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insucker 于 2013-12-28 02:54 编辑
晚清年间,山西省带有年号的机制银币仅有宣统20分(1.44)面值一种,但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品种。表面上看似乎此银币应铸于1909到1911年间(即“宣统”年间), 但据史载,山西直到1919年才有现代铸币设备,故而这一20分币要么是出自山西兵工厂,要不就是由邻省代铸。
山西宣统1.44虽采用标准的图案版式,但铸工及成色俱差。字面珠圈内侧上下右左为“宣统元宝”四字,字无定体。珠圈外围上方为“山西省造”, 下方是“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字样,双侧为六瓣花中心点(也有“五角星”一版,存世少)。 这一款银币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其龙面的英文,用《中国币图说汇考》作者--耿爱德 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此英文看起来带着几分滑稽。看得出,刻模者大概不懂英语,但在他看来,所有的清龙币都应刻有英文字母。所以他就拿来一个东三省的20分银币作为模版,照猫画虎般的把英文字母不知所以的抄了上去,其结果就是这些带着错乱英文的银毫的诞生“。比如小弟这枚“大龙”版,刻模者本想书写“Manchurian Provinces ”, 但却搞成现在的“ NTACTURAN RROVTNCES”
Ros 博士在1917年为 Royal Asiatic Society 撰写的题为”中国钱币“的文章中描述了宣统贰角的两个版式。他认为这些银币是在共和时期当山西省从满人统治中挣脱出后,军阀们利用所能搜刮到的银子,混杂了大量的铜,在当时的太原府军工厂所铸。他特别提到,虽然当时的省政府官员一再对他表明,这些银币是由当时的省长于宣统2年 (1910) 委托由天津造币局代铸,但Ros 博士本人认为这应该是无稽之谈。
但不管怎样,山西宣统贰角以其迷离的背景,及其所含带的特殊历史故事成为收藏界的趣品。加之其存世量少的缘故,更成为众多收藏者心仪的追寻“目标”。
附: 这枚山西宣统1.44(大龙版)L&M501;K-238;Hsu-408 为今年(2012)8月份香港拍卖会一拍品。这类银币能有这样的品相,也实属不易。特与同好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