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古书上对《东平宪王苍传》里的「为善最乐」,通义解释是;「做善事使人最快乐」。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善最乐」这句话时,会发现东平宪王刘苍似乎并不只是在讲「“做善事”最快乐」,更有意指「“不做坏事”才是快乐」。“做善事”与“不做坏事”虽说都是劝人平时就应该身体力行的行为,但这两件事在“做法”上概念是有所不同。 . 《后汉书 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有11个儿子,刘庄与刘苍是光烈皇后阴丽华所生的亲兄弟。史书记载;东平宪王刘苍刘苍博学多才,是光武帝刘秀所有儿子之中最优秀杰出的一位。在《光武十王列传 卷三十二》里描述刘苍「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腰带八围,显宗(汉明帝刘秀庙号)甚爱重之。及即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 . 永平元年(公元57年)汉明帝刘庄继位,任命刘苍为骠骑将军,留京辅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明汉明帝对胞弟刘苍很器重,甚至每次出宫巡视,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刘苍在京辅政汉明帝刘庄有五年时间。永平四年(公元61年)刘苍以维护皇帝刘庄的权威为辞官理由,多次向汉明帝刘庄表书「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初始明帝刘庄不答应,「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直到来年永平五年(公元62年)「五年,乃许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加赐钱五千万,布十万匹。」终于放刘苍回到封地东平王国(今山东东平县)。 . 简单说就是刘苍在公元57年〜61年辅政期间成绩斐然,受人爱戴,自觉功高震主,多次表明想辞官归田,最终如愿回到所封之地。公元68年刘苍从封地回到京师朝见汉明帝刘庄,在京城待了一个多月才离开,待刘苍离开之后,汉明帝回忆曾经与刘苍交谈的一段话,接着就有了君兄臣弟之间的「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的对话被记录下来。 . 在儒家五伦中,君臣关系排位第一位。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四回:「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 当时是汉明帝刘庄问者有心(或无心)?还是东平宪王刘苍说者有意(或无意)?我们已无可得知。但汉明帝刘庄的「处家何等最乐?」是否意在试探东平苍王刘苍的忠诚?这是可以怀疑的。而刘苍又是否有无听出弦外之音,以「为善」而不用「行善」来回答。这是否有语带玄机,除了在向皇帝表忠,示意;不当乱臣贼子、不谋逆造反、不做违法乱纪,那就是君、臣、百姓天下之间的快乐。同时也用「为善」表示,以当好人(臣),不作乱(使坏),就是做为臣民最快乐的事!而不是单纯字面上「为善」说,以做好事,乐施舍,才是最快乐的事! . 至于后来朱熹的「读书便佳」,虽是截取自史书里的「为善最乐」,使之成为「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完整的千古佳句,尔后更被当成格言,并被解释为「做好事,多读书,便是快乐事」。其实这两句话亦可解读为「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时,同时也要多读书,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 关于朱熹句里是“便或更”的用法,曾有人这样解释,说“更”字是该句子在流传中被错讹的误植。前句「为善」与后者「读书」这两件事情,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行为。而“最”与“便”二字是对等的,它没有先后或轻重之分。也就是说“为善与读书”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是经常要身体力行,同时并进。因此无须在后句使用“更”字来特别加强「读书」的重要性,那会有一种前与后在互相比较之意,使之变成“读书比为善更好”。这样在句子的逻辑上不通,在全句完整表达的本意上也说不通! . 透过上面不同的诠释,我们可以更完整的来解释「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心存善念,不做坏事,“最”令人愉悦。」,「认真读书、注重修养,“便”为人赞许。」如此句子中“最与便”二字在整个句子的使用上,就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了。 . ▼下图是「最、便、优」字笔划的演变。(图取自《新华字典》与《书法字典》)。由此来看:用“便”是正解。用“更”是误植。用“优”是错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