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zln 于 2017-12-25 13:12 编辑
王侯主教(今天是圣诞日,来点应景的)
王侯主教(Prince-bishop)就是一位掌握世俗权利的大主教,是在一些世俗公国实施行政权的统治者。因此,由王侯主教统治的公国或主教领地大部分与他的教区管辖权力重叠。王侯主教领地一般都被授予“铸币权”,因此,在德意志地区流通的“泰勒币”中有一分支就是深受藏家喜爱的“主教泰勒”。
如果一位主教正确的名词是王侯大主教;在普通神职人员中相当于王侯。王侯主教通常被认为是当选的地方君主。
在中世纪前的大德意志地区,随着4世纪以来皇权的衰落,面对野蛮的入侵,有时城市的基督教主教代替罗马统帅,为城市的世俗事务做出决定,并在必要时指挥自己的城市武装。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仍然专制的皇帝通过了一般的法律措施,指派所有主教在他们教区的世俗管理中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但这是凯撒派发展的一部分,把东方教会服务于帝国,族长沦落为皇帝的宗教事务部长。
封建分裂的神圣罗马帝国,王侯主教是最常见的,许多人被正式授予帝国王朝,授予他们对某一领土的直接权力,并在帝国议会(Reichstag)中有代表权。
查理四世皇帝于1356年发布了黄金敕令,任命了美因茨,科隆和特里尔王侯大主教的“选帝侯”特权地位。
在新教改革时期,帝国包括53个教会执政者。除了美因兹王候大主教和德国统治者卡尔·西奥多尔·安东·玛丽亚·冯·达尔伯格(继续统治阿沙芬堡和雷根斯堡王位之外),其他主教领地在1803年被世俗化了。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这个称号也被取消了。然而,在奥地利帝国(萨尔茨堡,库克和奥洛穆茨)和普鲁士王国(布雷斯劳)等一些地区名义上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