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论坛_首席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席专场竞买 | 春拍四月 15日 SBP瑰宝之夜 机制币 纸钞 | 20日 三省 | 24日 K&R | 27日 邓通 | 五月 3日 MDC | 7日 Sedwick | 16日 泓盛 | 17日 CICE | 六月 1日 宜和 | 13日 SA

首席甄选店铺 首席收藏官方店铺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德泉缘 | 德藏世界币章 | 广银阁 | 姑苏银庄 | 东丰阁 | 剑客精品银圆 | 成都小江 | WNumismatics

精选藏品列表 皇冠收藏 | 北京阿城哥 | 天生銀家 | 泉博文物 | 小陈弟弟 | 万泉斋 | 泉是漏 | 浩川收藏 | 蜀藏阁 | 汕头博雅藏 | 梧诲泉阁 | 凝晖堂

查看: 11486|回复: 20

略谈两宋的钱荒、铜禁、钱禁

[复制链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发表于 2015-1-16 13: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年,在“黄龙府”刘英柏先生的指引下,笔者开始收集北宋钱币,从《新订北宋符合泉志》(日本-小川浩)一书开始入手,历经千辛万苦,风风雨雨,迄今已有十三年。
  自去年起,余筹划时间,准备写下点收藏心得,但两宋货币经济史之复杂,远超想象,故预计收集史料、整理图片、修订勘误,没有三到五年是完不成的。
  在前辈何代水先生的建议下,把研究课题化整为零,局部解答,以“输入”“输出”来反复讨论验证,是一条更合适的路径。
  于是,这里先尝试讨论第一个话题 : (注: 古泉园地、首席收藏同时首发)

  略谈两宋的钱荒、铜禁、钱禁

  首先明确第一个结论:
   即使整个宋朝的钱币铸造量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远超之前的汉唐以及后来的明清,但是宋朝出现“钱荒”的根本原因,却是货币供应严重不足。货币供应不足的原因,在于货币使用范围扩大。

  第一个方面是“赋役和官俸货币化”。
      
  汉唐以来,官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大部分是以粮食等实物为主,金银、丝帛、铜钱(货币)为辅,允许部分运输不便的地区折纳上解。唐朝时期,江南地区成为整个帝国最主要的田赋来源,在这里征收的粮食实物,由官方组织徭役形式的人力运输至京师或指定地区,成为整个帝国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环。当朝廷支付官员俸禄时,则以粮食实物与货币搭配发放。
  这里出现了问题,官方组织征收和运输,类似现在的国营企业,效率不高,常常出现运输成本高于运输货物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因管理不善出现运输延迟,导致京师缺粮而引起重大的社会问题。
  于是,从唐朝晚期开始,直至北宋前期,官方逐步扩大了田赋徭役等货币化的程度。也就是说,政府征收赋税时,优先收取便于运输的货币上缴,减少实物征收;与此同时,政府在发放各级官吏薪水时,增加货币比例,减少实物发放。当各级官员需要各类生活必须物资时,自己用货币去市场购买。
这样,原本由官方征收、运输、发放粮食等物资的流程(国营),通过赋役和官俸货币化,交由商人来组织购买、运输、出售(私营),提高了效率,同时又增加了政府的商税收入。
  大概到北宋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赋役货币化已广泛实施,货币的使用范围大为扩展。

  第二个方面是“军费货币化”。
      
  从南北朝出现的“府兵制”,到盛唐时期达到成熟。“府兵制”下的军队,亦兵亦农,大体上自给自足,中央政府所承担的供给压力不算太大。但自唐玄宗天宝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历经五代至两宋,“府兵制”彻底被“募兵制”所取代。
  宋朝“募兵制”下的军队,从各级将领到士兵,均需要中央政府支付军饷;而各种后勤物质,也由中央政府利用各种经济手段调动商人来汇集和运输,军费货币化。所以整个两宋王朝,军费开支都是国家财政开支中的重中之重。
  从这两个方面出现的大变革来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唐代铜钱铸造量在每年10万~30万贯(足钱,1000枚为1贯),北宋真宗时期铜钱铸币量已稳定地达到每年100万贯 (省陌制,770枚为1贯)以上,但唐朝却没有出现严重的“钱荒”,而宋朝的“钱荒”则开始困扰着整个帝国。
  由此为代表的“财政收支货币化”政策,促进了宋朝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人的活动空间也得以扩展。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宋朝是对商人束缚相对较少的一段黄金时期。
  同时,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导致货币的需求量几何级数地扩大,整个帝国的现有货币 (注: 汉唐旧钱足重前提下是可以流通的) 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即使北宋真宗咸平至景德年间,位于铜矿产区附近的四个主要造币厂: 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江州广宁监、建州丰国监先后建立,全力生产,年产量达到100万贯以上,(注:此处暂不讨论四川铁钱货币区)“钱荒”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应对“钱荒”,出现了“铜禁”和“钱禁”政策。

  官方立法的“铜禁”,其一,除极少数特殊情况以外,严禁使用铜器;其二,开采出来的原铜,禁止私人购买,只能由官方购买。实施“铜禁”目的是尽可能地让“铜”都用于生产钱币。
  中国作为世界上相对教早熟练开采和冶炼“铜”的地区,在商周至秦汉时期,即广泛铸造青铜器,有酒器、食器、兵器、礼器等等。秦汉以后,铁质兵器取代铜质兵器;陶器逐渐占据了酒器和食器的位置;青铜礼器的铸造也逐渐没落,金属“铜”开始主要应用于铸币。隋唐时期,除了铸钱,铜镜和佛像是另外两个使用“铜”比较多的领域。历经唐武宗、后周世宗柴荣的两次毁佛铸钱,再到宋朝“铜禁”导致铜镜铸造的没落,整个国家的“铜”开始集中应用于铸币。
  不过,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铜禁”政策使得“铜器”成为了奢侈品。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铸造精巧的各类“铜器”有了强劲的消费群体--文人士大夫。这些处于统治阶层的消费者,“铜禁”对于他们而言不伤大雅。对于商人来说,铸造售卖“铜器”是违法行为,而且无法批量生产,必然物以稀为贵,使得“铜器”成为了奢侈的消费品。可是,商人不能合法购买原铜,于是将目光盯上了流通中的货币----铜钱,不也是铜么?
  因此,偷熔铜钱以铸造奢侈品----铜器,可获利五倍至十倍,并非是原铜价值高于币值(原铜依法只能由官方定价收购用于铸钱),而是“铜禁”政策造成“铜器”成为供需失衡的特殊商品,使得民间私熔钱币铸器有利可图,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到王安石,他是整个两宋时期唯一一个力主废除“铜禁”的人。现在来看,王安石的这个观点有一定经济学的道理,有足够的远见和眼光。他认为:
  1 放开“铜禁”中禁止使用铜器一条,甚至可以官方组织生产(类似国营企业),直接获取铸造铜器的利润;
  2 放开“铜禁”中禁止商人购买原铜一条,允许他们购买原铜并用于铸造铜器出售(敞开原料供应)。
      这样,铜器供应量扩大,价格自然下降,同时商人可以自由购买原铜,而私熔钱币属于“钱禁”仍然是违法行为,犯罪成本与风险收益不成比例,私熔钱币的问题也可得以解决。
  当然,这里得提到一个背景,熙丰年间位于两广地区的铜矿大开采,原铜产量快速提升,也为王安石解除铜禁提供了前提条件。
  不过,“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北宋陷入“党争”,“铜禁”政策仅在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短暂放开过,元佑以后即又恢复。

  “钱禁”政策包括几个方面:
  
  1 禁止私人铸钱,这个比较好理解,毕竟造假钱到哪都是犯法的;
  2 禁止私熔铜钱,前面已提及;
  3 禁止铜钱出境,这是因为铜作为金属,本身具有一定价值,铸造成为铜钱后便于交易,在整个东亚文化圈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类似于今日之美元),所以当时南洋、安南、日本、高丽、大理、辽、西夏等国家,都在使用宋朝所铸造的小平(当一)铜钱。宋朝货币供应量本来就不足,自然严禁铜钱出境,不过实施效果并不好,这也导致了后来宋朝几个特殊货币区的出现。
  4 禁止铜钱储藏,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现代银行这样的机构,可以将存款转贷出去,加速货币的流通。所以,豪族、富商积蓄的货币,大量窖藏起来,使得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加重了“钱荒”。不过,其实北宋皇帝的“封桩库”才是最大的窖藏……哎,便宜金人了。

总结:

  “钱荒”的出现,在于“财政收支货币化”导致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铜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金属“铜”尽可能地用于铸币,还是在于提高货币供应量。
  “钱禁”政策的目的,是保证已有的货币量,不能减少,充分流通,且不能受伪币的侵扰。

后记:

  这里为何先谈“钱荒”?是因为两宋货币中:第一次大铜钱(庆历、折二钱的起源)、第二次大铜钱(崇宁、折三钱的起源)、第三次大铜钱(大观大型、折十钱的起源)、陕西大铁钱、夹锡大铁钱、南宋纸币会子(以铜钱为记值)……这些货币的出现,都与“钱荒”有关,也是两宋不同货币区出现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以前的中国历史货币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出现于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始以物异物的交换活动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此时,位于黄河流域的人们,接触到沿海部落交换而来、用作装饰的海贝壳时,发现海贝可以长久储存且便于计数交换,故而海贝成为了中国货币的起源。
      因此,现今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货、贡、财、赋、贩、赊、贼……,这些与财货货币相关的汉字偏旁,大多使用“贝”字偏旁。
      但是,在中国货币的历史进程中,海贝突然消失不见了,仅云南地区等少数民数直至民国末年采用海贝为货币成为特例。海贝消失于货币体系的原因,也许隐藏于历史上最早的“货币战争”。
      中原黄河流域的农耕民族,辛苦耕作换取收成,多于的粮食交换为海贝,以货币形式储存。但是,对于沿海部落来说,海贝壳并非难寻之物,也就是说,掌握了“货币发行权”的今山东沿海地区的东夷人和苏北沿海地区的淮夷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海贝来交换中原地区的物资,这个有点让人联想到今日之美中关系……
      虽然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但事情终归有穿帮的那天。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商帝国不停地发动战争讨伐东夷和淮夷,也许在开疆扩土的表象下,也有抢夺海贝的冲动。当商帝国的势力真正达到滨海地区的时候,商人发现——尼玛! 海贝不靠谱,太多了!!!
       海贝从货币中消失后,通过冶炼获取的金属,数量少且易于保存,自然成为了海贝的替代品。
       据《史记》记载,上古时候的货币,“金”有三品,黄、白、赤。这里,“金”指金属,“黄”对应黄金、“白”对应白银、“赤”对应铜。但是,黄金和白银产量有限,局限应用于统治贵族制作奢侈品,故而未能成为广泛的货币,随着中国进入成熟的“青铜时代”,金属“铜”由此登上了货币的历史舞台。
       金属“铜”,在商周时期,开始广泛用于进贡、赏赐、交换、储存( 铸造成青铜器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储存,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常有“子子孙孙永保用之”,也表达了将财富储存留给后代的意思 ),具备了货币基本功能。
       这一时期的“铜”并未铸造成为固定的货币形制,大体上仍是原始的称量形式,出土发现的铜贝、金贝、镏金贝等实物,我认为是属于用金属铸造的实用装饰品,并非固定货币形制。
       到东周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今洛阳附近)(大平肩空首布)、晋国(今山西南部)(耸肩空首布)、齐国(今山东临淄附近,主导人是齐桓公时代的管仲)(齐大刀)分别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由统治政权统一铸造发行的铜质货币。
       春秋至战国时期,金属“铜”作为货币,已开始广泛铸造成固定的货币形制。大体有刀币、布币、圜币、贝型币等等形制,形成各国不同的货币体系,而楚国更因为其国势强盛和疆域辽阔,铸造了高币值的黄金货币,与铜铸货币一起参与流通。
       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中国历史上的货币,进入大一统时期。此时,黄金作为上币,名义上仍具有货币的地位,但秦汉以后逐渐退出货币领域;铜,则统一铸造为方孔圆形的钱币,文为“半两”,重如其文,保留了原始称量货币的性质。
       西汉建立后,因为私铸泛滥,“半两”钱越铸越小,甚至官方也开始铸造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等减重货币。(秦汉衡制:24铢为1两,16两为1斤,1斤合今250克左右)
       汉武帝时期,改铸重如其文的“三铢”钱,但很快推出了轻重合适的“五铢”钱,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由此再次统一了币制。于是,“五铢”铜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货币之一,发行流通了近七百年的时间。
在行用“五铢”铜钱的这段时期,理想主义者王莽复古改制,短暂铸造发行了各种体系的货币,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很快就消失在历史舞台,唯一的好处是给我们收集古代货币实物时,提供了丰富的品种,欣赏古人铸币工艺的精美。
       此后,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随统一,陆续有各政权铸造自己的货币,这些货币,或以“五铢”铜钱为计值基础的虚值大钱;或为“四铢”、“六铢”等特殊重量;甚至在南朝梁时期,还广泛使用贱金属铁铸造货币……总体上,“铢两记重制”的铜铸货币,还是占据了中国历史货币的主体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1唐代“宝文制”钱文的出现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自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重归大一统的重要时期。可是,隋王朝仅传二世即衰,以致群雄并起,战乱频发。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进占关中,经略天下,建立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
      隋唐交际,钱法败坏,民间行用历代官私钱币,轻重材质不一,以致商贾不行,物价腾贵。如何统一混乱的货币制度,成为摆在大唐王朝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七百年的行用历史证明,以西汉官铸“五铢”为代表的圆形方孔铜钱,轻重材质相当,形制便于流通,为官铸钱币的成功典范,以此为标准来统一币制是最好的选折。
      不过,历经多年的分裂和战乱,不但钱法糜烂,度量衡的单位值也出现了变化,这对统一币制产生了影响。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测量现存秦汉时期的衡器遗物,可知:

      汉制
            一斤合今约250克,
            一两合今15.6克,
            一铢合今0.65克,
            “五铢”合今3.25克。
      选取遗存至今的西汉官铸 “五铢”铜钱实物,测量并计算其平均重量,结果与此基本相符。
      随着历史推移,衡制的单位与换算比率,未有变动,但“铢、两、斤”的实际单位重量则因为战乱和割据逐渐变化。至南北朝时期出现分化: 南朝,衡制实重与汉制相差不大;北朝,衡制实重却急剧增大,约为汉制的两至三倍。
      当隋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行隋“五铢”铜钱时,出现了问题。据唐人杜佑《通典•食货九•钱币下》的记载及注语:
       “隋文帝开皇元年,以天下钱货轻重不一,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杜佑注语)“后魏食貨志云「齐文襄令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入市用」。计一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則一千钱重十二斤以上,而隋代五铢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当是大小秤之差耳。”
   
       这里,新钱"重如其文",则1000枚"五铢"应重5000铢,按24铢合1两,16两合1斤换算,应重13斤左右,这与后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矛盾。
       从杜佑的批注分析可知,隋“五铢”钱,“重如其文”,指钱币重量符合旧汉制;“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则是以隋朝实际衡制记载了钱币重量。
   
       唐朝初建,百废待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统一衡制与币制都是首要面对的问题。
       当唐朝以北朝衡制(大秤)为标准统一南北(一斤合今约660克/注:汉制被称为"小秤",在医药方面仍继续使用)的同时,以西汉官铸“五铢”铜钱为参考标准,统一货币制度,也遇到了问题:
       如果采用记重制钱文,以“五铢”为钱文,那么铜钱的实际重量却只有新衡制下的两铢多,不利于衡制的统一;如果文如其重,新钱文为“两铢”,那么与历代轻重“五铢”旧钱相比,出现“币重文轻”的尴尬,不利于新币的推行。
      大唐统治者的自信在此得到体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放弃“铢两记重制”钱文,废“五铢”钱;令欧阳询制词及书“开元通宝”(另说为“开通元宝”)以铸新钱。中国古代铸币的钱文,由此进入“宝文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国。

      唐“开元通宝”铜钱,继承西汉官铸“五铢”的形制和材质,略增重量,枚重二铢四絫,积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合汉制六~七铢。此后,“积十钱为一两”,使得“钱”逐渐取代“铢”,成为十进制的衡制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唐代货币上的文字,由“宝文制”取代“铢两记重制”,并非是主动的,是因为衡制的变化而被动变革;变革后的货币,又影响了衡制单位的变化(“钱”取代“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一元一等货币制度
     在行用“五铢”铜钱的七百年期间,虽然偶有政权铸行各式各质的轻重钱币,但大体上形成了“一元一等”的主流货币制度。“一元”指货币材质为金属“铜”一种;“一等”指货币币值仅有当一(小平),即每一枚铜钱作为一个货币单元,以枚计数行用。
     唐朝继承了“一元一等”币制,以“开元通宝”铜钱为货币单元,取代民间流通的历代官私旧钱,是一个缓慢、反复的过程。(注:现今考古发现的金银材质“开元通宝”钱,是唐朝皇室特铸的赏赐钱,并非正式流通货币。)
      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661年),违法盗铸泛滥,市面恶钱增多。官方曾经尝试以一枚标准官钱收买五枚私钱,因私钱折值过低,遭到民间抵制,未获预期成效。由于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官铸“开元通宝”铜钱被人为大量收储,恶钱与旧钱流通于市,充当货币单元,以枚计数,物价高涨。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行“乾封泉宝”铜钱,枚重二铢六絫,一当旧钱十。这是唐朝第一次铸行年号钱,变更钱文,目的是取代“开元通宝”,以新币重建币制。
      但是“乾封泉宝”的推行过于激进,将官铸“开元通宝”钱与私铸恶钱一概视为旧钱,不仅未能平抑物价,反而加剧了币制混乱,因此仅八个月即回收罢用。随后“开元通宝”钱复行如旧,民间盗铸依然严重。
     《旧唐书•食货志》收录了唐高宗停用“乾封泉宝”时的诏书,现全文转录,对理解此次短暂的币制改革有所裨益。
      乾封二年正月,下诏曰:“泉布之兴,其来自久。实古今之要重,为公私之宝用。年月既深,伪滥斯起,所以采乾封之号,改铸新钱。静而思之,将为未可。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太宗立极承天,无所改作。今废旧造新,恐乖先旨。其开元通宝,宜依旧施行,为万代之法。乾封新铸之钱,令所司贮纳,更不须铸。仍令天下置炉之处,并铸开元通宝钱。”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政府制定律法严禁民间铸钱,严禁旧钱恶钱流通,严禁买卖铜锡及制造铜器,增加标准官钱的铸造量,出官钱和官米收买民间旧钱恶钱以回炉改铸,币制整顿取得一定成效。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变,揭开了持续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序幕。次年(公元756年),叛军攻占长安,唐玄宗逃亡蜀地。太子李亨于灵州自行继位,是为唐肃宗,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打出了“平叛靖乱”的大旗。
      天宝十六年(公元757年),唐将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唐肃宗回京,于次年改元“乾元”。由于军费开支巨大,中央财政亏空严重,唐肃宗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从御史中丞兼铸钱使第五琦之请,铸行“乾元重宝”大铜钱,每缗(千枚)重十斤,一当旧钱十。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再铸行“乾元重宝”重轮大铜钱,每缗(千枚)重二十斤,一当旧钱五十。
       加上原有“开元通宝”铜钱作为最小货币单元,形成了三等币值钱币“母子相权”,同时流通的新币制。
   
       “乾元重宝”当十钱,枚重接近两枚标准开元钱,“乾元重宝”重轮大钱,枚重略高于三枚标准开元钱,因此,大钱比值明显虚高,《旧唐书•食货志》亦称之为“虚钱”,行用不到半年,私铸泛滥,物价暴涨,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修改币制,调整大钱比值,“乾元重宝”重轮改为一当三十,“乾元重宝”和“开元通宝”同为一当十。此处等于将最小货币单元“开元通宝”也调整为“虚钱”,实际换算比率为:
     
       1枚“乾元重宝”重轮=3枚“乾元重宝”=3枚“开元通宝”
      
       本书为叙述简便,将此次币制改革称为“上元币改”。

      “上元币改”并未解决货币危机,唐代宗即位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再次调整大钱比值,恢复原有货币单元“开元通宝”的币值,“乾元重宝”重轮改为一当三,“乾元重宝”改为一当二。

       1枚“乾元重宝”重轮=2枚“乾元重宝”=3枚“开元通宝”

       令人费解的是,此次调整后轻重相当“母子相权”的币制,却未能沿用形成定制。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
       “代宗即位,乾元重宝钱以一当二,重轮钱以一当三,凡三日而大小钱皆以一当一。”
       此后,根据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乾元重宝”重轮大钱和“乾元重宝”大钱,实际币值超过法定币值,必然退出流通领域,起到了统一币制的效果。本书为叙述简便,将此次币制改革称为“宝应币改”。

       “宝应币改”未采用三等币值“母子相权”的原因。
       首先在于官铸“乾元重宝”钱的实际重量,并非都是依照乾元初年之规定。根据现存钱币实物分析可知:“乾元重宝”钱,“上元币改”之前为当十,官铸者重量符合史载标准,为大钱;“上元币改”之后,其币值调整与官铸“开元通宝”一等,重量亦相应减为与开元一等。所以,“宝应币改”时,“乾元重宝”钱官铸者轻重大小不一,如果不加区分,均以一当二,势必引起更大的币制混乱。
       再从铸造数量上分析:“乾元重宝”重轮钱,官铸者重量符合史载,所铸未多;“乾元重宝”钱,符合史载重量的大钱应为“上元币改”前所铸,数量有限。
       因此,唐朝政府不坚持三等币值,颁布政策使数量有限的“乾元重宝”重轮钱、“乾元重宝”大钱退出流通领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折。

       自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由第五琦主持铸行乾元大钱所引发唐朝币制的混乱,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恢复为原有“一元一等”币制,通行“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两种同等大小币值的官铸铜钱,大钱退出流通领域。

       “安史之乱”后期,史思明占据东都洛阳,先后铸行“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大铜钱,一枚当开元钱百枚。传世另有“壹当百钱”大铜钱,钱型文字风格均类似于得壹、顺天大钱,虽无史料记载,可推测同为史思明所铸。
       由于中原地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受严重战乱,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因此以上大钱并未广泛流通,并随着战乱平息而退出历史舞台,对唐朝“一元一等”币制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除了几次短暂且不成功的试验以外,唐王朝近三百年间一直实行以“开元通宝”铜钱为主要货币单元的“一元一等”币制,并最终取代了历代官私铢两旧钱。


       公元907年,朱全忠胁迫唐哀宗禅让,唐朝灭亡。朱全忠改名朱晃,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此后,中原地区历经军阀混战,先后延续存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史称“五代”。
       五代历朝,均视自身为中原王朝正朔,没有像割据政权那样滥铸铅铁材质的贱金属钱币,大体上仍旧沿用“一元一等”币制。存世有“开平通宝”和“开平元宝”大铜钱,罕见,未见史书记载,应为后梁开平年间(公元907~911年)某次短暂试验性的产品。尔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先后铸有本朝“宝文制”的“一元一等”货币,与“开元通宝”参用。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天下,建立北宋,继承下来的正是“一元一等”货币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与货币相关的文献用词释义

      在进入正题之前,笔者将唐宋文献中常用且与钱币有关的词汇,如“钱”、“小平”、"千”、“贯”、“缗”、“文”、“陌”、“足陌”、“短陌”、“省陌”等逐一介绍,梳理其含义的演变。这对理解复杂的两宋货币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钱”,名词,由于汉唐以至北宋初年,“一元一等”币制一直占据主流,一枚铜钱同时是一个货币单元,因此,在没有定语修饰的前提下(如:铁钱、大钱……),“钱”默认为当一铜钱。
      “小平”,特指作为基本货币单元的当一铜(铁)钱。
   
       “文”,常被误解为货币单位量词,实际是数量单位量词,其意同“枚”。
            举例: 一文折二大钱,折合两文小平钱。

        “千”,单位数词。古代对钱计数,常有十万、百万、万万计,后来为方便计数,将“千”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用。
            举例: 赏钱十万=赏钱百千。

        “贯”,原意为贯穿,动词,由于五铢以后的中国古钱,采取外圆内方的形制,常用麻绳穿成串便于携带储存,因此“贯”逐渐用于钱币计数,其意同“千”。
            举例:折二钱十万贯=小平钱二十万贯。

        “缗”,原意特指穿钱的麻绳,后用于钱币计数,其义同“千”"缗"。

        再次强调,特别注意,“文”、“贯”、“缗”不是货币单位量词,避免查阅古文献时出现理解歧义。


       “陌”同“佰”和“百”,数词,用法同“千”。

       “足陌”、“短陌”、“省陌”
      在古人的实际生活中,应付一百文,实付一百文称之为“足陌”。这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当丰收之年,农民将获取粮食换取商人的货币时;或者其他物资急于售出时,买方拥有主动权,在支付货币时,常常是不足百钱按百钱支付,这就是“短陌”。
      官方也学着这么做,是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开始的。由于官府财政开支不足,故每百文克扣二十文支付,即“八十为陌”。到五代时,官方再扣三文,“七十七为陌”。北宋建国后,继承了此项制度,并规定“七十七为陌”(即770文为贯)为官方收支标准,由于北宋各项规定常出自三司省,故称为“省陌”。
      然后,在两宋民间商业活动中,标价是标价,实际支付又是一回事,有时需要支付“足钱”,有时以“省陌”为准,此外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短陌标准……
      因此,两宋老百姓自小就有一项生活必须技能需要掌握-----换算不同的短陌标准与省陌的钱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2857

帖子

96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97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16 1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沙发好好听老师讲课。。
微信公众号--“何氏币”

----我很贱。明知它最终并不属于我,还要为它散尽千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3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51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15-1-16 13: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本家周兄及诸位泉友、师长对首席的慢慢接纳与逐步认可,首席论坛坚持纯粹钱币知识交流、藏品欣赏、经验分享的定位不会改变。我始终坚信钱币除了收藏乐趣之外,作为很好的投资品种之外,更是有很多更加严肃和责任感的事情可作,某种程度上,这是另外一种收藏乐趣的升华。

自1997年嘉德开始第一场钱币拍卖至今,中国钱币正式进入市场化不过18年。尽管市场化可能让钱币收藏的利益成分变大,但钱币行业也在市场的干预下,不断产业化与规模化,这对钱币收藏行业长远发展而言,既是趋势,又是助力。钱币收藏只有不断突破就有模式的桎梏,才有可能逐步进阶。

随着门槛的不断放低,进来的人群越来越多,钱币收藏行业人员也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知识化,尽管利益因素对这个行业冲击很大,但我个人更愿意看成是一场考验与犀利,如果钱币行业果真脆弱,那么大厦只有从废墟上慢慢重建。好在还有以施新彪老师、水哥为首的学者、藏家指引,有沁园、剑客、deep14这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钱币收藏的学术氛围却在小范围内越来越浓。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投资的角度说,很多人在经历2011年的洗礼后,要么无奈出局,要么苦苦坚守。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冷峻的现实,让我们能够足够冷静思考很多问题,可以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好好玩钱、好好做些事,所以这些年看到了很多非钱币交易之外的行业亮点。

钱币学术类的研究,和很多其他行业的研究一样,也不一样。相对而言,钱币作为收藏门类比较特殊,在诸多艺术品收藏中属于比较冷门、门槛较高(真伪、版别等),并且由于历史资料及档案的缺失,这块的很多工作都是从无到有,有的很多信息也很零散与片段化,但好在互联网的介入,让资料的汇总与收集,变得相对容易。

所以钱币研究的思路,必然也是需要先做加法,再做分类,再做修正与减法,从而让某个研究的主题得到充分的阐述。在此过程中,可能也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去收集更多的观点、建议与思路,首席收藏很荣幸承担这样的事情,也希望更多的古钱同好,参与到deep14兄的宋钱研究中来。

其实做事和做人一样,路遥知马力!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683

帖子

3558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3558
发表于 2015-1-16 13: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http://pcgs-gbca.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4: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氏币 发表于 2015-1-16 13:16
坐沙发好好听老师讲课。。

您客气了,同道好友,共同切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寿远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353

帖子

6308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8
发表于 2015-1-16 15: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看了文章之后,越发觉得自己很肤浅。还是处于看图说话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2857

帖子

969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97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17 0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听课。
真正的好帖子。
微信公众号--“何氏币”

----我很贱。明知它最终并不属于我,还要为它散尽千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1: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4 北宋立国初期的货币制度(上)
      公元960年正月,陈桥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年幼的皇帝柴宗训手上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王朝共历九帝,一百六十七年。
      赵匡胤登基后,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对内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根除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干政的威胁;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将行政权、财权、司法权平行分设,收归中央,集中于皇帝,挟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分割宰相权利,最终取消宰相职位,避免了权臣夺位的可能。对外加强军事行动,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初步统一了全国。
      北宋立国初期,统治阶层比较重视农桑生产,减轻徭役赋税,治理黄河水患,疏浚运河交通,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货币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必然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于是,在继承隋唐五代“一元一等”货币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各割据政权的混乱币制,北宋的币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初步建立。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情况——四川地区。(包括今四川、重庆、陕西汉中和安康、甘肃南部等地区)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四川”地名的由来。
      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而一级行政区划“路”为宋朝初创。
      至道三年(997)始定十三路,其中今四川地区划为“西川路”和 “峡路”,故当时有用“川峡”代指今四川地区。
      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为“利州路”和“益州路”;分“峡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后于史料中常常简称为“四川路”,四川因此而得名,本书为简述方便,自宋初即以“四川”代指巴蜀之地。

      四川地区历经唐、前蜀至后蜀前中期,沿用“一元一等”币制,直到宋兵压境,军用不足,后蜀开始铸铁、铅钱参用。注意,后蜀官方标准下铜钱、铁钱、铅钱的币值是一样的,在边境地区官方开支时,每千钱以铜六百参合铁(铅)四百强行搭配支出,后期传导至成都地区也开始参用铁、铅钱,不过比例为铜九百参合铁(铅)钱一百。
      铁钱和铅钱是贱金属货币,民间交易时的硬通性必然不如铜钱,即使官方支出时币值一样,但民间仍另有换算比价。  
北宋攻灭后蜀,沿用了后蜀参用铁钱(铅钱停用)的战时货币政策,但将参混在一起的铜钱单独拣选出来,纲运至汴京。这一措施的实行,推测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
      后蜀孟氏原为后唐将领,率领后唐军队灭亡前蜀,随后因中原战乱后唐灭亡而自立。这或多或少对赵匡胤产生影响,四川交通不便,易守难攻,必须防止攻蜀军队固险自立。
      因此,赵匡胤的大军兵分两路,自关中过秦岭往南一路由王全斌率领为主力;自荆州过夔门三峡往西一路由曹彬率领实为监军。
      见于史料记载的主力宋军,军纪似乎不甚严明,似乎有求财自保之意;占领四川后,北宋的地方官员严格执行命令,拣选铜钱财物上解京师,似乎也有表示忠心的意思。
      二:
      北宋初立,打下蜀地,再进军南唐,可能在四川执行的也是一个战时经济制度,集中资源以供统一战争。因此,将四川财富物资纲运京师,可以理解为宋廷的临时措施。

       宋太祖开宝九年,南唐灭亡,北宋基本统一了中原及长江流域。次年,宋太宗赵匡义即位,改元“太平兴国”,着力治理新并疆域,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
       在货币方面,宋太宗委派樊若水等官员,召集江南地区旧有钱监和工匠,利用江南产铜的便利,开设多处钱监以铸造铜钱,以一当十(铁钱),收兑南唐、闽地、楚地、两广的铁钱,并将收兑后的铁钱铸成农具发给流民用于农业生产。
       在整合江南地区货币的过程中,福建建州曾经于太平兴国八年,铸造了大型“太平通宝-背巨星”铁钱,币值为当十文小平铁(铅)钱,由于当时江南地区小平铜钱收兑小平铁(铅)钱比值为1:10,所以大铁钱的与小平铜钱的比值为1:1。但是这与宋廷统一南方币制的大政策不符,故短暂铸造即停止使用,成为币制整合的一个小插曲。
      福建地区的币制整合,相对于南唐旧地经历的时间略长,不过大概到宋真宗时期,长江以南地区的币制整合即基本结束。此时,北宋全境,除了四川以外,货币制度得以统一成“一元一等”,即仅铸行小平(当一)铜钱一种货币。

      回头再来看四川。
      统一战争告一段落,四川的情势却不容乐观。
      宋廷占领四川后,继续兼行铜铁钱,官方标准下的币值比为1:1。但是,一方面政府拣选铜钱起运,禁止铜钱入川,一方面继承和开设钱监铸造铁钱供应,使得铜铁钱的币值比严重失衡,民间兑换自1:1.5至1:14不等。
      宋廷迫于形势,逐步变更铜铁钱官方币值,由(小平铜钱:小平铁钱)1:1先调整至1:4,再调整至1:10。
      宋太宗淳化年间,赵安易(赵普之弟)建议铸造大铁钱,以一当十(小铁钱),即以一当一(小铜钱),曾在四川试验实施,但未能成功。
      混乱的币值,受到冲击最大的,是民间各阶层的实际利益,加之宋初四川地方官员的贪渎,加深了官民矛盾,于是淳化年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的叛乱。

      宋太宗至道年间,经过数年征剿,叛乱平复。不久,宋真宗即位,改元“咸平”,这段时间内,朝廷内对于如何调整四川的币制出现了争议:
      1 建议和江南地区一样独行铜钱,彻底统一全国币制;
      2 建议独行铁钱,不再兼行铜钱;
      3 建议铸造大铁钱,以一当十(小铁钱),即以一当一(小铜钱)。
      最后宋廷采取了第2条禁行铜钱的措施,四川成为独行铁钱的特殊货币区。宋真宗景德年间,设置嘉、邛两州钱监,铸景德大铁钱(即上第3条),以一当十小平铁钱,以一当一小平铜钱,与宋元、太平、淳化小平铁钱形成“一元二等”的特殊货币制度。这里“一元”指币材为铁质,“二等”指铁钱币值为小平铁钱和当十大铁钱两等。

      总而言之,自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叠加,没能完全统一全国的货币制度,形成四川地区行用大小二等铁钱;其他地区行用小平铜钱,两个完全不同的货币区。这个情况,直到宋仁宗宝历、康定年间,西夏战事爆发之前,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不过,在这段时间内,四川货币区,出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接下来将重点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3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151

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QQ
发表于 2015-1-20 14: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14 发表于 2015-1-19 11:38
4 北宋立国初期的货币制度(上)
      公元960年正月,陈桥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 ...

说实话,这个研究,不完全沉浸进去,真的没法细细捋清楚。
藏无天长地久 珍惜曾经拥有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藏品展示及交流

Cell/Wechat: 139-1102-2008 不闲聊不鉴定不估价,如有咨询敬请发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亚高 发表于 2015-1-20 14:21
说实话,这个研究,不完全沉浸进去,真的没法细细捋清楚。

最近补牙中....回头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0

帖子

378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15: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上一节中,后蜀兼行铅铁钱时,
  "在边境地区官方开支时,每千钱以铜钱四百参合铁(铅)钱六百强行搭配支出"
  笔误,铜钱与铅铁钱的搭配数字弄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41

帖子

1193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193

活跃会员

发表于 2015-2-15 23: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发我邮箱:faro@vip.163.com
收藏是最高水平的趣味,依靠的是知识,积累的是经验,体验的是文化,判断的是价值,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395

帖子

1288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288
发表于 2015-3-15 19: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那时的贝,铜就像今天的黄金,白银一样,都值钱!都是稀有金属。谢谢楼主,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0

帖子

1292

积分

进士

Rank: 6Rank: 6

积分
1292
发表于 2015-3-26 2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94

帖子

284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3-6-21 06:4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泉之人 发表于 2015-3-15 19:09
牛,那时的贝,铜就像今天的黄金,白银一样,都值钱!都是稀有金属。谢谢楼主,受教了! ...

说的有道理,以前有鎏金铜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首席收藏 ( 京ICP备11006322号-8 )

GMT+8, 2024-4-19 22:23 , Processed in 0.0413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3-2024 ShouX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