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22-8-5 09:27 编辑
本文原准备贴在迷老师『十九世纪英国最大包造钱胚厂经验之最佳铜胚成份』帖子底下。 . . 老外对「Copper」与「Bronze」是有区分,只是没人在这方面给解释清楚,它不是英翻中问题。在老外眼中,铜就是Copper,而Bronze是指「铜的合金」。 Bronze也可以解释为「青铜器」或「古代的铜」。 . 「青铜」是东、西方人类文明最早运用在生活上的金属,古代东、西方人的祖先,对铜矿提炼技术不精,炼铜时经常把铜矿所含的伴生矿;锌(Zn)、锡(Sn)、铅(Pb),或微量金、银、铁(或镍铁)……给熔炼在一起,所以我们对出土的古代铜器或铜制品,都称「青铜器(青铜)」,老外也是样叫「Bronze(译:青铜)」。 注1:严格说,"青铜"是有颜色的,其指的是青铜器上铜锈的色泽"青铜色",铜锈因锈绿,色绿、青也,因而被以"青"字冠之。所以明、清两代之前的铜钱、刀币、布币,其实也可以叫「青铜钱或青铜币」。 注2:明清两代以前的白铜钱应该叫「铅铜钱」,因为它除"青铜"之外,还含有大量的铅。 . . 以下用「日规JIS」与「美规ASTM」对铜(Cu)的规范,来简单对各种铜材料解释。 . 东、西方对常见的铜制品……..应该说近代工业上最常被用来制成加工品有六种铜合金,前三项经常被用来造币,后三项是对Bronze的认知: 1,铜(通俗叫红铜或紫铜Copper)。事实上Copper并非实质上的"纯铜"。 2,锌铜(通俗叫黄铜Brass)。 3,镍铜(通俗叫白铜Cupronickel)。还有一种叫「洋白铜」,这个与金属活性有关,这里不解释。 4,锡铜或锡铅铜(通俗叫青铜Bronze)。 5,磷铜(正确应该叫磷青铜Phosphor Bronze)。 6,铍铜(正确应该叫铍青铜Beryllium Bronze)。 ※以上只是在加工工业上最常被使用的铜与铜合金。另外还有些少见特殊用途的;铝青铜(铝铜) aluminumbronze、矽青铜(矽铜) Silicon bronze………(就不解释了)! . 补充: 一、「纯铜」中文正确称「无氧铜」。是指铜(Cu)含量99.96%以上,含氧(O)量在0.003%(30ppm)以内的铜。英文称「Oxygen free highconductivity copper」(无氧高导电铜)。 二、常规下的「红铜(Copper)」,是指铜(Cu)含量在90%〜99%区间,因外观色泽像似玫瑰红色。中文普遍以「红铜」或「紫铜」称之,日文称「赤铜」,老外称「Copper」。不管是我们说的红铜,或是老外说的Copper,都并非是真正的"纯铜"。制币时只要铜含量在90%以上,都可称为「红铜币」 三、反之;当铜(Cu)含量比低于90%以下时,色泽会开始改变,这就开始是属于「铜合金」的范围。 四、一般认知的「黄铜」,是泛指铜成份在62%~75%之间的铜合金。黄铜当含锌量在18%~20%会呈"褐黄色",含锌量在20%~30%就会呈"棕黄色",若含锌量在30%~40%就会偏亮呈"泛黄色"。 . ※故在工业金属材料对铜合金,在铜与锌成份含量的添加比例上,又有所谓的「六四 黄铜」(铜60锌40)或者是「七三 黄铜」(铜70锌30)之称,这两种是最常被用来做加工的黄铜。 . 国外金属材料商把「铜合金」又分成两类;一是以「铜Copper」为基材的"铜合金",二是以「青铜Bronze」为基材的"合金铜"。 ▲以「铜Copper」为基材,与其它金属结合(常见是锌、镍、铝......等)〜"铜的合金"。
. ▲以「青铜Bronze (铜、锡、铅合金)」为基材,再加进其它元素结合〜"合金的铜"。 . . 就铜元来说,铜币之所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属成份,不是为了美观(例如;黄铜币、白铜币),更大的作用是调整铜(Copper)本质的物性。铜质软易磨损,又不具延展性(质软跟延展是不同属性),加上容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诱发铜锈。所以铜加入其它特性的金属,可改善很多硬币在流通方面的问题。譬如;锌耐酸碱可以抗氧化,锡可以提高硬度抗磨损,铅俱延展性利于压铸。近代随着镍被广泛运用,镍质硬抗氧化,又具延展性,化学活性高,又易于和很多金属结合(尤其是与铜或铁),镍含量比便逐渐在制币中被提高,甚至取代锌、锡、铅,而被运用在现代制币上。 . . 最后;对铜元材质有不解的人在此再解释一遍。 【红铜】←{类红铜→[杂铜]←类黄铜}【黄铜】 早年[杂铜]被归在【红铜】这边,引起诸多争议与问题,现在铜元界多已默认用[杂铜]来涵概解释。许多铜元书上的"红铜币"就是以此概念而做类分,所以铜元分不清材质是【红铜】或【黄铜】,就都归在[杂铜],如此【红铜】、[杂铜]、【黄铜】,就可解决所有铜元因材质区分争论的问题,既简单明了又浅显易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