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币,小面像版,PCGS鉴定AU58。此品种以袁世凯人像大小,共分为大面像及小面像两个版,此枚为小面像版。巧克力包浆,铸模清晰,底板丝滑,人像深峻,打模周正,齿边完好,十分罕见,完全未使用状态。拍摄自动开启闪光灯模式,致使瑕疵皆被放大,实物尤佳。
据知名钱币学者孙浩介绍,民国铜币最早出现人物肖像,是湖北武昌造币厂制作的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曾被误以为是天津造币厂所出。最早报导的是1917年上海出版的英文《亚洲文会北华支会》年刊:大面由武昌造币厂雕刻师王少贤担纲,因胸前勋章比例不对,未被采用而没有进行试制;小面则是朱子芳手笔,小批量生产分送官员。
该文作者罗斯(Ros)是义大利驻华外交官,热衷机制币的收藏及研究,曾亲访包括武昌厂在内的各主要造币厂,也与天津总厂雕刻师Giorgi熟识并获其所镂品种的全套签字版样币,故所言详实有据而可信。文内虽未注明日期,但指出是在黎元洪赴北京就任副总统职前制成,由此可确定是在1913年12月以前完成。
中国机制铜元大师伍德华(Tracey Woodward)曾在其《中国机制十文铜元》一书注释中引用雕刻者信息,并在1922年4月上海印行的英文杂志《新中国评论》上发表论述时提到:“袁世凯肖像在硬币上的影响,也延伸至铜元上。民国政府有两款,其中之一是样币,另一种则进入流通。在南京的一位官员告诉我,发行了约五万枚…”
该文还表示在当时,“(小面)还可以获得,但已迅速地从大众手中消失,它颇受中国人重视。” 这样的描述与实际状况比较分析后是相当符合的。大面由于纯属未采用样币,数量极其稀少;小面虽批量投产进入流通,但以深受藏家喜爱及自然原因的消耗,发行后不到十年即踪迹难寻。
20年后,在王守谦著《中国稀见币参考书》小面订价是银币十元,高于“宣统年造二分铜币”及“宣统三年二十文铜币”的五元,与“民国三年”袁大头L. Giorgi签字版同价。这虽或许是伍德华及王守谦都在上海,鄂省造铜元流入较少,以及当时大藏家热衷银币较不注重铜。尽管如此,袁像共和十文铜元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