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見有關於討論帖,適有舊文供參考
【溫故知新】韓改幣與局私
由於市場需求殷切,山東銅元局開鑄較遲且產量不敷使用,各路銅元大量涌入境內。然而又因地緣關系,很早就有甚多的韓國舊式銅幣流入,為害至深,致使外務部在光緒二十九(1903)年十月以《南洋禁止韓錢入口》咨文飭令駐仁川等口領事,會同當地海關稽查外,并通告天津、煙台及上海等地海關嚴加禁止韓錢進口,不得與中國銅元攙雜混用。
按韓國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發行重6.5g的機製紅銅十文,每百枚換銀幣一圜,即一千文等於一圜。后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行幣制改革,新發行3.5g黃銅一分,每一百分兌換新幣“一兩”(尺寸及成色相當二角銀幣),五兩換一圜。同時也另造新製7.2g的紅銅五分與4.4g鎳幣二錢五分(韓國官版“十文”與“五分”的成色是銅九八、錫鋅各一,與中國銅元規格有出入。而二錢五分鎳幣成色是銅七五、鎳二五)。由於二錢五分鎳幣二十枚可當一銀元使用,本輕利重故當局愈造愈多,導致私鑄充斥。據駐韓大臣稱,除日本人私鑄牟利外,亦有華人參與其事者;由於私鑄充斥至無可補救程度,加上銀價反常上揚,韓國銅幣跌落到二百數十枚才能換得銀元一枚。商人見利遂自韓私運該國舊式銅幣至煙台、上海、鹽城及東台一帶,與中國銅元攙用后,百餘枚即可換取銀元一枚套利。
甲午战争清軍失利,乘虛而入的俄羅斯在朝鮮的影響力劇升,取得主導地位後在1902年發行鷲圖4.3g五錢鎳幣、6.8g“一錢”銅幣。日俄戰爭後朝鮮半島划歸日本勢力范圍,再度於1905年改版發行新幣,新制的銅幣單位為一錢,成色也是銅九八、錫鋅各一,規格與中國十文銅元相當,但兩年後即減重至六成,舊幣則運到中國換取銀元。原因是1903-1906年間國際銀價大漲近兩成,銀貴即銅賤,但國內對國際市場行情反應較遲,且缺銅元可用,故銅幣運至中國換銀幣可套取相當差額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