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眼 于 2016-7-21 20:01 编辑
(本文系7月12日发表于今日头条的签约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由于图片较多,总字节数太大,将分为上、下两部贴出分享。)
猫眼按:
钱币天堂的老朋友对蓝色拿破仑这个昵称肯定不陌生,猫眼这次非常荣幸收到泉友蓝色拿破仑的一篇关于法国拿破仑时期钱币的投稿。
本文从拿破仑的传奇大将缪拉的生平出发,以缪拉的成长、发迹、辉煌到没落为线索,带出缪拉管辖区当时的流通币和铸币情况。人物传记部分引人入胜,钱币版别区分细致入微,如果你喜欢那段历史或者喜欢法国币,这篇文章都是一篇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的上等之作。
特别声明:原文发表在《中国收藏·钱币》上,去年由泉友蓝色拿破仑自己做出一些改动,最近刚发给猫眼。而为了便于微信读者阅读,猫眼对于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并且增加了一些配图。
拿破仑的左膀右臂——缪拉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开启民族觉醒,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时势所至,英雄涌现,艺术兴盛,使拿破仑时代给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如今,拿破仑时期的钱币在历年国际大型拍卖会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收藏者而言,搜集、整理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物件很有意义。
时代背景:拿破仑家族与缪拉
在十九世纪中曾经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家族,可以说是由拿破仑·波拿巴一手建立的。拿破仑终其一生,创建了法兰西帝国、意大利王国、莱茵联邦和若干附庸国,并且选择家族成员作为这些国家的代理人。
拿破仑皇朝统治者
拿破仑的家族统治着法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大片地区,这其中有一位成员比较特殊,他就是法国元帅、贝格大公国大公和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若阿基姆·缪拉(Joachim Murat, 1767.3.25-1815.10.13)。
若阿基姆•缪拉:缪拉武功赫赫,是拿破仑早期政变和军事生涯中的重要帮手。
1767-1808:缪拉之发迹史
缪拉的出身本不能使他获得未来的荣耀——
1767年出生于吉耶讷(Guienne)地区卡奥尔(Cahors)的缪拉,其父是旅馆老板。若阿基姆在缪拉一家中排行第六,幼子没有父业的继承权,成年后通常按照社会习惯从事神职工作。因此若阿基姆稍长,即进入图卢兹大主教神学院学习,但长年的枯燥学习并不符合他的性格。
直到1787年2月23日,香槟猎骑兵团(后改称第12猎骑兵团)在调动途中停留在图卢兹,缪拉脱下教士长袍,加入了军队,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大革命爆发后,大量贵族逃往海外,平民势力崛起,缪拉搭上了大好形势的顺风车,因接受过高等教育,很快便晋升为上尉。
- 1793年,他在一支非政府猎骑兵团(后来称为第21猎骑兵团)担任少校。
- 1794年,该团调往巴黎。次年督政府成立,巴黎国民卫队掀起暴动反对新政府,督政府首脑巴拉斯选择任命拿破仑·波拿巴为镇压指挥官。波拿巴命令猎骑兵团抢夺大炮,缪拉不负重望,在葡月13日前夜抢运回40门大炮,为次日“葡月事件”粉碎暴乱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缪拉追随拿破仑,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和埃及战役。
在阿布基尔,缪拉趁土耳其军被法军刺刀冲散队型时,亲率千余骑兵对敌人阵地发起突击,将敌人赶入大海。他本人杀入敌军纵深,直取敌人主帅,将其砍伤。战后他荣升少将。
1806年,浪漫主义画家格罗在描绘此次战役的油画《缪拉在阿布基尔战役》刻绘了缪拉的神勇形象,使其威名长存。
波拿巴从埃及归国时,缪拉是其为数不多的亲随人员。在雾月政变中,缪拉带兵驱逐议员,帮助波拿巴夺取大权。次年,缪拉与波拿巴的幼妹卡罗琳结婚,成为波拿巴家族的一员。
缪拉和卡罗琳的结婚证书
1804年,波拿巴称帝,缪拉成为帝国元帅和亲王。
在追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的20年间,缪拉指挥骑兵大军驰骋疆场,书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他在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溃奥地利-俄罗斯联军,在闪击普鲁士的战争中打出了漂亮的追击战,在埃劳战役中以伟大的骑兵冲锋拯救了法军。他习惯大型战斗,在俄国的博罗迪诺,在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和莱比锡都曾大显身手。
1806年,缪拉被拿破仑封为贝格和克莱沃公国公爵。1808年,他又被封为两西西里王国国王。
缪拉登上君主位以后,他的姓按照欧洲皇室的命名传统,加入了宗主的名字“拿破仑”,变成若阿基姆-拿破仑·缪拉(Joachim-Napoléon Murat),意大利语为焦阿基诺-纳波莱奥内·穆拉(Gioacchino-Napoleone Murat)。
1806-1808:缪拉统治时期贝格大公国流通币
奥斯特利茨战役结束后,波拿巴开始在欧洲建立新霸权:他赶跑波旁王室的两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四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的新国王;他又册封弟弟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对于在战前为贪图小利而保持中立的普鲁士,拿破仑毫不手软——1806年3月,他册封缪拉为贝格和克莱沃公爵,这等于是在德意志北部、普鲁士的门口放了一只饿狼。
1806年7月,缪拉到任贝格和克莱沃公国公爵,即着手向普鲁士扩张。
缪拉在位时贝格大公国纹章
缪拉在拿破仑的默许下开始肆意妄为,同月便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取代了神圣罗马帝国。消息传开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颜面尽失,在第二个月宣布放弃称号。如鲠在喉的普鲁士国王和年轻气盛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却不服气,联起手来对付法国——殊不知这都在拿破仑的算计之中,他早就做好了进行大会战的准备。
10月,拿破仑亲率法国大军团进攻普鲁士,在1个月内歼灭了普军主力,并且创造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追击,缪拉作为法军先锋,俘虏了一支又一支的部队,令敌人闻风丧胆。
从1806年至1808年,缪拉忙于东征西讨,无暇管理治下的公国。1808年,他在西班牙残酷镇压马德里起义,稳定了政局。他本来幻想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拿破仑将西班牙的王冠送给了兄长约瑟夫·波拿巴。作为补偿,拿破仑将缪拉派往那不勒斯,继承约瑟夫留空的王位。为了继承那不勒斯的王冠,1808年7月15日,缪拉结束了在贝格大公国的统治。
尽管缪拉在贝格大公国统治时间很短,仍然为钱币爱好者留下了一组珍贵的钱币:
货币构成:这组钱币由3 施图贝尔(Stuber)、1 帝国泰勒(Reichsthaler)以及1贝尔吉施支付泰勒(Bergischen Kassenthaler)构成。
兑换关系:1 泰勒(Thaler)= 24格罗申(Groschen) = 60施图贝尔。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个币值:
一、1帝国泰勒
由来:
帝国泰勒是神圣罗马帝国于1566年在莱比锡帝国会议上规定的货币单位,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帝国的铸币标准。
莱比锡会议规定帝国泰勒重29.23克,含银0.889,9枚帝国泰勒的含银量等同于1科隆马克(Kölner Mark)的含银量。
注:科隆马克是德意志北部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1344-1669)所规定的货币单位,折合为现代重量单位是233.856克。
发展:
然而,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内诸侯林立,铸币权分散,难以实现货币统一,尤其是经过漫长的欧洲战争,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越来越严重。
所以,经过两次协定,1690年帝国泰勒被规定重25.9克,含银量合1/12科隆马克银。
革新:
1750年,普鲁士建立起新的帝国泰勒体系,重新规定帝国泰勒重22.2克,含银0.75,合1/14科隆马克银,可以兑换24格罗申。
而1806年在贝格和克莱沃公国流通的帝国泰勒,其含银量等同1/16科隆马克银。
1806年1帝国泰勒,直径36毫米——
- 正面使用了短发向右的缪拉人像,边文是IOACHIM HERZOG ZU BERG U:CLEVE,意为“贝格和克莱沃公爵约阿希姆(若阿基姆的德语叫法)”,头像下方有T:S标记;
- 反面边文是BERG:UND CLEVISCHE LAND MUNZ.意为“贝格和克莱沃公国货币”;结环内文字是XVI EINE FEINE MARK,意为“1/16(科隆)马克精良银”,下方标记年份1806。
二、1贝尔吉施支付泰勒
1807年,贝格大公国的杜塞尔多夫铸造了贝尔吉施支付泰勒——当时贝格沿袭旧称贝尔吉施(Bergisches Land)。
1807年1贝尔吉施支付泰勒,直径35毫米——
- 正面也使用了短发向右的缪拉人像,边文是IOACHIM GROSHERZOG VON BERG,意为“贝格大公约阿希姆”;
- 反面边文是1 BERGISCHER - CASSA THALER,意为“1贝尔吉施支付泰勒”,下方标记年份1807。
- 有两种版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两种版式的反面边文布置方向左右相反。
支付泰勒的成色低于前一年铸造的帝国泰勒,规定重17.323克,含银0.751,合1/18科隆马克银。官方规定可以兑换60 施图贝尔,但按照Munznamen und ihre Herkunft这本书的说法,实际仅值57施图贝尔或者21格罗申。
三、3施图贝尔
1806-1807年年间,贝格还发行了面值为3施图贝尔的低银辅币,重1.8克,含银0.22,直径20毫米。
1806年3 Stuber,直径20毫米——
- 正面从上至下分别是:王冠、字母“J”的花体、结环;
- 反面从上至下依次是:面值、年份、雕刻师姓名缩写标记,边文从右至左是BERG:UND - CLEV:M: ,这是Bergisches und Clevisches Land Münze的缩写,意为“贝格和克莱沃公国货币”。
这枚辅币共4种版式,以年份和雕刻师泰奥纳多·史都曼(Theodor Stockmar, 雕刻年份1805-1818)的姓名缩写标记为区别,分为1806年S版、Sr版以及1807年S版、Sr版。注意,贝格货币中出现的TS、S、S.、T:S、Sr等标记的姓名缩写都代表同一个雕刻师。
总而言之,缪拉统治时期的贝格货币属于罕见品种,得之大幸。
1808-1815:两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缪拉王朝流通币
那不勒斯本是波旁王朝的领地,原统治者费迪南四世在英军庇护下保住了西西里,“两西西里国王”实际仅能控制那不勒斯,因此只能称为那不勒斯国王。
那不勒斯王国的纹章
1808年8月1日,在放弃贝格大公国之后,缪拉成为那不勒斯的新国王。1809年,为扩大王国领土,缪拉远征英军控制的西西里岛,但却以失败告终,统一两西西里的梦想,遂告破灭。
十九世纪的钱币大多以人像、徽章为钱币的正反面,用来宣扬王权的至高无上。在如此单一的设计形式中,钱币人物肖像的精美程度,与钱币的观赏价值密不可分。
缪拉王朝那不勒斯流通币就有着很强的观赏性,钱币上的缪拉肖像虽少了几分威严,但具有浪漫奔放的气质,也算人像币中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系列。
货币构成:
共有13种面值,分别是——
12卡利尼(Carlini)、3格拉纳(Grana)、2格拉纳、40法郎(Franchi)、40里拉(Lire)、20里拉、5里拉、2里拉、1里拉、1/2里拉、10岑特斯莫(Centesimi)、5岑特斯莫、3岑特斯莫。
兑换规则:那不勒斯钱币的换算比较复杂,至1813年前为止旧制钱币换算规则如下:12卡利尼= 120格拉纳 = 6塔里(Tari)= 1皮亚斯特拉(Piastra)=240 托尔内塞 6卡利尼 = 1托尔内塞(Tornese)5 格拉纳= 1钦奎纳(Cinquina)100 格拉纳= 1 杜卡托(Ducato,同塔莱罗Tallero)
从1812年开始,那不勒斯开始推行十进制流通币,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向世界输出公制换算的成果之一,但在短期内收效不明显。十进制钱币换算规则为:100岑特斯莫= 1法郎(Franco)= 1里拉
钱币的正面是人像和边文,人像或朝左,或朝右,造型没有过多变化;钱币的反面除了5里拉以徽章为主、十进制铜币(10岑特斯莫、5岑特斯莫和3岑特斯莫)只有边文和面值以外,一律由边文、枝叶结环以及面值构成。
十进制改革之前发行的那不勒斯流通币上通常会出现以下两句边文,分别是:- 正面边文——“GIOACCHINO NAPOLEONE RE DELLE DUE SICILIE”或其缩写,其意为“焦阿基诺-纳波莱奥内(拿破仑),两西西里国王”;
- 反面边文——“PRINCIPE E GRAND’ AMMIRAGLIO DI FRANCIA”或其缩写,其意为“法国王子与帝国元帅”。
具体版式的边文变化如下:
一、12卡利尼
1809年 12 Carlini 直径39毫米
1810年 12 Carlini(第一版) 直径39毫米——
- 正面:头像朝左,边文是GIOACCHINO NAPOL(EONE). RE DELLE DUE SICIL(IE);
- 反面:边文是PRINCIPE E GRAND' AMMIRAGLIO DI FRANC(IA);
- 侧边:铭文为DIO PROTEGGE IL RE E IL REGNO。
1810年 12 Carlini(第二版) 直径39毫米——
- 正面:头像朝右,边文是GIOACCHINO NAPOL. RE. DELLE DUE SICIL(I);
- 反面:边文是PRINCIPE E GRAND' AMMIRAGLIO DI FRANCIA;
- 侧边:铭文为(**) DIO PROTEGGE (*) IL (RE E IL) REGNO (*)。
1815年12 Carlini 直径39毫米
二、3格拉纳
1810年3 Grana,直径34毫米,3格拉纳第一种版式(年份在面值下方)——
- 正面边文是GIOACCHINO NAP. - RE DELLE DUE SIC;
- 反面边文是PRINCIPE E GRAND' AMMIRAGLIO DI FRANCIA。
1810年3 Grana,直径34毫米,3格拉纳第二种版式(年份在下边缘处)——
- 正面边文是GIOACCHINO NAP. - RE DELLE DUE SIC;
- 反面边文是PRIN. E GRAND' AMMI. DI FRAN。
三、2格拉纳
1810年2 Grana,直径28毫米——
- 正面边文是GIOACCHINO NAPOLEONE RE DELLE DUE SICILIE;
- 反面边文是PRIN E GRAND' AMMI * DI FRAN **。
四、40法郎
1810 40 Franchi,直径26毫米——
- 正面边文是GIOACCHINO NAPOLEONE RE DEL. DUE SICI.;
- 反面边文是PRIN. GRAND' AMMI. DI FRAN。
从40 里拉到3岑特斯莫的十进制流通币,两面边文比较统一,分别是:- 正面边文——“GIOACCHINO - NAPOLEONE”,其意为“焦阿基诺-纳波莱奥内(拿破仑)”;
- 反面边文——“REGNO - DELLE - DUE - SICILIE,其意为“两西西里国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