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人们在焚烧草木驱避蚊虫时,发现某些植物会发出宜人的香味。周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风雨。两汉魏晋南北朝,贵族用博山炉焚烧沉香,观烟修仙、熏香衣物。唐代,各种香料由丝绸之路大量输入,礼佛供香蔚然成风。宋代,用香已遍及百姓,洪刍的《香谱》收录了八十二种香品,七篇香文,二十一种合香法,三十四种香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为文人“四般闲事”。 线香是出现较晚,使用最便捷、最广泛的香品形态。最早见著于明万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十四》:“今人合香之法甚多,唯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芎、独活、丁香…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笮成线香,成条如线也”。不久,高濂在《遵生八笺.聚仙香方》中介绍了有芯线香的制作方法。 香插是中间带孔,专用于装插线香的香具,有金银铜、陶瓷、竹木牙等材质,因多数是单孔,又称为一柱香。铜质的香插,从晚明开始逐渐固定为瓷器瓶、尊、杯等立件的造型,有平安之意。涵盖观音瓶、玉壶春瓶、梅瓶、葫芦瓶、荸荠瓶、天球瓶、胆瓶、棒槌瓶、柳叶瓶、凤尾尊、橄榄瓶、象腿瓶等明清时期流行的瓶型。外表光素无纹、朴实简洁,与宣德炉的审美一脉相承。高不足三寸,整体实心,中央打出直身小盲孔。与用于装插香匙、火筋的炉瓶相比较,体量小、孔洞小、手头沉。清代的铜香插以铸造方式成形,民国的用棒材车镟成形,产地以广东、福建为主。铜香插款式丰富、造型优美、制作考究、小巧玲珑,既可配上香盘,置于文房、琴房,又方便随身携带,外出时使用,不失为传统香具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