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迷中迷 于 2020-12-26 12:33 编辑
1949年恢復銀本位制所產船洋製地
國內部份
1949年3月間金圓券惡性膨脹時,當局籌劃恢復銀本位,令遷回上海的中央造幣廠先行製作二十三年版船洋以備不時之需。5月底上海易手前計生產662.5萬枚,因戰況危急,所製銀圓均提前發放。正式公告恢復銀本位制則是在7月,成都、重慶、廣州及台北等地均有製造發行二十三年版船洋。
據不完全的統計,這批1949年的後製船洋為主之銀幣,國內生產的超過1,540萬枚*。當時規定金圓券五億圓兌換銀本位幣一圓,創下官價優於市價四倍的記錄。 (*更正:原數字的2,860萬枚中有1,320萬枚購自墨西哥應扣除,1,540萬枚包括大小頭)
向美國訂購部份
為支撐新恢復幣制信用,同時亦向美國訂購銀幣3,000萬枚,成本每枚美金5角7分2釐,較自製為高。所需白銀多數購自墨西哥,購入銀價為每盎斯美金7角1分5釐至7角2分不等。由費城、丹佛、舊金山等三廠趕工製造,數量分別為2,025萬枚、655萬枚及320萬枚。共分八批,末批則於七月底完成,自七月初起運抵香港。
此事記載於耿愛德1954年出版的《中國幣圖說彙考》,美國官方有公開記錄也刊於克勞斯目錄,但國人了解的有限(至少在本世紀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