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迷中迷 于 2018-3-13 03:43 编辑
我本獨衷銀幣,不玩銅元,更不玩版別。玩書,花費小樂趣大。買伍德華的《中國機製十文銅元》是為了金額湊足後有優惠,我的第一本伍譜(1972年版)等於附送。收到拜讀後“腦洞大開”,深感伍老思路周詳細膩,非常經典。開始到銅元論壇學習,順便將伍譜掃瞄圖及內容分享大家(當時多數人只有中譯本,圖片質量極差)。可以說,《伍譜》是我銅元的入門老師,研究錢幣的指導老師之一。
本帖內容基本上是早年寫成並刊台北《宣和幣鈔》(2003/2),後來也登《中國錢幣》(2006/2)雜誌。網路流行後也發表在其他論壇過,不過歷史是活的,隨著文獻及實物的披露、個人想法與理解的變化,如今加上網路的迅速傳播,應“與時俱進”更新以最接近事實,同時也讓新加入的朋友的了解。
一篇泉幣文章發表後,並非所有玩錢的人都會看到;尤其是貼在網路上,莫以為網站不會關閉,即使只是改版,也可能自網上消失;1884就是個例子,十多年前討論風氣最盛時大量的好帖,如今找不出了。
2018是伍德華辭世80週年,而SBP四月份香港拍賣,可能是伍老舊藏中沉底部份,最後一次出現。個人認為,今後不再有批量問世的機會。 貼上來熱鬧一下,新老朋友溫故知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伍德華生平(1876-1938)
伍德華(Alphonse Marie Tracey Woodward) ,1876年生於印度洋中的留尼旺島,父親是美國海員,母親是法國人。1879年隨其母親定居日本橫濱,1895年遷居神戶。父親喜愛收集郵票,伍德華年幼即繼承其父藏品,併養成一生之收藏癖好。16歲時就撰寫郵票文章發表在美國郵刊。1905年他售出他父親的郵藏,專事著重於日本郵票,不久成為日本、朝鮮、台灣郵票之權威,1928年出版《Postage Stamps of Japan andDependencies》(日本及其屬地郵便) ,此書獲得1929年英國皇家集郵學會(RPS)年度獎,至今仍為這方面權威之作。1911年至1916年間曾先後住過新加坡及倫敦兩地,隨即移居中國,直到1930年舉家遷往法國。1937年伍氏因日本侵華回上海清理財產,次年即1938年乘船回法國時於旅途中去世。
伍德華 攝於日本
《中國機製十文銅元》
居留上海之時,伍德華開始寫作有關中國錢幣的文章,在1921年與1922年幾次發表於上海出版的英文《The New China Review》(新中國評論)雜誌介紹各地金銀銅幣,而迴響最多的卻是敘述山東機製銅幣的那篇,使他的研究開始集中在銅元,然而該雜誌因主編庫壽齡(Samuel Couling)過世停刊未能繼續。隨後《The China Journal》(中國雜誌)月刊在上海發行,適巧雜誌主編蘇柯仁(A. Sowerby)自己是研究者兼收藏家,尚且擔任過當時上海研究中國錢幣的【西人泉幣會】會長(Numismatic Society of China,不是張絅伯等的【中國泉幣學社】 China Numismatic Society),力邀伍德華撰寫中國十文銅元系列專文,於是伍氏以《Notes on the Provincial Minted Coins of China》(中國各省機製銅元)為題,自1926年5月起至1935年12月間陸續發表十八次有關介紹中國各省當十銅元的論述。在連載文章之際,雜誌社給予伍氏若干抽印本,伍氏回法國後將之加以整理合集裝訂,逐本手寫更正排印錯誤及加上頁碼,經原雜誌社同意後,彙編成書出版。重新命名為《The Minted Ten-Cash Coinsof China》(中國機製十文銅元) ,這就是所謂《中國機製十文銅元》此書的由來。推測當時抽印本是各100份,因此1936年時只發行了95冊。
這是發表在《The China Journal》(創刊時名《中國科學美術雜誌》,後改名《中國雜誌》)的第一篇銅元論述(1926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