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人闲聊方知是“小年”,与映象中除夕前一天是“小年”颇有出入,壬寅临近,每到此番时候迎春的缛节、庙宇的繁文,格外纷扰乱耳。倒是令我想起了前几年的一篇文章,找出来稍作修改,与诸位讨教。
“佛”归根结底非源于华夏,现却在泱泱天朝扎根结果,以至深入人心。中国佛学莫说三言两语,即便千言万语也是交代不清的话题,故而仅浅述几句:“无明与佛性俱是自然而生,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有则一时有,觉了者即佛性,不觉了即无明”。在我看来这才是中国佛文化,亦是有别其他支派所在,中国佛学即是禅学!
当代多以科学技术问道,而古代则多以哲学或教义,禅学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佛”自汉东渡而来,达摩驻足少林,中国佛学一直处于“引进”阶段,直至唐代"六祖惠能”出现,指出“佛非外来,皆因自悟”的顿悟学,打破了此前佛学西来、禅学渐悟的传统模式。并提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天外天的佛法,正式引入了人世间。
随后马祖道一提出“触类是道,任心为修”,这种意在破执的修行方式。不信任何教派的信条,非自己领略的,纵然佛陀所说,也可视为不了义。其法嗣百丈怀海更制定了“百丈清规”,不仅规范禅院制度,更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力更生的“农禅”生活,改变了僧侣乞食度日的形式。从而真正形成了颇具特色、且独一无二的“中国禅”。
如此说似乎仍显空泛,后梁岳林寺契此和尚及其民间传说和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禅真谛。这位弥勒应身,体胖腹大却福态怡然、语出不定却笑口常开;虽好似冷眼观世,却实则慈悲渡人。“敲一下、咳一声、唱一曲”都是禅机,“寝卧随处,枕雪蓑衣”皆需领悟。最后,借神会大师的一句“众生若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这便是真正的中国的佛学文化——中国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