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楼主在42#对我的呼唤……! . ▼大家都看到啦……荒唐镜是在对我做这动作………! . .
※先变身成首席打假<美少女战士〜月光仙子月野兔>………因为接下来〜"我要代替月亮惩罚你"!〜啾咪! . . 先让我疏理把你拉回帖子主轴来,照你这帖子原意,一开始你坚持自己手上的"上海壹两"是大针,还说是书中原物与书中L图是同一枚,更是说是"上海壹两无射线版最初币样之前的原始版"……!现在怎么拿颗名家旧藏图来对照比对书中L图原物的"币样之前的原始版"之说呢?怎就没想过这么给摆在一起,你的"国宝"就会瞬间失去"非凡的光彩",立马现出西贝货的原形来。这下子还用的着以"光线问题造成的视觉差"当借口?先确认一下,你的眼睛是苍蝇眼吗?知道在人类跟苍蝇的眼睛里,所看的世界有怎样子的不同吗……! . 你要不再试着把1#图里的M版、L版,跟你的"国宝"以及"光线问题造成的视觉差"等的问题,用文字再给力的表达于以解释一下?只要言之有物,叙事能力差没关系,我会配合在阅读时候把IQ降低给它看懂,但千万别离题太远,不然会一直被我修理……(抱歉key in手误),是导正!请切忌莫又生气就翻脸,翻脸后会被禁言,一禁言就可惜了我谆谆的教诲! . . 现在唤醒你记忆,您似乎忘了这帖子主轴,是在讨论你的"国宝"上海壹两是大针?还是大珍?以及是不是书中原物?这帖子是你的场子,就用你42#的贴图说话,不过得加上你的"国宝"图。这样摆在一起,那颗是妖魔鬼怪就会现出原形。蓝圈是补强在18#说的。黄圈想测试你"眼神"是否有看图思辨的视觉障碍? . 早在24#就提醒过,我"眼力"比你"眼神"高出那么一线……是垂直一线的那种……!您大概不知道在42#你拿来做比对这颗的来历吧(上方贴图左一)?这颗「上海壹两无茫版」来头很大!有多大呢?会让你在看完以下回复后,一颗头变两个大。这枚最早可追朔到1954年,此枚最早为美国钱币藏家耿爱德(EduardKann)先生旧藏,约上世纪70〜80年代流转到一位犹太裔英国人钱币藏家伊莱·瓦力特(Eli Wallitt)先生手里(Eli Wallitt活耀于上世纪70、80年代,素有机制币品相之王的号称),1989年Eli Wallitt将所收藏的中国机制币品,私下全数转售给台湾银元大藏家张秀青先生(其中就包含「上海壹两」有芒、无芒一对),此亦为1991年1月台湾鸿禧美术馆开馆开幕的众多珍币展品之一部份。这对「上海壹两」近年被台湾鸿禧美术馆以Chang Foundation之名,送至PCGS装盒且评鉴为SP64(见下图一)。此枚亦是耿爱德(Eduard Kann) 1954年出版《中国币图说汇考》书中编号911a原物,也是1990年10月、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中国近代金、银币选集》书页P.132、图60原物,尔后多本介绍中国机制币的书籍都曾将该图收录于书中。这颗「上海壹两无芒版」有记录最早出现在公开拍卖场合的时间是;1971年6月美国洛杉矶SchulmanCoin & Mint拍卖公司、「耿爱德藏中国钱币」专场,拍卖编号Lot.1035。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2020年8月北京诚轩春拍会,拍卖编号Lot.2275。 ▲从PCGS盒子标签硬币编号/证书号上方的注册藏家属名"ChangFoundation"(张氏基金会),其指的应该是"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湾鸿禧美术馆的经营权就是附属于此基金会名下,银元藏家张秀青生前曾是该基金会董事之一。 . 这多出来的废文主要是想告诉你两件事:………看好啰;我只表演一次! 一、你在30#问的,什么叫"流传有序"?如前文内容,这就是"流传有序"!话说这种「一级品」的中国银元大珍,历来基本都可朔源,例如曾经被那些知名或实力藏家所悌藏过,对于高价收藏品来说,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能收藏到这种级数珍品的实力藏家,其对这类稀罕珍币的知识,与来路考证,及看真假的能力,绝对比一般币藏家精准! . 二、你在2#讲的,什么叫"书中原物"?同样用上面那枚做例子;1993年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 近代金银币章卷》书页P.279、图390,此书所展示图片来源:鸿禧美术馆,也就是前文叙述那颗「上海壹两 无射线PGCS SP64」,此枚也是你在42#贴图里左边那颗的全貌! . ※你搞了一颗自己不知来头且流传有序的大名精品,就这么用来衬托你的"国宝",无疑是在玷污这颗名家旧藏的珍品,这行为若是在伊斯兰教义世界里,如同是在亵渎"阿拉花瓜(الل أكبر)",是会被教友追杀滴!你就算在家觉得空虚寂寞冷,回复也不该离题太远,偏离主题就算了还把自己搞的很错乱,一路下来每提新问题思路就掉线。……真的〜"很难懂你的明白?" . 先前看了你在35#说;"……文章来源正是伍德华的《上海硬币》……"。那时就知道你一开始定没先搞清楚,就高兴急着回复。现在我来告诉你正确资讯;这《The China Journal》是英文期刊杂志,里头的文章并不局限都是与研究钱币有关的专题研究,其中不乏也会刊登一些当时的金融、社评、及探索一些与当时相关的生活情报等等。而这本杂志当期的编辑作者叫ARTHUR DE C. SOWERBY,不是;阿尔方斯·玛丽·特蕾西·伍德华(Alphonse MarieTracey Woodward)。伍德华只是该杂志的撰文投稿人之一,而他当时投稿的文章名为"THE COINS OF SHANGHAI",也就是你在35#说的"伍德华《上海硬币》"。或许你觉得我为何又废话一段?因为从你一路下来回复文内容种种迹象显示,你一开始就误把伍德华的这篇《上海硬币》文章当成是一本钱币书,之后发现它原来是发表在1937年8月出版《The China Journal》英文月刊杂志的一篇文章,接着才又改口在42#跳出来说是伍德华的一篇"故事"、一篇研究"心得",不是想抓你中文用字语病,正确来说它是一篇伍德华对上海钱币研究报告的"结论",你是分不清楚"故事and心得and结论"的区别吗?故事是叙述、心得是感想、结论是有考据的结果。 . 你在全球中文网域的网络上能看到有关「上海壹两」的网页单篇介绍文,或相关图说文章,其主文内容多源来自迷中迷孙老师的著作书或曾发表过的文章,可惜你没能将这些网页看个通透。因为你把"上海壹两"与"关平壹两(即 中外通宝、关平银壹两,中华通宝、银壹两)的网上资料给搞在一起。网页文章不是不能看,而是要先知道作者是谁?你若都看网页上那些抄袭的单篇假大针文章,例如像是新浪博客的"京川游侠"及"吉祥天翼"的阴间国宝文。那些拼凑而成的废多是图文张冠李戴,那都是国宝帮的套路,是专门误人子弟用的!以上;你还没说的我帮你说了,你不知道的我也帮你补上了。……在此顺便回敬你35#〜打脸不? . 现在是2021年8月,这本1937年8月发行的《The China Journal中国杂志》距今算来刚好84个年头,我想这本已经绝版84年的老刊物,今日绝对找不出几本来。既然你这么有自信要我去翻找看那《The China Journal》"THE COINS OF SHANGHAI"的原文内容,那表示你若不是手上有一本,不然就是你看过所谓"原汁原味未删节版"的原文内容。※那现在请你把该原文篇幅给贴出来,记得在拍照时要把你的"国宝"上海壹两,给一起放在书页上摆拍,以兹证明!……P.S要知道在说大话之前最好先考虑清楚,说出来的话是否经的起考验,是驴是马就牵出来遛遛。……42#原汁原味似是而非的话回送你〜懂的人自然懂! . 以下依你要求,拿出一惯的回文精神!你大概以为端出A. M. TraceyWoodward、1937年8月发表在《The China Journal》"THE COINS OF SHANGHAI"的绝版以久文章,就拿你没辄?就这么肯定我没看过吗?……呵呵〜说真的……我还真没看过"原版杂志"的内容!我曾经在University of Oregon Libraries、e-Asia Digital Library的检索数据库里看到过目次表(如下图),虽然University of Oregon Libraries的档案书名为《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与迷中迷孙老师的《The China Journal》有差异,但其指的是同一本杂志无误,因为目次表符合迷中迷孙老师的资料。这资料在该网数据库页面Page.183、184可以看到。 . 首席迷中迷孙老师曾经整理过伍德华"THE COINS OF SHANGHAI"这篇文章的研究,并在2006年第一期(总92期)《中国钱币》发表过,且在它所著作的书里亦有叙述,建议你去买一本孙老师2017年著作《图说中国近代机制币章》来看,会对你收藏观有帮助。前几年孙老师还在首席这里温故知新的补上其它有关上海壹两帖子,里头亦有贴出这本1937年8月发行的《The China Journal》古董级杂志封面 (见下图左),目录章节显示"THE COINS OF SHANGHAI------ A. M. TraceyWoodward " (下图右黄圈)。而你在1#开篇主楼里所贴的那张上海壹两分版书页图,也是出自这本老刊物,且你1#贴的那上海壹两版式图,也是迷中迷孙老师发表过文章帖子图片。 . 再来告诉你<THE COINS OF SHANGHAI>内容说了什么?其实在之前的回复文里就已经说过了,无仿在此再说一遍。经迷中迷孙老师曾经对「1937年8月A. M. T. Woodward发表在《The China Journal》的"THE COINSOF SHANGHAI"」文章内容整理,得出的结论是:“上海壹两”(Shanghai One Tael)应该是“壹上海两”(OneShanghai Tael)﹔“上海”一词是指秤量单位,不是地名,即本意是“漕平壹两”。英方认为上海是重要新兴港埠,采用上海平法有助销量,故重量以漕平一两(566格令、合36.67克)为准,并非专用于上海。另可能错以为通行之上海规元含银九八,将成色定为982。 . ※希望你能告诉我,这A. M. T. Woodward于「1937年8月发表在《The China Journal》、的<THE COINSOF SHANGHAI>」,你所谓的"原汁原味未删节版"研究里,对「上海壹两」版式图表里的L版、M版和N版,有那些特别的说明或解释?……别人我就不问了,但楼主你若能搞的出该原始全文来我就信你! . ※结尾跟你道歉先……因为我真的忍不住且无恶意的想怼你一句……肠子跟脑子虽然长得有点像,但别都拿来装屎……!请见谅我总是对你如此直白,您此前几番执意想要鬼扯硬坳证明你的"国宝"还有"相关言论"的各种骚操作,让我对你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已经触动我的杀机!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你连看图说故事都能走黑路硬掰,是接受不了自信满满的贴出"国宝"西贝货后,在被残酷打假的连续技组合拳K.O下,执意亡羊补牢,死鸭子嘴硬。这是典型"国宝综合症候群"病症惯有的鬼打墙思维与反应!幸好你来到首席投医,要知道首席平时对这种犯了国宝帮症候群病患,轻症者打针盖赝品章,重症者直接安乐死删帖。幸好你遇到一位虽不是上天,但有好生之德的feilala老兄帮你这帖子CPR,加上首席管理员悲天悯人的少女心,在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之下,才勉强让这帖子放在"休闲大厅"的加护病房,我才有机会继续发挥专攻治疗国宝病的医术对你救治。相信有首席管理员的宅心,加上我医术的仁厚,在这番高规格的疗程下,你一定能感受到这暖暖的大平台!………么么哒〜啾咪! . PS.文末向首席跟着乡民进来看热闹的观众解释,或许单看此回文会觉得我在凌迟楼主,但若是把这帖子从头到尾看一遍就会知道,这纯粹是楼主自己在找虐,我是在帮忙!所以说……路人甲是好人!路人甲是好人!路人甲是好人!………按惯例,重要事情要说三遍。 . .
想不到要再补充什么了,就用这张图做结尾! ▲本文互动话题;这画面之后,侄子包有为对十三叔包龙星说了什么?. . . ※好啦……这下帮楼主把这废帖盖到49楼,这场法会也算做到功德圆满,看戏的大伙儿开心了吧! . 〜 祝 大家 愉快看帖 看帖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