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19-12-27 08:41 编辑
其实我对中国麻绳发展历史也不懂,但您应该先得分的清楚“麻绳”与棉绳”的不同才是,你应该把重点放在棉绳上。现在是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网上查阅数据数据要记得交叉比对跟印证,不能片面只看一篇文章内容就认定那就是答案,就说中国人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话说;从欧洲工业发展历史中可以得知,英国工业发展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年~1840年),又称产业革命,其间发明了无数种自动或半自动化的工具机器具,其中也包含了你说的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的制绳机。但我想这制绳机肯定不是英国人马虚发明的。在中国 明 崇祯十年(1637年),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出版了一本知名刊物《天工开物》,相信这本古书籍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书上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各项民生所需物品的生产制造技术。在该书中;《上篇 乃服、第二卷 调丝》,就记录着当时的生产制造业是如何利用木造设备来生产缝纫衣服所需的棉丝线与编织技术(如下图)。 . 这里补充在之前回复文里对这铜钱剑上缠线年代不到清末的说法,为了加深您对剑上棉丝线编织印象,特别找了几张晚清的一些文物图来左证我对这棉丝线编织的看法;下图有三种不同样式的清代官帽图及一张红花翎图片。从帽顶上红花翎的编织方式可以看出是从细股丝汇聚成线,再由三股棉丝线交叉缠绕编织而成螺旋状的粗线,而这种织线方式又很符合上文中《天工开物、乃服篇、调丝卷》的制作棉丝线方式。 . 上面的官帽算是属于公家的的官物,那么再来看民间的私人与宫中的小物品;荷包。 下图左是嘉德2015年嘉德四季第41期拍拍品,名称:清代 粉色地花卉纹荷包,原物主为山西一位王姓藏家,看荷包上绣工与做图的工艺还算不错,从所用的搭颜色来看应该是属于民间夫人或姑娘闺秀的绣花包,再看那上方绿色粗线是不是很像官帽上红花翎的编织方式。图右是台北故宫馆藏品,按上面的款式设计与做工的精细,加上使用的又是清廷皇家的专属黄色,想必这应该是皇亲国戚家里夫人或姑娘闺秀在用的东西。如果你眼尖的话应该会发现,这左边荷包上的绿棉线编织像官帽上红花翎的红线,但右边上方的黄线编织似乎很不同,其看起来编织较为复杂绵密。你或许会拿来与你这金钱剑上的绑线比对似乎很像,但请注意,荷包上的黄线是扁的! . 现在切入正题,看样子您可能对我的回复有误解,前篇内容中并没暗指或明述这把铜钱剑是你做的,而且也没说是新仿,但我还是想强调,我回你文的出发点是想帮 助你了解你的藏品,虽然不保证我说的一定就是对的,但至少我说的是言之有物。再说我很好奇这种东西要怎么用技术鉴定?我想无非也是透过所谓的民俗专家经由其自身收藏、过手的经验做判断,说白了也是用目测经验论断,那我跟你现在一来一往的论证不也正在做这样的事! . 由于你没说明这把剑用了几枚铜钱?所以我藉由你清晰的照片图帮你算了一下,如果没算错的话;剑穗:6枚、剑首:4X2=8枚、剑柄:46枚、剑格:15X2=30枚、剑身:19X2=38。总数:128枚。如我第一篇回复内容的最后一段所言,那您这把金钱长剑看来是没有按常规的108枚制作规矩的要求所制,那么就应该不是有经所谓的开光加持过的安宅镇煞等之器物,而是偏向属于风水摆设的工艺品,这里要强调;我所指的工艺品并非就是新,旧工艺品也是归属在文物古玩这一类的。再来您说;这把金钱剑从您外婆到您母亲手里已经有六十多年,那么就照现在2019年的时间回推65年时间好了,回朔后时间就暂定是1954年的民国时期好了。来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1949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1958年中国彻底解放。所以您外婆应该就是处在那个时代的人,再来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时间点;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想必您母亲至少在她年轻或小时候应该经历过那个年代,当年文革的口号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你觉得你外婆家如果是名门望族,在那样氛围的生活环境下,像这种明显象征就是封建迷信的旧风俗之物,您认为能有多少机会逃的过不被拆卸的可能?再回来看看您这把金钱剑的整体外观,它像是逃过文革、或是被人放在遗忘的窖藏角落或收起来放在衣柜里的传世品?前面问的你可以去问您母亲找答案,但不用告诉我,后面说的你自己去思考种种能存在的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八、九零年代了,至于为何看成可能是上世纪八、九零年代,请见前两篇回文内容,就不重复叙述。
最后认真回答你的补充;清未机制币跟红绳编织技术,其在各自的领域发展上是两条并行线,两者间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您把它凑在一起我也不知该做何解释的!但不管如何,还是请你别在意我的看法。古玩类之下的艺品文物在收藏上本就是图个乐子,对于这类民俗文物的收藏;如果您是在意它的价值,那基本就跟宗教的佛像西藏法器一样求个真。如果您是想知道个来历究竟,那弄清楚源由或用途尤可增见闻长知识。如果是家中长辈留给你传家宝,那真假就不是很重要,就好好保存就对了,放久了它自然也一定能成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