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银币市场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吗?好品银元价格有望翻倍吗? 1. **货币供应量预测**:预计2025-2027年M2增速为15%-20%,到2027年底M2总量将达到414万亿至476万亿,增幅为52%-73%。 2. **货币去向**:新增货币可能流入楼市、股市、债市或银币市场,国家政策倾向于稳定楼市和股市,银币市场将受益。 3. **政策影响**:2025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幅度可能超过60点,政府债务通过超发货币化解。 4. **银元市场预测**:好品银元,尤其是军阀和高端军阀是否有机会在2025年恢复次高价,2026年超越高峰价,2027年在2022年高点价基础上翻倍? 5. **市场信心**:短期内市场信心不足,但2025年下半年或提前开始上涨,2026-2027年可能迎来大行情吗? 6. **经济政策**:12万亿地方化债方案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扩大内需,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推动经济及市场发展。
补充内容 (2025-2-5 20:41):
根据2025-2026-2027预测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升值等内外部因素,若人民币结束一揽子货币计价策略,以工业用电成本作为基准,参考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因素,未来好品银元,尤其是军阀和高端军阀将在2025年恢复次高价,2026年超越高峰价,2027年将在2022年高点价的基础上翻倍。
一、2025-2027年货币供应量 的预测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预估到2024年12月底,M2总量差不多是313万亿。即使我们2025-2026-2007三年增速比2009-2010年降低一些,三年都是20%,那么,到2026年底,我国的M2将达到313×1.2×1.2=450.72万亿,2027年底是450万亿。
现在2024年底是313万亿,2026年底是450万亿。两年后货币总量比现在增加约140万亿,增幅45%。2027年底是450万亿。三年后货币总量比现在增加约227万亿,增幅73%。
即使退一万步讲,M2增速达不到20%,至少能有15%吧,那么,到2026年底,我国M2总量也会达到313×1.15×1.15=414万亿。2027年底是476万亿。三年后货币总量比现在增加约163万亿,增幅52%。
现在2024年底是313万亿,2026年底是414万亿。两年后货币总量增加100万亿,增幅32%;到2027底是476万亿,三年后货币总量增加163万亿,增幅52%。
二、天量货币供应的去处
现在市场上的钱是313万亿,突然又多出来的100-200多万亿,会去哪里?
我们高层现在费这么大的力气,这么大的决心,就是要尽早结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刺激经济真正循环起来。
剩下的呢?冲进楼市,还是股市,还是债市,还是理财,亦或者是银币等投资属性的市场。反正国家不希望债市太牛,一直在打压,理财的池子也不大,股市楼市呢,这两次大会明确提出了:要稳住楼市股市,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比较局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币市场必有一席之地。
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一定会比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力度更大。2024年5年期LPR累计总共降息60点,2025年一定会超过这个尺度,大概率降息60-100点,也就是说明年底,我们的房贷利率5年期LPR应该在2.6%-3%。
国债、地方债、城投债,显性债务、隐形债务...大家担心的政府和国央企高杠杆,其实说白了,都是杞人忧天。债务太多,就通过超发货币,货币贬值,制造通货膨胀去化解,这也是全世界的通用法则。
因此我们的12万亿化债来了,根据测算,预计快则2025年上半年内化债结束,慢则2025年内化债结束。
12万亿的结构为6+4+2,即(中国经济问答化债篇原文):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三支箭”均指向海内外关注的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问题,其风向标意义凸显。放眼全球,政府适度举债发展经济,是国际通行做法。也就是说,债务不是魔鬼,没必要“谈债色变”。
我国政府债务包括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法定债务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以及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隐性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在法定限额外,通过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举借的政府承担偿还或者担保责任的债务,好比“隐藏的冰山”,没有被记录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不易被监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以一子落促满盘活。
全国财政支出中,超过八成来自地方。地方政府的“轻装上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置换”是本轮化债方案的关键词,意味着不是减除地方政府的偿债责任,而是通过发行期限结构更加优化、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券,逐步替换以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债券、非标债务等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此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地方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对地方政府而言,降低当期偿债压力,无疑能腾出更多的政策空间、财政资金和精力来发展经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从而更好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加大对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5G融合应用设施等领域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凸显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取向。
通胀,是解决一切债务的终极武器。那么,谁会为通胀买单呢?当然是,把钱存银行的老百姓!
三、银元市场行情期待
银元市场“交易”规模初步测算(详见下图2020-2023年机制币成交金额Top50)。根据2/8原则,大额机制币成交额占市场总额的80%左右测算,市场规模预计为3-5亿元,翻倍预计需要10亿元。增量100-200万亿的货币(150万元测算),主要为解决流动性和提振内需,进而发展经济,稳住楼市股市。但只要有极少部分到银币市场即可。因此笔者在此大胆预测:未来好品银元,尤其是军阀和高端军阀将在2025年恢复次高价,2026年超越高峰价,2027年将在2022年高点价的基础上翻倍。
为何是好品银元,根据近些年市场风向来看,好品银元往往会超越大家的预期。未来很多市场两级分化将十分严重。当然普通银元也会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和好品银元相比,上涨幅度和速度将体现差别。
中国经济问答化债篇原文:化债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以一子落促满盘活。全国财政支出中,超过八成来自地方。化债后地方政府的“轻装上阵”,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化债的具体分析详见《如何看待当前银币市场现状及后续》,这里不再赘述)。
与此同时,我们的银币市场也将从目前的信心不足,行情妖魔化、上下快速震荡化发展到全面夯实基础的逐步上涨。短期内由经济恢复信心不足导致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大币商)信心不足将是常态。市场高低起伏,将会在信心恢复和失去中不断体现,但是2025年下半年(也可能提前一点)银币市场以及其他投资市场将很有可能走出真正的一波基础夯实的上涨。
持续且强有力的经济金融政策,配合超发的货币供应量,将产生怎样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短期内市场的起伏不必理会,目前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正如我们的教员所说:“广阔大地,大有可为”。但是正视,敬畏市场,也是必须,一如教员所说:“战略上的藐视,战术上的重视”。
当前中国经济六大问答(目前已经是八大问答)剑指当前各方面信心不足的问题。信心为钥。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需要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迎难而上、积极有为、共同奋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翻山越岭,拨云见日,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天地。为何强调信心问题?我们先看六大问答:
一、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经济问答四)
二、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经济问答五)
三、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经济问答六)
四、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经济问答三)
五、内需提振怎么看——(经济问答二)
六、经济增速怎么看——(经济问答一)
经济复苏前提扩大内需,以前是外贸拉动。当下却是扩大内需,需要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以前新市民在城市居住,没有享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外来务工小孩读书),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批量收储)。地方城投公司~地方隐性债务~资产和信用贷款都没有额度,长期国债替换短期高利率负债后释放相关经济发展的动能。
中长期资金入市,三步走,第一步流动性恢复,第二步,结构性调整(金融机构增量投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股市得配置),第三步,海外映射(汇率,人民币资产重新定价)。这可能是六大经济问答告诉我们的从经济复苏到强大的内在逻辑,这里建议大家反复阅读和理解。
2025年上半年:政策刺激~市场兴奋~市场落寞,再刺激,再兴奋,再落寞的循环;2025下半年(市场流动性不足解决后)市场开始感受到经济面的正反馈,逐步走出上涨得坚实步伐。2025年上半年的震荡上行,下半年可能稳步上升,2026-2027年开始拉爆行情的节奏,也许值得大家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