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8-19 0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結論;金章宗工書畫,仿宋徽宗瘦金體幾乎可以亂真,如唐李太白上陽台》有人認為徽宗跋,實為章宗書也。章宗尤嗜法書名畫。靖康事變,汴京陷後,宋內府名画流失在金國府庫中,後為金章宗鑑賞題跋蓋印。所見其著者如唐摹《右軍此事帖》,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五代關同《秋山平遠圖》,宋趙幹《江行初雪圖》皆有章宗藏,鈐《明昌御覽》印。宋徽宗宋內府所藏書畫,皆鈐“宣和七璽”,金章宗也仿效宋徽宗製作“明昌七璽”,並上文“瘦金體”題跋。再於鑄造錢幣上,以摹學宋徽宗之錢幣書文,如北宋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等瘦金體書法,而在泰和四年[1204]發行泰和通寶,有折一、折二、折三、折十等錢文,以同樣道理仿宋徽宗瘦金體書文,幾可屬真。
又按:食貨志金史中有記載【....興定四年[1220年]十二月。鎮南軍節度使溫迪罕思敬上書言,錢之為泉也,貴流通而不可塞,積於官而不散則病民,.............不若弛限錢之禁,許民〝自採銅鑄錢,而官製模範〞,薄惡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則錢必日多鈔可少出,少出則貴而易行矣.......】。這段文献告訴我們:[1].章宗時代,因北方蒙古強大進攻金國,大量印交鈔以支付龐大軍費,致使交鈔貶值。故在1220年12月才有【...許民自採銅鑄錢,而官製模範...】第二次鑄幣之政策.[2].以官製之模笵為本,但作出來的錢如果是薄惡不如法者,令民不得用。表示這時候作出來的錢幣是有粗糙品質不良者,尤以折一,折二,及折三者,像這樣品相欠佳,但仍有瘦金体韻味之泰和通寶錢幣,在[歷代古錢圖說]中均被前人馬定祥評為元鑄,但依文献而言該是1220年補鑄,為的是抵制交钞的貶值,非元鑄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