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说,青铜、书画、瓷器……大多数都是单件孤立存在的艺术品,具备或大或小的收藏价值。过去十多年,在拍卖行、投资机构、工作室等合力推动下,在市场上以“主流艺术品”的形态存在。而在这“主流艺术品”方向之外,被界定为杂项收藏之一的钱币,似乎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当中。
事实上,钱币作为特殊的门类,因其货币属性,赋予了更强大、明晰的历史属性,加上原有的金石学、艺术审美等,以及成套的体系概念,在收藏的基础上,又兼具了集的特点,所以钱币的集藏乐趣更甚。另外,样币普币、母钱子钱等又使之成为人人可入手、虽贵贱不一却乐趣相同的一项爱好,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民国期间的数十位钱币收藏大家,大多也是金石、书画、瓷器、青铜器的收藏家,但最终都把自己的最大爱好,倾注在了钱币之上,不是没有原因。钱币本身富含的独特属性,使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小小方寸之间的钱币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正是因为原因,成就了民国年间,数十位璀璨闪耀的钱币收藏大家。
另一方面来说,时至今日,钱币收藏的诸多维度中,似乎唯有市场价值得到了发扬和推动。正如前些日子在上海与施老师交流的,很多时候同好们提到某一枚钱币,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可能只有对应的价格。而钱币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却如蒙尘一般,被淡化和弱视,这实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在物质更加丰富的今天,人们在精神层次的追求却在减少。其中或有十年浩劫造成的文化断层的影响,毕竟3、40年的空白不是说补就能立刻补上的,但目前重价格轻价值轻研究是不争的事实。5年多前的资本炒作热潮就是明证,没有文化的土壤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这样的一股热潮带给钱币收藏行业的,是极为恶毒的透支与伤害。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有足够量的信息去分析、厘清行业的今日困境与未来发展之路,这也是留给相关钱币机构、有识之士面临的现实问题。钱币收藏应该是带给人们宁静与乐趣,而不是冲动与压抑。如果钱币行业最终可以找到、释放收藏初心的这把钥匙,那么今日的诸多困境也将化于无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