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版光緒元寶銀幣
由於“二十三年造”的模具棄用,正面文字重刻,新模取消年度想必是避免這洋規矩造成困擾。新模字體採用魏晉南北朝時期碑文的書法,因各王朝之中以北魏的立國時間最長,故名“魏碑”,乃晚清書法家紹興人陶濬宣之手跡。由於“寶”字從“尔”,亦稱“尔寶”。推測這是浙局在機器運到後近半年的光緒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3月)才正式開鑄的原因之一。
魏碑版早期被認為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所製,包括耿愛德(E. Kann)的《中國幣圖說彙考》也是如此;而由於七錢二分非常罕見,更被當成試製的樣幣。其實王蔭嘉在20世紀40 年代出版的《泉幣》第20期已指出:“幼時數見不鮮,整百如新者,至今猶歷歷在目……伯兄試鑄之說,同人咸贊同之,而不以予言為然,然予實矢之,亦不信當時試鑄說也。”此說隨即得到編輯鄭家相“所見相同,吾道不孤矣”的回應。第26期有蔣保厘出示其父所留家藏檀篋裝開製原品一套,上刻跋曰:“光緒戊戌己亥之交,浙江設銀圓局,錫之實從事焉。嗣有沮者,事逐止,識者惜之……”,“光緒戊戌己亥之交”也就是前述二十五年正月(1899年3月) 浙江銀圓局開鑄時辰,至此泉界才瞭解浙江魏碑銀幣的正確製作年份。
魏碑版銀圓產量不詳,沒有大量流通,在張璜編著的《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內亦有論及:“此幣於1902 年(光緒二十八年)鑄就後即送往上海銀行公會請求允與流通。蓋上海執全國金融之牛耳,後經該會化驗認為含銀程度未夠標準,須打折扣流通,談判未有結果,浙江當局寧可收回熔毀,已流通者聽其自然,故流傳於市者甚稀。”查魏碑版製成的時間在蔣保厘出示盒裝開制原品後,其跋文所記與銀圓局設置時間吻合,故可確定為光緒二十五(1899)年,張璜對此的記載顯非正確。另書內所提到的上海銀行公會始於1915 年(民國4 年),正式成立則為1918 年(民國7 年),應該是記錯了對象,筆者推測可能為成立時間較早的錢業公所。至於內容方面,王鄭蔣(保厘)張四人不謀而合,因此張璜對魏碑版未能通行的論述應與實際情況相去不遠。
爾後清廷以各省設局過多,同年四月下令除特許外均停鑄銀元,七月浙局奉旨停工,九月設備拆運至北京,做為籌辦“京局”之用。
至於浙江的二十八年(1902年)版所造銀幣,是另向英國伯明翰廠購買新設備並委託製模的楷書版,這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浙江魏碑銀幣的製作期間甚短,據老上海著名泉家鄭家相回憶,當時盛行墨西哥鷹洋,商民對此種新款龍洋信心不足,故市面上不受歡迎,交易時需折扣收用。由此觀之,銷毀多餘存少;現今只有二角以下的小毫稍多,半圓及壹圓均極罕見,未流通之全品尤為難得。由於商民對其信心不足,交易時常打戳驗色及折扣收用,市面上不受歡迎。故銷毀多餘存少,現二角以下的小毫稍多,半圓及壹圓均少,佳品極罕見。
晚清名家陶濬宣(心雲)書法(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圖示之七錢二分為NGC MS66,評鑑最高分。六月在HA 香港上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