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眼 于 2017-1-9 00:22 编辑
(接前贴《在行走|福建铜元主要版式铸造演化顺序之研究(上)》)
2. 丙午二文
丙午年大清铜币还有二文样式一种,质地黄铜,这显然与总厂成分紫铜九五,配白铅五的要求相违背,就正背面图文来说与同时期其它厂领取的二文模具无异。但质地不同可以说闽厂算违规操作了。
丙午闽二文黄铜
南局随后几年一直生产丙午纪年钱币,并未更改纪年,这也跟当时大多数造币厂情况类似,也从侧面说明了造币厂一味追求多产多销,对细节并不重视的现象。
3. 戊申一文
随着铜元面值的下跌,度支部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制定了“部颁一文铜元”政策:
“加铸三成一文钱,总厂遵即讯将应用机器配置齐全,刻日开铸。各省应用祖模,仍当由总厂赶紧制造,……正面照当十铜币模式镌刻龙纹,背面刊明一文字样,并加识省份。”
南局此时已改成度支部造币闽厂,从总厂领取模具后也依令开铸,这是戊申一文开铸的背景。
戊申闽一文
4. 丙午二文错配戊申一文
另外,同时期还发现丙午闽二文错配一文部颁龙的版式,虽然面版写着丙午纪年但并非丙午年制,不同时期错配币当由年代较晚的一面来断代,肯定铸于戊申年之后无疑。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版式,笔者推测搭铸一文铜币本就亏本,而一文跟二文币胚大小差异不大,用二文面版开铸无意中就增大了面值,弥补了造币成本带来的亏本。
丙午二文错配一文部颁龙
5. 己酉十文
随着各地铜元的滥造,铜元逐年贬值,“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月二十日,度支部奏,拟令各省铜元局厂暂行停铸折……七月间,江、鄂、湘、闽、浙、豫六省均请就现存铜斤准其续铸,部议允准。”因此次年己酉,年号宣统,闽厂制造了少量己酉闽十文。
面版在丙午仿部颁离文闽基础了将丙午纪年换成了己酉纪年,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前面推测的丙午十文面版演化顺序的正确性。背版将部颁背的“光绪年造”改成了“宣统年造”。闽厂仅制造了少量己酉十文铜元,六月间该厂紫铜原料用尽而再度停产。
己酉闽十文
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再下令裁撤各省造币厂,仅留六处分厂,闽厂也在裁撤之列,清代福建南局生产也在此告一段落。
民国铜元:
直到民国元年(1912)2月16日,闽省财政部发布《通告鼓铸角番由》,决定将南台苍霞洲的原前清福建官钱局改名为福建造币厂,开造双角、单角等币制小银元。
福建“三把旗”铜币
民国二年制造面纹为“中华元宝”币背为俗称“三把旗”的十文铜元,至于这三把旗分别代表什么,这里有张辛亥十月十八日申报,看图即可分清。
《申报》确定中华民国旗式
二、福建铜元东局
福建铜元东局就是闽关铜币局,是福州将军兼船政大臣崇善为解决船政经费短缺问题而设立的。福建船政开办之时,清廷曾指定闽海关拨款四十万两作为开办费,以后每月从关税收入中拨款五万两作为经费,不足之处则由厘税补充(1873年起,每月经费增至七万两)。
但自1876年后,闽海关的关税收入开始减少,后来又因闽省水灾为患,商情凋敝,厘税也短收,闽海关对于每月拨付船政的经费颇感吃力,逐渐拖欠。从1875年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闽海关累积拖欠经费达六百余万两,致使船政经费拮据,维持艰难。
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福建船政局
1904年,福州将军崇善再次兼署船政大臣,办理船政事务。为解决船政经费来源问题,崇善决定在福建船政内创设铜币局,以铸币盈余弥补船政经费之不足。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初二日崇善上奏清廷请求福建船政开铸铜元,其奏云:“再查制钱奇细,各省相同,多以鼓铸铜元相辅而行,以维圈法。闽省设局铸送多年,铜色既佳,流行甚广,阎间称便。奴才此次亲赴船政阅视,查内有鱼雷一厂,因经费支细,停造多年,现既空闲,拟即设法筹借款项,添购机器,就此鼓铸铜元,无须购地建厂,锅炉马力亦可由近厂带用,机器零件由轮机厂亦能自制,将来仿造鼓铸各项机器,更可愈推愈广。综计现时用款约止借银十万元,较诸各省便益良多。”
并乐观地认为,“闽海关岁拨船政经费二十四万两尚不敷用,得此盈利可以无虞支细。将来鼓铸扩充,能以盈余巨款,亦可广为代铸。似此不独便商利民,犹能振兴厂务,实为有益无弊之举。”
福州将军、福建海关监督、船务大臣、兼署闽浙总督、兼福建盐政大臣、世袭奉恩将军崇善光绪31年(1905年)小照
次年七月,铜币局开办于福州东郊马尾“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前,称作“闽海关铜币局”,附属于船政。其时魏瀚因反对鼓铸铜元被参革,离开船政,崇善破格提升沙县知县高凌汉为船政提调,主管铜币局事务。同时委任候选道马景融为铜币局总办,候补知府马庆骥为提调,候选县丞张启正为总监工,具体负责铸造铜元事务。
船政衙门旧照
八月崇善复奏称,拟另择地筹款建厂购机铸钱。该铜币局为建造厂屋用银63475两,购买机器用银132473两,建成厂房11间,办公及员司匠役住房、库房70间,熔烘等炉52座,水井1口,水柜3具,烟囱6个,蒸汽引擎3部,锅炉2座,辗片机14架,春饼机6台,光边机10架,印花机36台,各项零星机件皆备。
原计划每日夜生产铜元160万枚,由于机器设备不精良,加上工匠操作不熟练,开办之初铸币产量不高。据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中外日报》记载:“追十二日开工,自晨至夜,核计所出,向之订购八十万者不及十万,局内上下骇绝”。后来违反清廷规定向日本购买铜饼直接印花,产量逐渐提高至每日50余万枚。
闽关十文
闽关东局所铸铜元只有十文一种,铜元面版将海关之名铸于左右在晚晴铜元中也是绝不仅有。笔者从大的方面将闽关铜币分为三种,分别是小闽关、大闽关类、高低闽关。
——小闽关
我们由闽关白铜样币可以看出最早的闽关币样式,应该为小闽关配细鳞大坐龙。模具应为德国制造。
小闽关白铜样币
因为模具由外国人设计,所以小闽关币的面版文字风格有一种外国人眼中中国字的感觉,并不同于我们的“甲金篆隶草楷行”等字体。笔者认为小闽关有一处设计值得讨论的地方,就是“闽闗”二字设计过于细小,尤其是“闗”字笔画众多,设计如此细小,模具在上千次的打制过程中,就容易损坏造成“闗”字门下面的笔画模糊看不清。
小闽关
——大闽关
笔者如此推测的另一个依据就是“大闽关”。
大闽关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大闽关面版文字,除了“闽关”二字其余跟小闽关文字风格相同,这里的大“闽关”二字接近楷书,更符合中国人对汉字的审美风格。所以笔者认为大闽关既是对小闽关的改进和延伸,又在小闽关和高低闽关之间起到了过渡作用。
——斜闽关、大闽关异刻
同时期的产品应该还有斜闽关和大闽关异刻,文字风格跟大闽关类似,只是雕刻较为粗糙,推测应为铜元滥造期自行设计的版别。
斜闽关配细鳞大坐龙
异刻闽关配细鳞大坐龙
——高低闽关配小英文龙
在大闽关之后,闽关造币厂设计了一款知名产品“高低闽关配小英文龙”抛弃以前的设计样式,但面版还是保留了闽关字体较大的特征,背版蟠龙采用了高浮雕设计,因为大多先天打制不佳,所以三全好品也是凤毛麟角。
高低闽关配小英文坐龙
闽关造币厂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开办,当年年底依令停产,共造当十铜币近7400万枚。
三、福建机器局西厂
三个厂中,福建机器局附设铜币西厂最后开办。光绪三十年新任闽浙总督魏光煮拟在福州西郊洪山桥原厝乡福建机器局内附设造币厂,并于次年九月正式开办。专门铸造当十文铜元,每日可铸31万枚。
福建机器局具备机器铸钱条件,早在光绪十二年六月即开炉试铸过重八分五厘的“光绪通宝”制钱,故此次开办颇为顺利。“添购机器,推广铸造”,初具规模时期计有厂房38间,办公及员司住房库房等104间,熔烘等炉50座,水井1口,水柜1具,烟筒6座,引擎3副,锅炉4座,辗片机14架,舂饼机6架,光边机10架,印花机36架,电灯机1架,各项零星机件皆备。
西厂的模具由当时的南局提供,很多资料都说由于西厂使用南局模具,所以并无版式区分。对此笔者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光绪元宝挑光平脚宝面版系列即为西厂产品。
——挑光平脚宝
挑光平脚宝由不挑光低脚宝演化而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两个面版都各自独立的搭配了一系列背版。在前面讲南局时我们说到,当背版演化到十六云时,出现了“T字鼻”和“修模鼻”两个分支,而且修模鼻这一特征并没有传递下去,从十六云这里开出的分叉,完美的接到了西厂挑光平脚宝这里。可以这样说,西厂的第一个产品应该就是挑光平脚宝配十六云正版(修模鼻)。
挑光平脚宝配十六云正版
比较下面一组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挑光平脚宝的那一点挑光较为生硬,明显为后加上去的,可能这后加上去的一点就是西厂独有的暗记。
不挑光低脚宝
挑光平脚宝
跟南局一样,挑光平脚宝搭配完十六云系列之后,紧接着是十五云。
西厂的开设已经在光绪元宝类铜元的后期并于当年年底就停止生产了。因此挑光平脚宝系列的搭配符合西厂生产时间短,版式单一的特征,也从侧面反证了我们在南局时提出背版演化顺序以龙身周边云朵数依次减少为轴的假设。
如果您喜爱钱币的话,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今日头条媒体号:猫眼看币,我们会在上面更新最新的文章和信息,微信号可以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关注。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写的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