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藏 于 2018-1-10 15:19 编辑
[广大镍币爱好者的家园——中国近代镍币交流研讨交流群群主及群管理员们为增强群内学术交流气氛,决定每周做一次讲座。本人不才,被举荐打头阵。正好拙作《中国近代镍铝币图汇》出版发行快两个月了,这期间也收到了很多藏友的反馈,需要梳理一下,便欣然从命,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和讲座。讲座课件采用了PPT形式,提前一天发群里供藏友先预览。以下为12月30日交流讲座课件内容及讲述概要,每页下面有简单的说明。有兴趣的藏友欢迎加群主微信入群。
本次讲座主要沟通一些镍币的趣闻和野史。我想喜欢钱币的人大多喜欢读历史,喜欢读历史的人,大多又喜欢读野史。我也是比较喜欢读一些趣闻和野史,在镍币收藏和研究过程中,也留意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在此做一下分享。
民国25年,法币政策实施后,全国又再一次统一币制。时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的宋哲元以平津市面辅币缺乏为由,令天津造币厂仿铸党徽铜币及孙像镍币一批,“共计30万元,并在币面加盖‘平’‘津’字样,交河北省银行负责发行”。被国民政府发现后,财政部长孔祥熙通电予以严厉制止。据1936年7月31日《国民政府文官处文书局第一科给文官长的签呈》记载,天津造币厂共造“一分铜币,五分镍币,十分镍币各十万元,共计三十万元”。由此推断,一分铜币应该在1000万枚,五分镍币为200万枚,十分镍币为100万枚。由于中央政府的制止,大部分被销毁或回收了。仅有少量流出。
根据目前所见及资料记载,拾分镍币“平、津”加字币应为样币(也有资料认为背平、津版曾少量流通),与“平、津”加字币版别特征一致的天津无磁版拾分镍币应为去字后流通币。伍分镍币一直未天津去字版。壹分铜币天津版为右星角版。
宋哲远“平、津”铭文币,马定祥先生收藏最全,北京保利2011秋拍马定祥收藏钱币遗珍夜场曾上拍多套铜、白铜样币,但当时并没有这套孙像镍币。
“平、津”铭文镍币,目前所见伍分币有两种,拾分币有8种。上海博物馆藏有铭文版伍分币两种,拾分币7种(缺面“津津”),均为李伟先先生捐赠。耿爱德《中国币图说汇考》收录伍分币两种,拾分币8种。李伟先钱币大部分由马定祥转入,因此推测马定祥先生从堂弟马定方手中一两黄金一枚买入的“平、津”镍币可能转给了李伟先。 注:民国时期,1根1两金条大概折为30块银元,随着年景好坏有5块左右的浮动。普通工人工资15块银元左右,当时小康之家一月生活总费用也就是15块银元。
《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一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归纳总结的巨著,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商业科技,可谓无所不包。其中货币章节提到了“中国镍币之祖”,认为崇宁通宝折十通字平头,走之底平足版为中国镍币之祖,但是此币无图,无具体说明。
如我们第一讲所说,公认的中国镍白铜可以追溯到晋代。但唐宋时期镍白铜实物都很少,该书对镍币之祖的结论不知源自何处,多方查证,仍不知其所谓。
更多镍白铜资料,欢迎查阅下文:
崇宁通宝确实曾被检测出有镍含量高达20%的,但这是2007年的发现,《中国文化知识精华》出版于1989年。
伯明翰龙图镍币样被耿爱德称为“中国镍币先驱”,关于此套币样有很多传奇的记载,比如有资料说伊利莎白女王访问中国时,曾想求见这套币而不成。曾多方查证,各种正式报道中并无此说法,显然这是戏说。
还有记载为李鸿章呈现给光绪帝,但那时候李鸿章早已去逝。
《中国钱币》曾发表陈福耕关于5这枚币的考证,文章公正客观,考证和推论都很严谨。后来,这枚币可能归于了马定祥先生,马定祥成为这套币唯一集齐者。
孙浩先生关于这种币样的考证文章,认为是带有广告性质的蟠龙图案镍质币样。内容全面而严谨,是龙图镍币样的权威论证。
2011年保利秋拍,马定祥先生收藏的全套龙图镍币样,当时估价80万-150万元。
抗战胜利后,由于G·M·D的F·B统治,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法币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据孙浩在《百年银圆》一书中所引用的数字:“以发行额而言,抗战前法币发行约14亿元,胜利时已是5500余亿元的惊人数字,8年暴增400倍。以汇率来说,抗战爆发以前,1美元可兑法币3元4角,官价与市价同;抗战胜利时官价为20元而市价已到439元,1948年(民国37年)8月,官价暴跌为12000元,而市价到了令人咋舌的48万圆。若以黄金计,抗战初期每市两合法币100圆,其余同期分别是17.5万元与6亿圆,涨幅高达600万倍,法币形同废纸,信用无力维持”。
G·M·D在垂死挣扎之际,于1948年8月19日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以金圆为本位币,并规定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1元。金圆辅币也是角分等金属硬币,由于军事上节节败退,辅币来不及生产,规定旧铸法币期间的铜、镍辅币暂作金圆券辅币。从面值上来讲,这些硬币相当于瞬间身价爆涨300万倍,引进抢购风潮和金融混乱,以成都、重庆抢购之风最甚,这就是曾经哄动一时的“镍币风潮”。
1948年8月21日,中央银行公布以法币辅币代替金圆券辅币后,法币金属辅币炒买炒卖之风席卷国统区,以四川成都提督街、重庆官井巷交易市场最为热闹。重庆《商务日报》8月23日报道:新辅币未铸制以前,战前辅币仍可代用消息传出后,昨日不少投机客四出收购。初以斤数计价,每斤仅售法币40万,经又涨至60万。后因购者愈形踊跃,始发觉是项辅币仍可照常通用,故交易办法立刻改变。5分辅币,每枚售价5至7万元;10分,12至13万元;20分,26万元;半圆,40至50万元不等。
在旧金属辅币交易市场先是以斤成交,之后按每枚买卖。以半圆为例,购进时每斤法币60万元,一枚半圆重9克,每斤56枚。按45万元出售,每斤可获利高达2435万法币。
民国38年7月,金圆券崩溃,开始发行银元券。规定曾做法币、金圆券流通的镍币按面值改为银元券流通。相当于把镍辅币价值又抬高2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