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脱胎与清代满族妇女之袍,故称其为“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虽可与中西服饰无碍搭配,但其有着对身材优点与缺点的放大效应,对穿者有自制与约束要求,现除礼仪场合外,多为自娱与走秀所用。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寻求放松,自在,无拘的生活,昔日流行的经典,也渐渐成为一种寄托与记忆。 旗袍银章正面的画面充满了当年时尚之都老上海的风情。身着旗袍的熟女,留声机、鸟笼、花猫、花都表示其为被宠养的悠闲的富家美女。章面右下方为老上海的符号——石库门里弄,淅沥的小雨,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精致的旗袍,凸现妙曼的身材,渐行渐远,让人思绪随其回到当年的上海滩。 旗袍银章背面以流动的曲线展示旗袍下的女性身材之美。一粒镶嵌的红色宝石又讲述着女人的尊贵和气质。 旗袍艺术银章由著名设计师朱熙华设计和雕刻。朱熙华作为中国币章设计界青年的代表人物,先后设计了国际森林年、龙年生肖、生命系列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作品而受到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欢迎。 藏品资料: 设计策划雕塑雕刻:朱熙华 工艺:仿古、镶嵌红色皓石; 规格:直径80MM;重量:500 g;发行量:18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