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读书观泉 于 2018-3-27 09:19 编辑
首先,我认为人分三六九等,日常中容易互比高下。对此不认可的可以就此打住。
玩银元,鉴定真假是第一要务。所以,在过去的多年里,深谙此道的人最吃得开。银元圈中捡别人漏,让别人打眼,帮别人鉴定。但今天这个生意让盒子评级公司主营了,例如米佬的PCGS,不仅水平一流,发挥还稳定,深得人心。基于盒子的银元鉴定,门槛超级低。
学会看品(单指看分数)也是银元收藏的另一个获利点,伴随着银元评级,红极一时。所以深谙此道的人也赚到了钱,但今天不行了,大家自己或者借助各种手段低门槛学会看品了。
曾经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地域差价,做“倒爷”(俗称“铲地皮”)也倒了不少的利润。但是今天举步维艰。交通便捷往来多,信息通畅交互频,加上各种鉴宝节目夸大其词、以讹传讹,信息有时候对称过头了。
一度版别也特别火,还是利用个人研究程度深浅,认知水平高低,发现不少大大小小的版别。川龙三剑客、O版中简章三剑客等知名版别。有一些版别太过琐碎,既无经济价值,又无研究价值,有些版别之细目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某袁像图录让人望而却步。有不少人因为版别捡漏赚钱,但随着各类帖子、图录借助各种途径普及,信息不对称也越来越少。
基于此,就要找出一个区别于他人的视角来,随着造假技术的演进,味道派在版别、品相等趋和无特别优势之后开始大行其道。味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口难调,所以一枚大家都觉得味道好的银元(古钱币也如此)价格超乎我们的想象,基于过去的所有逻辑,感觉几乎都不应该成立但真真切切的眼前上演着。
哪里有利可图,都会一窝蜂涌向哪里,伴随热点推高价格。 多渠道利用优势资源,拿来主义解决个人问题。 各种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趋于缓和。
以上。个人愚见,仅供消遣。
附图是通货22年船23年背,如大部分人的真实状态,铅华洗毕坦面真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