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论坛_首席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席专场竞买 | 2024秋拍日程 | 12月:20-22日 保利 钱币 邮品 | 1月:8日 阿城哥 | 11-12日 SPINK | 14-15日 CNG Triton#28 | 18-24日 SBP | 23-26日 SA#51 | 1月海外拍卖日程

首席甄选店铺 首席收藏官方店铺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德泉缘 | 德藏世界币章 | 广银阁-现代币章 | 姑苏银庄 | 东丰阁-纸钞/现代币 | 小同行银楼-银器杂项

精选藏品列表 成都小江 | 天生銀家 | 小陈弟弟-币章 | 泉是漏 | 浩川收藏-纸钞/机制币 | 蜀藏阁-机制币 | 梧诲泉阁 | 凝晖堂 | 一思阁 | 小精品银元铺子

查看: 32433|回复: 26

中国货币简史-原创

[复制链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发表于 2016-10-26 11: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货币起源
      在传统的概念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和“分工”,就会出现交换活动,在频繁的交换中,形成一种或几种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就是货币的起源。
      中国货币的起源,最迟不会晚于商代,主要的起源是天然“海贝”,可以从汉字结构上看出来,与财富价值有关的汉字,绝大部分是从“贝”部,这是从商代甲骨文遗留下来的信息。另一个起源是人工冶炼出来的“青铜”。“青铜”是一种铜、铅、锡合金。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世界闻名。在商周之际,青铜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上有一句常见的铭文“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表达了这个意思。
      从使用价值来分析,天然海贝用于装饰,个体小,形制统一,有便于携带与计数的优点。青铜,随着青铜礼器文化的成熟,使用价值与重要性增加。但是“青铜”有个缺点,作为一种称量货币,不便于交割与计数。于是,大概在商代晚期至西周,人们开始将青铜铸造成海贝的形式,两者合而为一成为“青铜贝”。
      “青铜贝”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货币进入“青铜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ep14 于 2016-10-26 11:32 编辑

2 青铜时代
2.1先秦货币
      西周时期,青铜贝的使用开始流行。许多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大量以“朋”为计数单位的“贝”用于赏赐交易的记载,这个“贝”应该指“青铜贝”。
      赏“贝”作“器”,等于“青铜贝”当作青铜原料,这里类似于后世的银锭,本身原料就是货币,循环使用。

      周平王东迁,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词叫“礼崩乐坏”,指的是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下降,这不仅表现在礼仪制度,还包括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方面,在不同诸侯国区域出现了分化与发展。
      其中货币方面,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
      一,“贝币”,青铜贝的延续。鲁国,对西周制度继承比较完整,沿用铜贝;楚国,文化相对落后,又向往中原文化,因此也继承了铜贝。楚国的贝币,文字笔画奇特,古人形象地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
      二,“布币”,起源于农具“镈”(bo),通俗讲就是“铲子”,主要流行于周王畿与三晋地区。“周景王铸大泉、废小泉”,指的是借鉴晋国耸肩大空首布的型式,铸大平肩空首布,废除青铜贝。早期的空首布,还保留了原始工具的形貌。后期的布币便于实用,演变为平首,影响力也扩张到了燕国和楚国。
      三,“刀币”,起源于工具“刀削”,主要流行于东海之滨的齐国、太行山区域的狄人、鲜虞、中山,影响了后来赵、魏、燕三国。
      四,“圜钱”,仿制于“玉璧”,它的时代最晚,流行于战国晚期的秦魏地区,后来的“方孔圆钱”就是由它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体系,归根结底,这些都是“青铜铸币”,铸币上的铭文,主要标记“地名”或者“重量”,前者体现一种信用,后者体现出青铜称量货币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ep14 于 2016-10-26 11:24 编辑

2.2金钱本位
       秦始皇兼并六国,通过“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在货币方面,先补充介绍一下“黄金”。春秋战国时的楚国,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盛产沙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黄金”铸成流通货币的国家(郢爰)。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将楚国货币体系中的“黄金”继承了下来,然后以“方孔圆型”的“半两”铜钱统一六国的刀、布、圜、贝形制。
       因此,秦代货币是一个“金钱本位”制。
       “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二十两为一镒;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史料中虽然没有记载“黄金”与“铜钱”的兑换关系,据分析推测,应为一万枚“半两”铜钱等于“黄金”一镒。换算后“黄金”与“青铜”原料比率为1:250。
       无论黄金还是铜钱,都是称量货币,因此“权衡”制度需要介绍。秦统一后的的权衡,以铢、两、镒为单位,24铢=1两,20两=1镒;西汉继承秦制,只是以16两=1斤的“斤”取代了“镒”。
       与今天的衡制对比,秦汉时的1两合现在公制15克左右,所以“半两”铜钱,标准重量为7~8克,实际重量在6-12克之间浮动;“黄金”1镒为300克左右。
      
       西汉继承了秦代“金钱本位”制。
       史料中提到汉初,秦半两“钱重难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单枚铜钱重“半两”,币值过高,无法再进一步分割;二是铜钱与黄金的兑价,黄金高估,铜钱低估。因此,在比率固定的情况下,铜钱减重成为趋势。
       吕后时期铸“八铢半两”(一两的三分之一,亦称三分钱)、
                       “五分钱”(一两的五分之一,合四点八铢)、
       文帝时期铸“四铢半两”(一两的六分之一)
       这些都是减重型的“半两”。“八铢”、“五分(之一两)”、“四铢”为实际重量,“半两”是货币的铭文,也是名义重量。
      
       汉武帝时期,进行货币改革,计划结束铜钱“实际重量”与“名义重量”的不统一,要求“重如其文”。先是铸“三铢”钱,但是货币改革,必然经历波折与反复,“三铢”未能推行成功;后来改铸“五铢”钱,大获成功。“五铢”铜钱,方孔圆型,枚重3~4克的标准,也影响了此后中国历代的铸币。
       “五铢”推行成功后,汉武帝又调整黄金与铜钱的比值,一万枚五铢等于黄金一斤,以此构建一个合理的“金钱本位”制度。换算后“黄金”与“青铜”原料比率为1:130。
       一万枚五铢或一斤黄金,称为“一金”,成为一个价值尺度。史料中有“百金为中人十家之产”,“(张)汤死家产值不过五百金”之类的记载。2016年发掘的海昏侯墓,出土约200万枚五铢钱,在当时就价值200斤黄金;出土300余枚金饼,每枚250克左右,正合汉制一斤。这些部分货币,用文献记载来说就是“五百金”的价值。
       据史料统计,汉武帝开铸至西汉末,五铢钱共铸造了280亿枚,合2800万贯(足),加权合宋代3600多万贯(省陌制/770为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2.3黄金国有
       王莽篡汉,托古改制,币制改革先后进行了四次,铸造了各式各样、各种币值的货币。那么,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他想干的就一件事儿---“黄金国有”,王莽以法令形式,禁止民间拥有黄金,国家将黄金全部收兑。以1万钱收兑1斤黄金,国库里的“五铢”铜钱是不够的。于是王莽就推行币制改革,铸造了“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等等。这些货币完全脱离了“称量货币”的束缚,成为一种“名义货币”,充当搜刮黄金的工具。
       王莽以“名义货币”收兑权贵阶层手中的黄金,而这些“名义货币”在实际流通中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了社会的动荡,触动了各阶层的利益,引发了各地的武装叛乱。“币制改革”随着新朝的覆亡而失败。
       但是“黄金国有”却获得了成功,东汉以后,“黄金”成为一种具备储藏功能或者器用功能的贵金属,退出了货币的舞台。另据史料记载,王莽覆亡时,国库中的黄金约有80万斤,大部分都是币制改革时收兑而来的。


2.4 货币危机
       东汉恢复铸造“五铢”铜钱,“黄金”退出流通,实物“布帛”在一定范围内取代了“黄金”的地位,在大额交易与财富储存方面发挥了货币的功能。
       “黄巾起义”以后,中国陷入长时期的分裂与战乱,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历经三国两晋、五胡乱华、南北朝的混战,货币经济基本崩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货币的质量严重下降,无文钱、剪凿钱、水漂钱、虚值大钱充盈于市,甚至在南朝萧梁时期,还大范围以“铁”为原料铸“五铢”钱。史料中关于梁武帝信佛,舍身出家,大臣们先后花数亿枚钱为之赎身,这些钱就是“铁五铢”。
       二:实物货币走向前台,生产力破坏严重,经济倒退,在很多战乱频繁的地区,粮食、布帛等重要生活物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铜钱完全退出流通领域。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隋朝统一中国,铸行标准“隋五铢”铜钱,将历代大小轻薄、不合标准的铜钱作为原料收兑,回炉重铸,货币经济得到恢复。
       但是,这时的“度量衡”出了问题。秦汉的度量衡制度经数百年的演变,(升、斗、石/分、寸、尺/铢、两、斤)换算制度未变,但是单位值出现分化。例如,重量单位1斤,南朝的1斤由250克逐渐减至220克左右;北朝却大幅度增加,1斤暴增为660克左右。
       这对于“五铢”铜钱来说,出现实际重量与名义重量的不统一。因为,对于南朝旧制,“隋五铢”重如其文;对于北方隋制,“隋五铢”实际重量在二铢~三铢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唐代变革
      隋朝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唐朝解决了。
      唐高祖李渊,用北朝(大斤、大尺、大斗)的制度统一了南朝,只在天文、医药等方面保留了南朝旧制;同时铸造“开元通宝”,使铜钱发展为一种“名义货币”,不需要标记重量。
      唐初“开元通宝”铜钱,枚重4克左右,合北朝大制的二铢四絫,正好是一两的十分之一。这又反过来影响了衡制,“钱”成为一个十进制的重量单位,取代了“铢”,十钱为一两,沿用至今。
      可以说,“开元通宝”取代“五铢”,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唐朝刚从数百年的战乱中重建,实物经济仍然占据着一定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唐代绢帛作为货币价值尺度使用广泛,如唐代法律中,关于各种犯罪金额(赃款),都需要折算为绢帛匹数来定罪。
      二:唐初建立的财政制度中,收入主要为租庸调制,简单归纳:租是粮食、庸是人力、调是物产;官俸军费等支出,也以实物为主,铜钱的使用空间并不大。
      在这种半实物半货币的经济体制下,唐朝初年保持了比较低的物价,陆续铸造的“开元通宝”逐渐取代历朝“五铢”旧钱,与经济发展保持一种相对平衡。

      “安史之乱”,是中国货币史又一个重要拐点。
      唐军在战争中全线溃退,自给自足的“府兵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军费开支“货币化”;
      黄河中游被叛军占领,运输线被切断,导致京城长安物资匮乏,中央政府不得不将官员俸禄中“货币”支付比例加大,实物支付减少,官俸支出“货币化”;
      战后,藩镇势力扩张,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力下降,使得以“租庸调”为基础的财政制度崩溃,“两税法”与“禁榷专卖制”走向前台。此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货币”比例增加,实物比例下降,财政收入“货币化”。
      由于这三个“货币化”,唐代经济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货币需求量爆发,铜钱无法满足经济所需,“钱荒”成为了一种常态,影响了唐宋以后中国货币制度的走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ep14 于 2016-10-26 11:26 编辑

2.6 铜矿枯竭
       北宋的货币,有铜钱,有铁钱,铜铁钱又分大小不同的币值,此外还出现了纸币。这些不同材料、不同币值的货币,以国家法令形式,在规定的行政区域内使用,形成不同的货币区。这些货币区的货币制度又随着时间不断调整与变化。因此,北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制度最为复杂的时代。
       复杂的根源在哪里?还是得抓住“钱荒”这个主旋律。
       北宋的各项制度,是从晚唐五代一直沿用并继承下来的,“货币化”的程度,有增无减。此外,不抑制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加速繁荣,造成货币需求量,呈几何级数暴增。
       北宋为了应对货币需求,一方面,执行严格的“钱禁”与“铜禁”政策。“钱禁”,禁止铜钱外流、禁止毁钱铸器,保证现有货币不减少;“铜禁”,禁止民间使用铜器,保证所有的铜原料,都用来铸造铜钱。另一方面,完善造币厂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使北宋铜钱的年产量,达到唐朝平均年产量的十倍以上。
       即使这样倾尽全力地增加铜钱供应,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货币的需求。所以说,北宋货币中,铁钱、大钱、纸币、货币区这些复杂的问题,都是由“钱荒”所衍生出来的。
       随着北宋铸币的巨量消耗,东南地区铜矿几乎枯竭。北宋中期,广东韶州地区发现了大铜矿,支撑几十年。到宋徽宗继位的时候,广东的铜矿也开采殆尽。于是,蔡京主持的币制改革,当十大钱、夹锡铁钱、全国性的纸币陆续出现,朝令夕改,损害了上上下下各阶层的利益,动摇了北宋的统治基础,为“靖康之难”埋下了隐患。
       我们在这里总结一下,北宋,是中国货币史中,“青铜文化”最后的辉煌,巅峰过后,青铜铸币走向了衰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3 纸币时代


3.1 北宋“交子”
       进入纸币时代前,我们先澄清三个问题。一:有的史料认为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是中国纸币的萌芽,这一点我不认同。因为“币”字,本意是指一种丝织品;货币或钱币是它的引申意。“白鹿皮币”的“币”字,用的是本意,它实际是汉武帝借以搜刮地方诸侯和豪强财富的一种工具,与货币无关。二:也有史料认为唐代“飞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异地结算的“汇票”,类似于“取款凭证”,私下并不能流通,不应视为货币。三:五代时,长沙马殷在城内行用大铁钱,民间为交易方便而出现“指垛交易”的“契券”,可以算纸币的萌芽。
       中国最早的流通纸币,是北宋时期,出现于成都的“交子”。那么它出现的始末是怎么回事呢?
       至道末年,王小波、李顺起义被平定,成都地区被调整为纯铁钱货币区,禁用铜钱。由于原有铁钱铸量有限,又经战乱熔毁掩埋而减少,新的钱监还没来得及恢复,因此出现了货币真空,民间自发印制纸质代用券来充当流通手段。
       局势稳定后,主政西川事务的张咏,没有取缔“交子”,改为由十六家富户获得发行权,相应承担官方的一些差遣费用,“交子”变为官督民办。出于对张咏保留和改进“交子”的肯定,一些资料中将张咏称为“交子之父”。
       再后来,由于部分“交子”发行户经营不善,引发信用危机,使得官员们形成两派观点,一派认为该完全取缔,一派认为该收归官办。最后,“收归官办”这一派取得胜利,天圣元年十一月,宋仁宗降旨,成立“益州交子务”来管理印制收兑“交子”事务。世界上第一种由官方发行的纸币诞生。
       益州“交子”,是一种兑换券性质的纸币,百分之百准备金,可无条件兑换相应面额的铁钱,只收取3.5%的手续费。“无条件兑换”支撑了“交子”的信用,纸币便于携带的优势凸现出来,于是在茶马等贸易领域,“交子”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为了便于管理和杜绝伪造,“益州交子务”制定了每两年换发一界的制度,发行总量为125万贯。当庆历年间,因为战争需要,“交子”超发60万贯时,益州的官员们决定从公务开支中,每月节省1万贯,通过六七年,将超发的60万贯全部收兑。
       熙宁初,王安石变法,益州“交子”又一次超发,仍然有官员要坚持每界不能超过125万贯祖额,最后折中办法是两界并行共250万贯,单界仍不超祖额。
       宋哲宗时期,开辟青唐疆域,费用不足,“交子”超发突破祖额限制。随后到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将纸币推广至全国,“交子”发行额失控。大观年间,张商英主政,改“益州交子务”为“四川钱引务”,整顿后的“交子”改名“钱引”,发行量恢复为熙宁时两界并行的250万贯。
       总体来说,由于主政官员们对发行总额的注意,益州“交子”的信用在北宋大部分时间里都得到了保障,四川地区的物价基本没有受到纸币的冲击和影响,反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北宋益州“交子”的发行获得了成功。
              

3.2 南宋“钱引”
       “靖康之难”,高宗南渡,金人攻入陕西。从陕西撤至大散关一线的“西军”,需要四川的后勤物资供应,组成抗击金军的前线,四川的财政压力骤然增加。
       这时,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金融奇才……赵开出现了。他改革了四川的财政制度,利用调整盐酒专卖、收取房地交易契税等方式,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然后改造“钱引”,不再靠“兑换”支撑来信用,而是在官方收税和盐酒专卖时,将“钱引”的支付能力和铁钱同等对待,使得“钱引”变成一种“信用货币”,扩大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为超发“钱引”弥补财政开支创造了条件。四川地区的货币由此完成“纸币化”,铁钱逐渐成为日常零用交易的辅币。
       由于赵开构建了充足的“货币蓄水池”,所以当“钱引”的发行量由建炎元年的250万贯扩张至绍兴末年的4600万贯时(18倍左右),物价涨幅只有两至三倍。
       南宋中期,“钱引”发行量在4600万贯稳定了比较长的时间,直到绍熙年间变为三界并行,开禧北伐又增印500万贯,达到嘉定初的8000万贯。货币发行量达到临界点。
       四川的官员开始筹划“纠偏”政策,经过数年努力,出售地方政府手上的黄金、白银、盐井、酒坊、(中央政府调拨的)度牒、官告等,收兑了2500万贯纸币,使得“钱引”信用和四川物价得到维护。
       南宋末年,由于蒙古人的入侵,四川残破,“钱引”的发行由此失控,随着南宋灭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3.3 南宋“会子”与金代货币
      北宋亡国后,南宋与金对峙。由于铜矿枯竭,铜钱供应成为一个大问题。唐至北宋所铸大小铜钱,大约3亿贯,大部分被金人获得,南宋继承的比例很小。
      因此南宋在东南铜钱区,借鉴四川“钱引”相对成熟的制度,设立“行在会子务”,发行“会子”纸币。但是,与四川“钱引”拥有充足的“支付功能”不同,相对保守的中央政府,要求东南地区的财税收入“钱会中半”,就是“铜钱”和“会子”各占一半。
      总体来说,南宋政府对于纸币的态度是比较谨慎,也存在“纠偏”制度。虽然“会子”一直在超发,以弥补财政赤字,但当物价波动较大时,中央政府也出售金银等资产,回收超发纸币,调节物价。
      南宋末年,战争压力大增,“端平救楮”失败后,“会子”发行量失控,最后被贾似道推行的“关子”取代。南宋投降后,蒙古军队占领临安,以“中统钞”1:50收兑南宋纸币。

       与南宋对峙的金国,于海陵王统治时即开始发行纸币“交钞”,行用于黄河以南地区。金国,虽然拥有巨量的铜钱,新增无望,存量又因为官府、贵族、豪强的囤积而减少,也遇到了严重的“钱荒”。政府的货币政策在铜钱、纸币、白银之间摇摆不定,尝试铸钱无法解决问题,尝试铸造白银货币“承安宝货”又失败,最后还是只能发行纸币。相对于南宋,金国对纸币的管理是完全失败的,于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金圆券”事件,靠不停地发新版纸币来缓解贬值,透支信用,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3.4 元代纸币
       蒙古人占领金与南宋,接收的货币文化都是“纸币”。当忽必烈统一南北后,废除铜钱流通,以纸币为全国唯一法定货币,中国货币史进入“纯纸币时代”。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记载下整个帝国的货币是薄薄的一张纸片,正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反映。在大量元代戏曲剧本,笔记小说中,关于日常生活中纸币使用的记载也非常丰富。
       总体来说,元代纸币的发行与管理,比两宋正常时期略逊,比金代优秀。元朝皇室通过发行纸币,弥补了皇家开支的不足,也使发行量逐年递增。经过数十年的膨胀,物价上涨约二十~三十倍,相对可控。由于纸钞在逐年贬值,铜钱被废除,民间百姓开始寻找一种能抵抗通膨的货币,白银的重要性增加,私下交易频繁。

3.5 明朝危机
       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为了争夺民心和物资,元顺帝与各地起义军都恢复铸造铜钱。受到铜矿枯竭的影响,铸量都不多。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发行“大明宝钞”,管理制度不够完备,发行流通都不顺畅。于是,洪武二十八年,严令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与铜钱,以保障纸钞的通行。即“废铜钱、禁金银、保纸钞”。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行用纸币不靠谱,于是他建立起一套“计划经济”的财政制度。如军费方面通过军队屯田解决,全国财政收支中,直接以实物(如石、匹、两)作为统计口径,减少“货币”的使用空间。
   
       随着人口恢复,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瓦解不可避免,货币需求开始恢复,可是“大明宝钞”无计划无节制地发行,毫无信用,陷于崩溃,使得民间半公开以铜钱与白银作为流通手段。
       但是,铜钱不足,白银有限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它们都无法完全承担“全国性货币”这一重任。“纸币崩溃,铜钱不足,白银有限”,使得大明王朝遇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中国货币的历史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6 11: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ep14 于 2016-10-26 11:30 编辑

4白银时代
4.1 大变革
      发生在明朝中叶“弘治”至“嘉靖”年间的两个历史事件,挽救了明朝的“货币危机”。
      第一个是“大航海时代”。
      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由海路源源不断出口至欧洲,这些可再生的“绿色产品”带来巨大的贸易入超,来自美洲的白银、日本的白银与铜料,大量输入中国。
      第二个是“云南大铜矿”。
      云南地区,自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明朝弘治年间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为明清两代铸造铜钱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于是,困扰中国几百年的“货币危机”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明朝政府财政收支正式以白银为统计标准,建立起一个“大额用银、小额用钱”的“银钱本位”货币制度。“大明宝钞”退出历史舞台,“纸币时代”谢幕。
      

4.2 白银与铜钱
      明清两代一直沿用“银钱本位”制度,那么在这四百年间,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关系如何呢?
      明清的铜钱,基本重量为一钱,即3.7克左右,称为“制钱”,官方希望维持1000文制钱=1两白银的比价。但是,银价与铜价是浮动的,为了维持1000文=1两的比价,官方对策是:
      一,调整制钱重量
     1(时间轴)当银价升高时,增加制钱重量;当银价下降时,减轻制钱重量。
     2(空间轴)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南方地区,白银多,银价低,南方铸造的制钱,重量只有七到八分,称为“南钱”;北方地区,白银少,银价高,北方铸造的制钱枚重一钱,称为“北钱”。
      因此,明清两代的制钱大小不一,重的有一钱四分多,轻的只有六七分。明代天启、崇祯制钱背文“八分”、“一钱”、“一钱二分”、“新一钱一分”、“十一两”(折十,重一两),即标记钱体重量。清代康熙年间,见于记载的制钱重量,就有数次调整。

      二,将“制钱”整合为白银的辅币
      在明末,出现兴朝、永历背文“五厘”、“壹分”;昭武“壹分”、利用“厘”、“二厘”、“五厘”、“一分”;裕民“一分”、“一钱”;顺治“一厘”钱等。这些货币,背文标记币值为白银重量,由此固定为白银的辅币,1000厘=100分=10钱=1两。

      官方为了维持比价所做的这些努力,老百姓并不认可,在民间,白银与制钱的兑换,一直随行就市,自由浮动。所以我们说明清的“银钱本位”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双本位货币制度,并没有真正的统一。
         
4.3 西风东进
       明清时期,白银没有被统一铸造成货币,而是一种“称量货币”,受到各地区衡制不同、成色标准不同的限制,流通并不顺畅。
       清朝中叶,以墨西哥“鹰洋”为代表,由机器生产的银币,开始流入东南沿海地区。这些银币大小成色整齐划一,便于交易,所以在民间流通和地方征税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银锭的空间受到挤压。
       为了抵制“洋银”的入侵,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引进西方机器,建立新式造币厂,生产中国的银币来代替原始的银锭;此外,由于铜料涨价铸钱赔本,“制钱”陷入绝境,被造币厂生产的机制铜元取代。
       于是,机制银币与机制铜元,构成了新的“银钱本位”。
                       
4.4 法币改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货币一直没有彻底统一。旧式银锭与制钱、中外各式机制银元、各省各地的机制铜元、中外各银行发行的兑换券纸币,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货币体系。
      受到国际银价波动的影响,特别是1934年美国“白银法案”出台,国际银价暴涨,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市场出现货币通缩。于是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紧急推行“法币改革”:
      一: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中交农”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即“法币”,取消了外国银行和民间银行的发钞权。
      二:放弃“银本位”制度,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民间和机构的白银统一由国家以“法币”收购。
      “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货币“白银时代”的终结。中国货币走过三千多年的历程,与西方接轨,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现代货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7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25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16-10-26 13: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络完整,思路清晰,文字简洁,非常实用好记的货币简史,玩钱之人需要掌握的大背景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08

帖子

834

积分

举人

Rank: 4

积分
834
发表于 2016-10-26 13: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者必看,收藏下来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25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16-10-26 14: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货币史,关联着通史、金融学、地理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篇帖子的含金量极高,语言提炼概要,好的文献资料,不但介绍得完整、清楚,还要简单,这就不简单了,本家兄弟好功力。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09

帖子

2648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2648
发表于 2016-10-26 14: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完整并且详细的介绍,比网上其他的系统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020

帖子

1万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42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优秀版主荣誉管理

发表于 2016-10-26 20: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简洁明了地纵览货币史,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主题

287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72

热心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26 2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86

帖子

1060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060
发表于 2016-10-29 19: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文章简练观点新颖,中国各历史阶段货币的形成和整体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值得泉友学习并且理解。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2

帖子

223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223
QQ
发表于 2016-10-29 2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30

帖子

3537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537
发表于 2016-11-4 14: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贝等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货币,明显有以物易物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一般认为西方的利迪亚王国(Lydia)和中国的东周是东西方两个货币发祥的源头。东周的青铜币,利迪亚的金银币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明为什么两个相距万里、民族和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却几乎同时诞生了货币。
   
8c9f799d385a000c6bc9587a503cf313.jpg
1598f6b3493d6900850076387532727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30

帖子

3537

积分

贵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537
发表于 2016-11-4 15: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Lydia一般译为吕底亚,又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8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625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16-11-4 22: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熙 发表于 2016-11-4 14:38
海贝等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货币,明显有以物易物的特点。从世界范围看,一般认为西方的利迪亚王国(Lydia) ...

怎么看待、对比同一时期下,青铜作为货币和金银作为货币的文明程度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首席收藏 ( 京ICP备11006322号-8 )

GMT+8, 2024-12-22 00:02 , Processed in 0.0359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3-2024 ShouX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