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ber 于 2023-7-9 15:19 编辑
豫立银锭,五瓣梅花形,小巧可爱,重量半两左右,由于章大锭小,字体覆盖不全,往往看到一个半字。河南梅花锭型在河南灵宝银锭上常见。查阅资料,豫立乃河南豫立官钱局的简称,可能锭面小,无法写豫立官钱局的全称,用简称代替,以前认为是商锭。 实际上,河南设立豫立官钱局,早于河南豫泉官钱局,豫泉官钱局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省城开封设立,推行钞票,搭用制钱。 豫立官钱局的设立,源于河南郑州的黄河洪水。光绪十三年八月十四(1887年9月30日),由于暴雨,黄河在河南郑州段决口,郑州和开封被洪水摧毁,河南、安徽十七个府县受灾,保守估计至少有150万人在这次洪水中丧生,也有学者估计700万人死亡。为了修堤救灾,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郑工事例",有钱人按此"事例"可以捐钱买官衔,叫做"郑工捐",由于郑工捐,清政府同年停止了海防捐输;并且全国动员,各地纷纷设立临时捐赈机构,捐助钱财。官赈加上义赈,资助郑州黄河段合拢,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溃损堤坝终于得以修复,整体花费预计1200多万两白银。光绪十五年,为筹办海军,又停止郑工捐,开设海防新捐,也称新海防。 清代,一两白银大概兑换制钱1000文左右,有时会出现波动。全国支援运往郑州的捐款是银两,而修复堤坝的大量劳工每月薪资发放的是制钱,当地一些奸佞商人囤积制钱,抛售银两,造成制钱兑换银两的比价不停升高,利用兑换差价来发国难财,损害了朝廷的利益,反之,银价高又损害了民众的生计。河南巡抚倪文蔚看到问题所在,并带领司道官员明察暗访,提出仿造乾隆初年和咸丰年京师设立官钱局的方法,于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在省城开封设立豫立官钱局,在工赈中提取10万两作为资本银,平易银两和制钱的比价,仿造市场的方法运行,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明确要求,黄河合拢后撤销豫立官钱局,并上奏朝廷。豫立官钱局运行几个月后,效果明显,银两兑换制钱价格恢复正常。 豫立银锭,还发现河南腰锭型。可能都为豫立官钱局的资本银,重量不大,便于银两和制钱兑换,来平抑兑换比价。 注: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第三册 中华书局 1958版(1984重印)第24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