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golf 于 2024-10-31 13:53 编辑
唐代佛像風格雄渾偉岸,體量巨大,肌肉飽滿, 神態莊嚴等具有強烈雄性的動勢感;而北宋佛像則更加纖細、安詳,強調內心的平和與寧靜。這種有女性化風格的轉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審美趨勢和佛教思想的發展。
1988年五臺山出土的「淳化元寶」背面所鑄佛像確實是屬於供養錢的一種。從其設計與背後的象徵意義來看,這枚金幣無論在宗教上還是文化上都蘊含了極大的象徵價值。其精湛的高浮雕雕刻技術和佛像造型皆展現出宋代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徵,而這些特徵正是北宋早期的風格特質,與當時佛教信仰的興盛密切相關。
獨特設計: 金幣正面為「淳化元寶」行書錢文,設計精美,鑄造精良。背面左右各刻劃出一具佛像,在上外郭中並有砸戳序號為一、二、三、四等,可能是淳化年號的紀數,因僅四年[990-994年之淳化年號], 並可以解釋為什麼背面佛像因不同年代之雕匠工藝意像而差別很大, 也可以推測在淳化年間每年約有500枚供養錢入藏于五台山佛寺,因有相近於2000枚出土之報告。
背面之佛像座於左右ニ邊: 右邊是坐姿, 左邊是站姿。但是目前尚無確鑿的文獻記載證明金幣背面坐像的身份。宋代佛像藝術風格多樣,同一尊佛像的形象也可能因不同時期、不同匠工枝藝而有所差異。
我把它分為二樣組合來探考: 推想是在 背面笵鑄左右二圓錐形贅塊再加以雕刻佛像而成。
A, 觀音和散財童子的組合
- 右邊是觀音菩薩: 作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宋代對觀音信仰極為盛行,觀音菩薩的形象深入人心。宋代的觀音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神祇之一。她能夠救苦救難,滿足眾生願望。
- 左邊是善財童子: 象徵著滿足眾生願望,廣行布施的精神,目前缺乏確鑿的史料證據,但它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至於有被稱為「韋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因為「韋馱」是身形高大威猛,手持金剛杵或寶塔,面容嚴肅。保護佛法,守護寺院,降伏邪魔為職責。如將它們混為一談,不僅是不準確的,而且會對佛教的教義產生誤解。
B. 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與觀音菩薩的組合 · - 這種坐於蓮花寶座的佛象再加上坐佛背後有「佛光屏」,多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作為佛教的創始人,代表著佛法的源頭, 通常在佛教圖像中,釋迦牟尼佛多以靜坐或禪定姿態表現,以顯示其佛性與超脫之意。
筆按:趙瑞娟、趙志 策、馬鳳娟:《世俗性的宋代佛像雕刻硏究》一文:「在宋代文化史中,佛教的進一步世俗化發展「 ….治平四年[1068年] 宋英宗趙曙…同妻陳氏十五 娥發心塑“釋迦 牟 尼佛”永充供養。...」。雖然跟淳化年號有70-80年的差距, 但我仍覺得視為“釋迦 牟 尼佛” 為宜。
- 邊站立佛像:觀音菩薩有站立與坐姿等二種的形態,常見雙手合十站立於蓮花左座,象徵觀音的慈悲和對信徒的護佑。觀音菩薩在宋代廣受崇拜,以其救苦救難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也反映了民間對慈悲與庇佑的崇敬。蓮花座依然象徵清淨,而合十的手勢表示接納虔誠的祈禱,這樣的形象適合寄託人們祈求健康和平的信仰。
總之,北宋淳化元寶金幣背佛像的鑄造,是宋代歷史文化與信仰交織的產物。它不僅反映了宋代佛教的繁榮,也展示了宋代政府對佛教的重視和對文化的推崇。這枚小小的金幣,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研究北宋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資料, 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的宗教與政治提供了新的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