箱倒柜,也不用跑银行,岂不快哉?(以下照片均为本人所拍,注明出处者除外。)
中国古典园林之兰亭银章
美国陈纳德大铜章
英国马踏飞燕(中英友好)银章
更有兴致者,可以借助币章进行二次艺术创作: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铜章
中国古典园林之圆明园铜章
拍照也可以是为了研究和鉴伪。钱币的工艺研究、版别研究、品相研究、错币研究这些都少不了钱币的高清大图。下面是分币复打的大图。
照片中的年号上清晰地显示出复打所特有的阶梯状边缘,和重模币的弧形边缘大不相同。
林肯分币年号重模,取自NGC 网站
下面的照片中显示的是著名手雕古塔小铜章上没有磨平的手雕痕迹,可作为原版古塔铜章的鉴别特征:
这是铜章的全图:
细部照片更是鉴别假币的有力工具。现代流通币中的五大天王分币是仿制的重灾区。1979到1981 这几年的年号被改刻、粘贴、仿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如果能拍出下面这样的照片,众李鬼不现形也难:
此外,在钱币的网上交易中,如果没有评级分数,照片就成了判断品相的唯一途径。即使有评级分数,在分数和状态并重的今天,照片依然是买家决定取舍的重要标准。下面图中的钱币,能够强烈地激起购买欲(取自海瑞得拍卖公司网站):
再看看国外 eBay 上的卖家照片。这是不想卖的架势?
熟悉钱币摄影的技巧,还有助于在观看待售钱币照片时,做出适当的判断。钱币表面的瑕疵,可以通过适当用光而加以掩盖。比如说现在有些钱币买卖网站上流行全亮底板照片(取自 eBay):
拍过全亮底的人都知道,这种拍法可能会隐藏底板上的发丝痕和其它瑕疵。比较以下两张照片就可以看出:
以下照片看起来是两枚品相很不同的银章,其实只是拍照时光线的方向改变了而已。
钱币摄影是钱币收藏者的日常需求,这个说法毫不夸张。但是和如此广泛的需求相比,钱币摄影的现状却是极不如人意。随便到网上看看,无论是展示也好,出售也好,惨不忍睹的钱币照片比比皆是。
对焦不准的(取自 eBay)
用光不对的(取自 eBay)
许多藏友和本人两三年前一样,以为会拍些风景照、人物照就会拍微距了,无论手机相机,随手便拍,结果可想而知。有些钱币照片明明用光不对,还有人跟着叫好。不知道一张钱币照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何如此,这似乎是相当普遍现象,也是本板块要反复讨论的问题。
钱币摄影属于微距摄影的范畴。什么是微距有不同的说法,姑且用一位老美摄影师的定义,说如果用普通的相机套头不能对焦,那就进入了微距摄影范围。但是“微距”这个词本身翻译得并不准确。就钱币摄影来说,大部分人只需要拍出整个币面来就行了,也就是俗称的“大头照”。这时只能算是“近距摄影”,因为就连最小的 1 分硬币的大头照也没有进入真正的微距范畴。大多数微距镜头其实是“近距镜头”。不过既然大家用惯了“微距”这个说法,就将错就错用下去得了。
顺便定义一下微距摄影中经常谈到的放大倍率这个概念。放大倍率指的是和被摄物体相比,相机感光元件上的影像有多大。拿尼康单反相机来说(全幅除外),感光元件的尺寸是 23.5 毫米宽,15.6 毫米高。要拍一枚 60 毫米大铜章的大头照,假设铜章在取景框里顶天立地,这时放大倍率是 15.6 : 60 ,也就是1 : 4 不到一些。1 分钱硬币的直径是 18 毫米,拍成大头照时的比例是 15.6 : 18,稍大于 1 : 1。下面这幅图里横着拍出了钢尺上的三个格子,也就是三毫米。放大倍率是23.5 : 3,约8 : 1,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 8 倍放大。
美国微距摄影前辈 Lefkowitz 说过,微距摄影对器材要求并不高,但是对知识要求很高。想要提高钱币拍摄技能的藏友对此应有思想准备。钱币摄影其实很不容易。即便是专业摄影师用专用器材在拍摄钱币时也有一个摸索过程。曾经看到过一些专业摄影师刚上手时拍出的钱币照片,当然没有网上常见的对焦不准或过曝等问题,但绝对算不上出彩。表现金属反光本来就是摄影的难题之一,《美国摄影用光教程》中花了一章专门讲拍摄金属物体时的用光。硬币可好,不但有普制币的漫射反光,还有精制币的直接反光加漫射反光。未流通普制币要表现出光带,才显得熠熠生辉,而包浆币则要完美展现色彩。即使在同一套币/章里,因为图案和制造工艺等原因,表面反光特征都可能各有不同,得用不同方式布光。比如以下的早期铜套章“桂林风光”中,伏波山和象鼻山两枚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布光方式。
这枚在左上角使用了一个宽大的柔光罩。
这枚在右上方使用了一个较窄的柔光筒,另外左边有一个白纸盒作为反光装置。
本人受亚高兄之邀,主持首席收藏的钱币摄影板块,深感责任重大。我既非专业摄影师,也没有长期摄影的经验,只是在过去两三年中在钱币摄影和微距摄影上花了一些功夫而已。不过正因为我并非专业人士,基本上是自学而成,对币友的需求和实情更加了解,经验对币友也许更加切合实际。业余身份的另一个好处是不靠这一行吃饭,不用像猫对老虎那样“留一手”,可以无保留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本人的长处如下:
1. 了解美国钱币摄影技术的最新发展,与美国的钱币摄影爱好者有顺畅的交流; 2. 能够阅读英文的摄影著作; 3. 动手能力强,喜欢折腾,比如说把显微镜架改成翻拍架; 4. 对单反相机比较熟悉。
本人的弱项是: 1. 收藏范围限于现代币章,拍摄范围也是如此; 2. 没有系统的摄影训练; 3. 用手机、微单相机和其它器材的拍摄经验不足; 4. 后期处理比较简单。
我非常愿意与各位泉友交流机制币和古币的摄影技巧,以及其它器材的摄影技巧,大家共同提高。也希望藏友多多上帖、上图交流。
开篇结束前,介绍一些参考书籍和网站。大部分是英文的。 1. Numismatic Photography,作者 Mark Goodman。钱币摄影入门书。 2. Manual of Close-Up Photography,作者 LesterLefkowitz。79 年出版的经典。把微距摄影的原理讲得非常透彻。后来微距摄影的许多用光方法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 3.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作者Fil Hunter,Steven Biver,Paul Fuqua。研究用光的进阶读物。 5. Mark Goodman 的个人网站:coinimaging.com。其中有对各种镜头的测试结果。对喜欢折腾镜头的藏友非常有用。即使不想折腾镜头,也可以开开眼界,看人家能把钱币微距拍成什么样。
下面是以后要讨论的题目。这些题目可能会看情况增加、删减或合并。如有藏友对其它题目感兴趣,也请跟帖提出。
1. 器材 1 - 相机 2. 器材 2 – 镜头 3. 器材 3 – 翻拍架/显微镜架/Z 轴平台 4. 器材 4 – 在电脑上控制相机 5. 清晰度/高倍摄影时的清晰度 6. 用光1 – 光源的宽度 7. 用光 2 – 光源的角度 8. 用光 3 – 光源的位置及其根据图案内容的调整 9. 用光 4 – 柔光手段 10. 用光 5 – 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 11. 用光 6 – 反光 12. 用光7 – 同轴光 13. 用光 8 - 移轴 14. 精制币的拍摄:黑底、白底、金属感 15. 普制币的拍摄:原光和包浆 16. 后期处理 17. 堆叠
最后用美国钱币摄影论坛的座右铭作为结束语:在钱币摄影中,5% 靠相机,15% 靠镜头,80% 靠用光。供各位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