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何氏币 于 2016-2-16 09:45 编辑
已过了“不惑” 的年龄,虽然离“知天命”的修为还有几个春秋,却也知人生其实就是在几多的得与失,痛与乐的交织中完成的。 但只有在2015,我才有生以来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述的痛彻心扉的痛。 2015年11月30日,那个生我养我,那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对我付出的关爱是发自本能而不求任何回报的女性,那个永远为她远行的儿子敞开温暖家门的我的母亲离开了我。。 一直想写点儿东西,一是要平复一下自己的心绪,更重要的是想祭奠一下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但自己是属于那类不善于将情感述诸文字的人,于是一再执笔而又辍,拖到今时。今天特借首席之地,将母亲对自己收藏方面的影响和鼓励写个小文,以为慰藉。 母亲,一生平凡。幼时父母即因受迫害而双亡,童年并不完美,却也因有众兄弟姐妹的扶持帮助而未曾感到孤独;母亲聪慧,19岁考入四川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像众多的知识分子,工作中认识父亲,32岁那年有的我;由于她和父亲工作性质原因,常年跑野外, 故而不得不将儿时的我送在爷爷奶奶处,直到初中。母亲对我教育相当严厉,记得一个北京冬日的晚上,作业多,晚上10点仍未能完成。因为实在困倦就自己洗漱上床了。母亲知道后,把我从被窝里喊了起来,一直陪着我把所有的作业完成,才让我就寝。多年后聊起此事,母亲笑言:有些习惯品性等大了就调不好了。至今为这一小事对母亲仍心怀感激。 母亲生性平和,除了工作,平日的时间便多是花在家庭上,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父亲好收藏,按他的话说,除了每个月的工资悉数上交,所有的“灰色”收入几乎都花在藏品的购买上。起初母亲自己虽对收藏没有什么感觉,但对父亲的爱好从不加指手画脚,横加干涉,唯一的要求就是“家庭为重,量力而行”。这也是她后来对我在收藏上的最主要的一条建议。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母亲退休之后,随着闲暇的时间多了起来,渐渐的她也开始有空没空的陪着父亲逛旧货市场。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父亲给她买的一对儿旧工艺味道的“小鞋”。于是便也慢慢开始了收集各个地域,各个时期,各种工艺的“小鞋”。年复一年,慢慢的母亲的收藏也成了一定的规模,父亲起初特地为这些藏品定制了个摆架。到后来也渐渐摆放不下了。 这些年定居国外,不能常在母亲身边陪伴,但不论去什么地方出差,总要花些时间去争取“淘”个有特色的“小鞋”,想着给母亲的收藏添个品种。而每每在自己的生日,母亲也会催着父亲为我买个银币作为礼物,虽多为一般品种品相,却每一颗都让我当宝贝般收藏。 对于收藏,母亲像支持父亲一样的支持着我,但也如当年要求父亲一般,要求我“尽力而为,不必勉强;统筹兼顾,家庭为上”。这些我都字字记下。 母亲近几年为癌痛困扰,却依旧喜爱着自己的收藏。放着摆有她“鞋”类收藏的摆柜的父亲的书房,成了她最后日子里最爱流连的地方。父亲说:母亲后来喜欢让父亲陪她一一端详那些藏件,一起回忆它们的来由。 母亲过世了,她在遗嘱里把她的收藏悉数留给了她的孙女,我的女儿。女儿还小,也不知她将来是否会喜欢这些“小鞋”,但我想有一点她是会真是的体会到,那就是奶奶对生活,对家人,包括对她孙女的那份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让我在静寂的他乡之夜,仍能感受到一丝挂念,一丝慰藉 ,一丝温暖。。。 ---谨以此文祭奠我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