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眼 于 2017-1-9 00:11 编辑
(本文系2016年4月25日发表于今日头条的签约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由于图片较多,总字节数太大,将分为上、下两部分将在行走的作品贴出分享。)
猫眼按:
之前有很多泉友在后台询问过猫眼,为什么“猫眼看币”上国币的内容这么少。其实最开始做猫眼看币时,猫眼也揣度过这个公众号的定位,外币和国币孰轻孰重(毕竟国内玩国币的泉友貌似比玩外币的泉友多得多呢)。
后来去国内各大论坛看了一圈内容后,猫眼决定还是以外币为主来开启这个公众号:一来是因为猫眼人在国外,自己收藏的外币多于国币,做外币的内容有先天优势;二来是因为国内对于国币的研究已经做得非常详尽了,就算猫眼继续跟进也很难有所突破;三来则是因为由于语言的障碍和信息的封锁(不能登谷歌导致在国内查外文资料没有那么方便)国内外币的资讯相对匮乏,从外币入手可能对泉友们的帮助大一些,更符合猫眼开创这个公众号的初心。
然而,猫眼一直也想做有质量的国币内容啊,只是苦于“水贴泛滥、好帖难求”的现状,一直不知如何打开这扇门。
直到上周收到了泉友在行走的投稿,猫眼觉得异常欣喜!这篇文章,无论是从内容的实用性,还是从历史的趣味点来看,都是一篇介绍中国晚清民国铜元的难得之作。由衷希望,以后“猫眼看币”能得到更多国币藏家学者的青睐,能够有机会打破自己平台的局限性,为推广钱币收藏这个爱好尽一点微薄之力。
对了,泉友在行走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名字叫“铜元世界”,以介绍晚清民国铜元版别版式为主,探讨铜元演化的历史和铜元背后的金融民生史。如果你也喜欢中国铜元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再次感谢泉友在行走的精彩投稿!
福建铜元主要版式铸造演化顺序之研究
在开始之前,笔者想先阐述一下撰写本文的一些基础和笔者所采用的方法。在铜元界,对不同特征的铜元并没有一个规范的称谓,有泉友提出版别、版式、版变这三个概念试图规范相关分类。笔者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具体来说这三个概念的定义是:
版别是指不同时期、不同省局、不同面背组合、不同特征铜元的总称。
版式是指同一个造币厂(局)不同时期、不同面背组合、不同特征铜元的统称。
版变是指某一版式因修模、修版、或雕模技术人员因技术差异、对设计图的认识、雕刻习惯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细小变化。
本文通过铸造工艺、文献资料及合理推测,试图分清福建铜元主要版式铸造演化顺序,建立演化模型,给收藏铜元各位泉友以参考。
因铸造制钱亏本,福建长期停铸,因此福建市面制钱缺乏。光绪十七年(1891),闽浙总督卞宝第“往广东购买银角发给市场行用,但闽、粤道途遥远,往返需时,运汇多费,长期购买不是良策。”
1888-1906年,福建晋江上的摆渡船
光绪二十年(1894)总督谭钟麟同意商人孙葆瑨(化名孙利用),“集资购机,择址福州南台苍霞洲闽江之畔,开设商办银元局,仿照广东办法试铸小银元,缴官发铺行用,福建商办银元局所铸小银元有二角、一角、半角三等币值,民间俗称“福角”。”
齐白石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谭锺麟画像》
“福角”开铸一年多时间,业已著有成效,正待具奏上报,而朝廷却已风闻。朝廷怎么能轻易让地方自己商办造钱呢。待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九月,户部咨文就到省了,略谓:“无论金银铜何项钱币,统由官办,不准商人附搭股本及自行铸造,行闽遵照”。
闽浙总督府旧照
然而,毕竟彼时的福建(闽浙行省)亦有自己的难处,如果完全官办造银既没钱又没有技术,接着从广东代铸运输方面又太过周折。于是,十月初三日,闽浙总督边宝泉具片上奏,与朝廷商议具体造钱事宜。
边宝泉先是表示,“当饬该商停铸,改归官制,以收利权”同时也认为,“惟闽省现在候补各员,于铸造银元事宜多未有领会,且购机设厂需费不资,难以筹此巨款。若仍由广东代铸运闽,未免往返周抵”。紧接提出,“兹查有浙江候补知府孙葆晋,藉隶闽省,于制造银元及地方行用事宜颇熟悉。拟先向商人租用机器厂屋,改为福建官铸银元局,由善后局饬委该员认真试铸,仍责成该局提调督同办理一切分两成色悉照广东章程,不准轻减,并由局筹银三四万两,饬发熔铸发铺行用。”
十月二十九日,皇上朱批:“户部知道,钦此”。
边宝泉此举,实际是将“商办”改为“官督商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此乃福建官钱局成立前之背景。
边宝泉在任时邀请德国人汉纳根帮助修建厦门胡里山炮台,这个炮台中有世界现存最大的海岸炮。
福建机铸铜元开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结束于民国三年(1914),前后共设三厂(局)。
下面笔者以开设时间为序,分局叙述并结合文史资料、铸造工艺及合理推测划分出每个厂(局)铜元铸造顺序。
一、 福建铜币南局
光绪铜元:
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二十四日军机大臣奉上谕:“各省设局太多,分量、成色难免参差……湖北、广东两省铸造银元设局在先,各省如有需用银元之处,均着归并该两省代为铸造应用,毋庸另筹设局。”此令颁布之后,各省总督纷纷上书请求续铸。
新任闽浙总督许应骙也于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一日上奏:“官督绅办,抵一时权宜之计,窒碍甚多,自应改归官办,以符政体。” 许应骙呈上此折请许闽省由“官督商办”改为“官办”续铸银元外,同时还上有“闽省兼铸铜元”折,其主要内容有两点:其一,“现拟就银元局所用机器,仿照广东办法铸用当十紫铜钱。”其二,“并照湖北办法设立官钱局,流通市面,务使银元、大钱相辅行用。”此两折均于同年得到朱批:“著照所请,户部知道。钦此。”
时任闽浙总督许应骙
自此,“福建银元局”改名为“福建官钱局”,此乃福建铜元铭文与他省不同,写为“福建官局造”之缘由。
福建官局附铸的光绪铜元有五文、十文、二十文三种,这开创了中国新式铜元与传统值钱兑换关系的先河,也是中国第一次制造母子相权的铜元套币。
1. 福建五文
先说五文部分,福建五文分两个版式,短尾和长尾龙,以背版龙尾是否靠近珠圈划分。(在此笔者想证明长尾和短尾为两个独立的版式而并非修模原因产生的版变。)
左短尾龙,右长尾龙
以十字法将背版划分四块,可以看出这两版除了龙尾靠近珠圈的远近不同外,下部英文计值位置也有所差异,此外,细心的朋友可以尝试数一下这两版的背版珠圈,短尾龙珠圈82点,长尾龙珠圈84点。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两版并非简单的修模所能产生的。至于这两版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由福建官局五文白铜样币的背版特征看出,短尾龙是先出现的。
福建五文白铜样币
2. 福建十文
进入十文部分,南局十文开铸最早,可以说是福建铜元样式的鼻祖。其中福建官局十文黄铜/白铜样币向我们表明了最早开铸的十文铜元版式特征。
福建官局十文白铜样币
由下面十文白铜样币细部特征可知,南局早期产品的特征是不挑光、低脚宝、T字鼻、十九云。(猫眼插嘴:“不挑光”指的是光绪元宝的“光”字书写;“低脚宝”指的是光绪元宝的“宝”字书写;“T字鼻”指的是龙头的鼻型;“十九云”指的是龙周身飘的云的数量为十九朵。)结合不挑光低脚宝搭配背版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测面版不挑光低脚宝系列为南局产品。
十文样币细部特征
不挑光低脚宝系列的演化以背版龙身周边云朵数依次减少为轴。
——十九云系列
当云朵数为十九云时,除了搭配标准十九云外,另一个知名搭配是十九云英文复数(猫眼插嘴:英文复数是指CASH在币文上拼写为CASHES),十九云英文复数还有“长云”和“短云”之分,以背版右龙角上部对应云朵长短区分。
左长尾龙,中过渡版,右短尾龙
英文复数的设计是一个独立的版式,这一点从其英文计值的不同,珠圈数比标准十九云少一点等特征都可以判断出,其次,英文复数的设计又是对标准十九云的一个延续,这一点从其十九云、T字鼻等细节又可反应出来。
长短尾龙细节图
结合标准十九云右龙角对应的长云朵和上图中间过渡版云朵前部残留的点状痕迹,我们可以断定英文复数长云先于复数短云出现。时间应该为南局早期产品,至于没有大量生产笔者推测与其英文计值的错误有关(cash作为钱时为不可数名词)。
——高低满文配异龙、福建曲满文配大英文异龙
笔者认为同样作为南局早期的产品,还有高低满文配异龙和福建曲满文配大英文异龙。
高低满文配异龙,请注意图上箭头指示部分
曲满文配大英文异龙,请注意图上箭头指示部分
有泉友认为此两款为私铸币,理由是其制造工艺与官局差距太大,笔者认为认定一款钱币是否为私铸与钱币的纹饰图案,压力大小,币胚材质,重量克数等诸多因素有关。此两版钱币虽然看似粗糙,其实继承了标准十九云太多的特征。
面版都是不挑光、低脚宝、珠圈104点,背版十九云、T字鼻、珠圈113点。其次还有不挑光低脚宝配大英文异龙的侧面映证。
这些凑在一起足以证明此两款钱币为官局产品且出现在南局早期。
——十六云系列
紧接着十九云出现的是十六云系列,段谱记载的十六云系列有三个小版,分别是16云T字鼻、16云正版和16云EOO,其中对演化顺序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是16云T字鼻和16云正版。16云EOO作为16云正版的修模版,对演化的意义不大。
左16云T字鼻,右16云正版
细节特征图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16云T字鼻和16云正版的区别在于龙鼻处的不同,结合十九云的龙鼻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先出现的16云T字鼻,后出现16云正版。16云系列出现的时间大约在福建南局光绪元宝类的中后期。
从十六云系列开始,分成了T字鼻和修模鼻,本以为修模鼻的特征会传递下去,结果在后续的演化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特征,修模鼻这一特征可谓是昙花一现,但16云正版和挑光平脚宝的搭配却引出了另一个独立的系列。这部分笔者会在西厂中详细叙述。
——十五云、十四云系列
十五、十四云系列还是保持着标准十九云背版的特征,T字鼻,珠圈113点,从龙身云朵数减少的情况看,十六云系列是少了龙尾两朵和右龙弯内一朵共三朵云,十五、十四云系列是减少左龙湾内两朵六点钟方向的两朵共四朵云,所以从模具雕刻技术层面来说,并不能用简单的十六云系列模具改刻成十五、十四云系列,而是从标准十九云模具修模而来。
南局光绪元宝类背版演化图
笔者认为在疯狂追逐铜元余利的晚清时代,铜元版式的统一性、规范性并不是造币厂考虑的第一要素,而是以多产多销为第一能事。所以模具总是向容易加强生产的方向演化,从最初样币时期的十九云演变到十六云,十五云,十四云。随着龙身周边云朵数的减少,背版的图案也变的简单,模具的损耗率也会相应的降低。
3. 福建二十文
二十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福建官局二十文标准版,福建官局二十文面配英文复数,福建官局二十文拙刻类。总体来说,这三种类型跟十文部分类似,福建官局二十文类都是南局早期产品,具有典型的早期产品风格——不挑光、低脚宝、十九云。
其中背版英文计值中的数字“2”跟大珍币之一福建官局造七钱二分银币中的数字“2”极其相似,何代水先生的《百年铜元》中推测七钱二分银币制成时间为1899年左右且认为其为广东省造币厂代刻模具,同理,由相同刻法的数字2是否可以推测二十文铜币模具雕刻跟七钱二分银币同属一家造币厂所为。
左官局二十文铜币,右官局七钱二分
两个数字2细节图
大清铜币:
福建南局从1900年建成以来,一晃四年多过去了。在这四年多时间里,铜元的市场价值犹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大起大落。
光绪三十一年(1905)福建又增设了两厂,“一个设于靠近洪山桥的武器工厂,另一个设在马尾兵工厂,两厂每日生产十文铜钱共二百万枚,但这两厂只生产了两个多月。”
铜元的大量充斥使清政府开始下令整治,一方面是限制各省再添新厂和每月产量,另一方面设立户部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八日开机试制新制大清铜币四种,大者重四钱,值制钱二十;次重二钱,值十;次重一钱,值五,又次重四分,值二。成色定为紫铜九五,配白铅五。令各省一律停止旧模生产,于总厂领取新模生产。
于是,南局开始了大清铜币类的生产。
福建丙午年大清铜币类有两种币制,十文和二文,未见五文和二十文型。
1. 丙午十文
十文类面版可分三个小版式:部颁面、仿部颁面连文和仿部颁面离文。部颁面很清楚,从造币总厂领取的祖模,各省只是在中间雕刻本省简称以备考查,所以各省丙午年部颁面除了中间简称不同其他特征完全相同。
部颁面特征是“幣”字左中竖上下错开、连文、曲头清、珠圈91点
部颁面
部颁面细节特征图
仿部颁面连文特征是“幣”字左中竖笔直、连文、曲头清、珠圈91点
仿部颁面连文
仿部颁面连文细节特征图
仿部颁面离文特征是“幣”字左中竖笔直、离文、珠圈91点
仿部颁面离文
仿部颁面离文细节特征图
由上图及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仿部颁面连文在这中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部颁面曲头清、连文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和仿部颁面离文一样,“幣”字左中竖笔直。所以笔者推测推测其演化顺序应为部颁面到仿部颁连文最后到仿部颁离文,至于它们搭配的背版,虽有有音符和无音符之分,但笔者认为其并非造币厂有意为之,应合并统称部颁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