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学时历史学科的一切都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总结,最后的结果就是说来说去过去的事都是落后的。 这包括思想落后(不如马克思同志进步)、制度落后(不如社会主义好)、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不如工业革命)等等…… 但对待历史,怎么能用今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远古时代人们还生活在洞里,茹毛饮血地过活,能说他们是“落后”的吗? 当然要设身处地地看待过去。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使很多历史都变得顺理成章,原来不理解的也就豁然开朗了。
这辈子购买的第一枚古钱币,当时也对着钱谱寻找过它的版别名称。
刚好当时公司的负责人走到我旁边,我激动地告诉了他这个版别。
他接过钱币,上手一看回了句:“呵呵,不要……”
办公室里也因此充满了欢笑,负责人当时的语气很搞笑。
古钱币里能被“公认”为漂亮的确实也是有限的,无非就那么几种。
自那次以后,我对崇宁这种钱还是印象很好的。
很多人都说大观通宝是“铁画银钩”的,这话本身没错。
但对比徽宗二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时的“崇宁通宝”,大观的字体还是显得有些“持重”了,
再等到宣和的时候那就是老成持重了……
对于崇宁通宝,除了短丁、抽示、美制、大字高走通等等“一眼便识”的版式以外,
对那些很难分辨的或出土分布很广泛,根本对历史的认识就没什么帮助的版别我是很冷漠的。
当有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些“版别”时,在我看来就像孔乙己在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
每个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接触到古钱币,所以对它的认知也不同。
有些人看它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有些人看它则是茶余饭后的零食。
我对钱币的态度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历史,充实自己。
比如元丰、熙宁时,北宋由于王安石变法,使朝中矛盾重重。
徽宗登基初年,朝中还是以向太后为首的旧派与新派对峙,后改国号为“建中靖国”,平衡一下两派的矛盾。
但徽宗最终还是支持了新派,改元“崇宁”,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任用蔡氏兄弟。
崇宁元年时,蔡京当了宰相(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他的兄弟蔡卞更正统,老岳父就是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