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钱币论坛_首席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首席专场竞买 | 春拍日程四月 1日 德泉缘 | 7日 冠军 | 10日 SPINK世界币钞 中国币钞 | 12日 HKCS 早鸟票 | 15日 SBP瑰宝 机制币 纸钞 | 20日 三省 | 26日 邓通 | 17日 CICE北京

首席甄选店铺 首席收藏官方店铺 | 茉莉钱庄 | 权芳斋 | 德泉缘 | 德藏世界币章 | 广银阁 | 姑苏银庄 | 东丰阁 | 剑客精品银圆 | 成都小江 | WNumismatics

精选藏品列表 皇冠收藏 | 北京阿城哥 | 天生銀家 | 泉博文物 | 小陈弟弟 | 万泉斋 | 泉是漏 | 浩川收藏 | 蜀藏阁 | 汕头博雅藏 | 梧诲泉阁 | 凝晖堂

查看: 8169|回复: 4

一枚普通半两钱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96

主题

775

帖子

3916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6
发表于 2019-8-6 18: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1A.jpg 2019年1B.jpg 半两比较3.jpg
      钱币基本参数:直径29.50-30.75mm 重量14.97g  肉厚2.90-3.00mm 币厚3.50-3.70mm 穿口直径7.5mm


      半两钱起始于战国时代的秦国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经历战国后半期,后经统一全国的秦王朝,再到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废除为止,通行了230年。它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半两作为历史上的长寿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存世量非常之大。从古钱市场的交易情况不难看出,几乎都有它的身影,有的币家是几十、几百枚成堆推出,看到最夸张的有四千枚,二百枚起售。二千年的收藏品简直像现在批发白菜土豆似的。但半两钱单价从三、五元一枚到数万元都有(到目前为止最贵的5万多一枚),那些稀少的权钱(俗称法码)可以高达几十万一枚。满足不同层级的半两钱爱好者的收藏需求。作为方孔铸钱的始祖,不管3元5元一枚,还是3万5万一枚,其收藏的历史意义区别不是很大。如果想当作投资品要回报,好像不太乐观,我查了历年的交易价格,基本没有多少涨幅,甚至有点下降;原因之一可能是一些老藏家买得少了,“六十不买、七十不藏”是收藏圈的俗话,年纪大了,藏品的出路也成了烦恼,我知道有几位八十岁以上的老藏家,趁老家新建博物馆之机,捐了不少钱币,减少负担还留个好名声;原因之二可能是老藏家减少新玩家不出,现在年轻人为生存都很拼,没时间没兴趣更没经济实力入钱币收藏的坑;原因之三可能是半两钱存世实在太大,而且不断的大量被挖出,供大于求,土豆白菜价也得逃不出市场规律。
       获得藏品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探索才是收藏最大乐趣。半两钱分三个不同的时代,即战国秦半两、秦半两、西汉秦半两。半两钱无纪年,一定要明确哪个年代并不容易。有的专家按重量、直径大小划分,有的综合文字风格的演化划分。作为普通爱好者可以受到一些启发,但很难在现实中作为辨别的手段。
       本人获得上图这枚半两钱,到底属于哪个时代?是战国秦半两,还是秦半两?或西汉半两?本人的初步认知应该是战国晚期至秦王朝时代的秦半两。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半两钱的重量从2克到20多克,但都称“半两”,2克的半两与20多克的半两如果等同于同样的物品,作为当时等值货币的半两钱是不想象的。有专家指出,“半两”并不是钱币的记值单位,而是作为货币的文字符号,怎么理解呢?就相当于清钱的“光绪通宝”或“宣统通宝”,相当于人民币的“人民银行”,大概就这个意思。否则,谁愿意用20多克铜料的半两钱买与2克重铜料半两钱一样的物品?这个专家很有见地,他也不是凭空想象,他的文字功底非常了得,从“半两”二字的文字起源及演化过程得出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起码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半两重量相差十几倍的困惑。像后来的宋、明、清朝的很多没有记值的折二、折五、折十钱一样,是解释得通的。当时无论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还是秦始皇统一后的秦王朝,以及后来的西汉,对铸钱也有严格规定,在官铸同时也允许甚至鼓励地方或私人铸钱。不同重量的半两钱可能就是不同面值的折几钱,估计当时的秦人能分辨,不会一元当一毛使用,只不过没有文献记录罢了。
       二、从半两钱的出土情况看,西汉时期的半两钱重量都轻,普遍在2-4克之间,据专家考证,西汉帝王认为秦半两太重,不方便携带,减重为后来的三铢、四铢、六铢半两钱,有的还打印上记值数字符号。因此份量较重的半两钱向战秦和秦王朝靠,从大概率上应该是对的,越重就越接近战秦和秦王朝。至于战秦与秦王朝,那是根本无法辨别,秦王朝只有几十年,统一后的秦王朝虽然规定:车同轨,字同文。至今无资料记录对币制另有规定,只是废除其他六国的什么布币、铲币等,强行统一使用秦国的半两钱,因此也就继承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币制。作为普通钱币爱好者,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分战国还是统一后的秦半两,让钱币学家去烦恼吧。
       三、当时战国时期对钱的形制还是有严格规定,甭管大小轻重,必须打上“半两”二字,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上印的“人民银行”字样,至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已经行用了一百多年,应该说,对秦国来说是比较成熟和被认可的货币。除中央政府铸币外,还允许、鼓励各城邑甚至私人铸币。我们现在看到当时币文文字书写非常随意,缺横少点,文字歪斜,结构夸张,无奇不有。而今的半两钱爱好者出书的时候,将这些五花八门的字形冠以什么粗放大字型、古拙型、放逸型、分脚型等美好动听名称。在爱好者看来。丒也是漂亮舒服的,正应了一句成语:爱屋及鸟。而上图这枚半两钱的“半两”二字比较规范,不是一般匠人所为,币的浇口及币缘处理比较精到,把它归入官铸不太为过。这里特别说明,秦半两私铸、地方铸还是官铸与市场价值无关。
        四、对这枚半两钱,我专门发图给一老藏家看看,他看了说是汉半两,他的理由是秦半两应该是隐起文。确实秦半两有不少隐起文,但隐起文不是铸造形式,而是铸造缺陷,最早浇铸的秦半两特别是私铸版,用的是泥范浇铸,一范一钱,钱成范毁,一次性使用,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所铸币文高低不平甚至缺笔少点就比较普遍。也有石范浇铸,效率提高,“隐起文”现象也大大减少。也有用青铜范浇铸,这个成本高、工艺先进,估计也只有大的城邑甚至中央政府才用得起。从资料图片来看,青铜范制作非常精美,想出“隐起文”都难。因此,不能把“隐起文”作为秦半两还是汉半两的唯一划分标准,相反,到了西汉铸钱工艺却大大提高,那五铢钱就非常精美。所以看币不应一概而论,需要综合来看。
      五、图三左拓图是杜维善老先生大作《半两图系》中的拓图,本人感觉与我这枚半两钱相似度比较高,但杜先生把这拓图归为战国秦早期,同时也查看了其他专家的资料,似乎早期的文字都比较粗放,大篆风格比较浓一些,而这枚文字感觉还是小篆风格浓一些,定为战国末至秦王朝时期比较保守一些。
       以上的五方面完全个人想法,请行家指教。
      
只玩老银币不玩现代币,只玩流通币不玩纪念币,只玩主币不玩辅币,只玩官版币不玩私版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2664

帖子

77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71

活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9-8-6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五个观点分析透彻,观察细腻,有理有据,跟着楼主长知识了~!
更多美文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霸泉老万聊古钱

微信:wsc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775

帖子

3916

积分

入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6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2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万老师鼓励。
只玩老银币不玩现代币,只玩流通币不玩纪念币,只玩主币不玩辅币,只玩官版币不玩私版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356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56
发表于 2019-11-16 21:0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观奌与泉界老者园丁等相近,学过几通大作,可水平有限,理解不深,还清点拨。半两从个人观点理解,应是一个早一门胡币系统,重量具个人收录,从10克到50克左在,至少四种尺寸,个人认为应是一个钱币体系,而非一名誉之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帖子

356

积分

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56
发表于 2019-11-16 21: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写错字太多,。。。应是一个钱币体,从半两,一两,二两。。。。十两。。。。,只是在找考古依据或钱范依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首席收藏 ( 京ICP备11006322号-8 )

GMT+8, 2024-3-29 20:55 , Processed in 0.0306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3-2024 ShouX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