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代崇庆元宝篆书折五钱及拓片国家博物馆藏
方药雨先生、陈仁涛先生迭藏
印章:稀世之珍、定祥精选、吉斋拓本
右:金代崇庆元宝楷书折五钱及拓片
龙骧古泉藏 印章:天眷堂
金•泰和通宝折二母钱 此品将在11月2日龙骧古泉上拍
序幕:继一品金代大珍【崇庆元宝楷书折五】被龙骧古泉以204.75万元囊括后,龙骧古泉11月2日也将上演秋季网拍精品场,本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同样是一枚金代珍品【泰和通宝折二(母钱)】。
金代铸钱以精美著称,风格延续着北宋末年时地章深峻、文字高挺的风格。钱文书体带有明显的“瘦金体”神韵,笔画纤细有力再搭配别致的外郭尽显俊秀。
四枚金代泰和通宝折二对比图
左一:毕建先生藏品(短撇宝)
左二:戎畋松先生藏品(短撇宝 拓片)
左三:少泉藏品(长撇宝母钱)
左四:泰和通宝折二长撇宝母钱(长撇宝母钱)
此品楷书泰和通宝折二母钱(上图左四),纲目地位重要,铜质青白,开门到代。同时此枚为“长撇宝”版式,是“宝”字一撇未损时的初铸母钱,存世仅有两枚,此为品相更佳者。
泰和通宝折二的尺寸最大只到29毫米(元铸泰和通宝折二直径一般在26毫米至28毫米之间)而此品直径已超过30毫米,比常品高出一个铸造级别。且钱文字口清晰别致,穿口精修,地章深峻,符合母钱的工艺要求。
金代泰和通宝折二存世已十分稀少,此为母钱则更为罕见,它对研究当时的经济状况、钱币制度、铸造工艺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为古钱币名珍。
金•泰和通宝折十 直径约40.8毫米 厚度约1.8毫米
大唐西市2017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Lot1281 成交价:794500元
【泰和】为金章宗完颜璟时期的第三个年号,共使用八年。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时始铸篆书泰和重宝及楷书泰和通宝两类年号钱,民国藏家郑家相先生在《泉币》第2期中记述:“今世流传真书通宝钱,尚有小平、折二、折三多种,殆铸重宝钱后,又铸通宝钱……”泰和通宝楷书版今所见为五等制,存世均罕。
金世宗、金章宗、卫绍王、金宣宗年号及世袭图
金章宗完颜璟是金代第六任皇帝,为金世宗完颜雍(金代第五任皇帝年号:大定)之孙,卫绍王完颜允济(金代第七任皇帝年号:崇庆、至宁)之侄,金宣宗完颜珣(金代第八任皇帝年号:贞祐)之弟。
金章宗本人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崇尚汉文化,喜好诗词善于书法绘画,尤其他书写的瘦金体可与宋徽宗相媲美。金章宗在继位后坚持推行“尊孔重儒”政策,对金朝发展多有建设,曾新订《泰和律》成为当时最完备的法典。
左:金章宗书法《女史箴图》提拔 大英博物馆藏
右:宋徽宗书法《闰中秋月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金代在货币上一直以银、钞为主,此前在金属铸币方面,通货仅有海陵王时的正隆通宝及金世宗时的大定通宝两种年号钱。其中正隆通宝的发行曾引起“官钱积而不散,则民间钱重”的情况,于是在大定十八年新铸大定通宝钱与旧钱并用,在这之初大观钱已当五使用。
承安二年十二月(公元1197年)经尚书省议,曾令:“时所给官兵俸及边戍军须,皆以银钞相兼”,这使交钞发行量日益增大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金•泰和重宝折十
钱文为当时翰林学士、书法家党怀英所书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 Lot7494
据《金史•食货志》载:(四年(公元1204年)八月)“定从便易钱法,听人输纳于京师,而山东、河北、大名、河东等路依数支取。后铸大钱一值十,篆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参行”。
楷书泰和通宝钱却未见史书记载,但按照当时普遍以“对钱”的形式铸造铜钱来看,楷书泰和通宝也应是当时所铸,钱文同样也是当时的书法家所写。金章宗与宋徽宗都是历代帝王中最著名的书法家,二人在执政时期所发行的货币均为钱币历史中钱文书法的最佳代表。
尾声:“隆兴和议”后,金与南宋一直和平共处,双方在经济上各有发展。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南宋宁宗首先发起“开禧北伐”并攻入金国境内,打破了多年的平静。金国随后反击,并且逐渐转为进攻之势击退宋军。泰和八年时,金章宗与宋宁宗达成和议,最终以伯侄互称,并增加南宋每年的岁币、岁绢。
由于金与宋都禁止铜钱流入对方境内,铜钱的铸造数量亦少,在使用时又受到法律制约,例如金代泰和年间曾令“民间之交易、典质,一贯以上并用交钞,毋得用钱……犯者徒二年,告者赏有差…商旅赍见钱不得过十贯…十贯以上不得出京。”这使铜钱在使用时的阻力越来越大,市场中流通的货币种类随之开始了转型,并逐渐进入到以纸钞为通货的银本位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