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猫眼 于 2019-9-2 08:43 编辑
(本文于8月30日发表于猫眼看币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猫眼注:
国内外币泉友对蓝色拿破仑这个ID肯定不陌生,他笔耕不辍写了好多关于钱币与历史的文章。有幸猫眼又收到了蓝色拿破仑的投稿,这篇文章既回顾了自己收藏钱币方向如何转换的心路历程,也推荐了一些与拿破仑相关的历史向书籍。对法国这段历史感兴趣,或者有意想要做拿破仑专题的藏友,值得一读。
声明:猫眼只在不更改原意的前提下添加部分图片做了文章排版,投稿文章内容仅代表投稿人观点,与猫眼看币平台无关。
250年前的8月15日, 一个叫做拿破仑·波拿巴的科西嘉人诞生了。
Ernest Meissonier所作名画《1807,弗里德兰》
弗里德兰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一场重要战役,交战双方为法军和俄军。拿破仑这场在弗里德兰的压倒性胜利,成功迫使俄罗斯在政治上与他求和,瓦解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用“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来形容拿破仑·波拿巴再合适不过:他发迹于法国大革命, 30岁时执掌法国大权,35岁时加冕为法国皇帝,在欧洲又横行了11年,最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51岁病逝于该岛。
按照时间来看,他不过统治法国十几年,但从历史结果来看,他的横空出世,却影响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堪称奇迹。
包括西班牙王国(1808年至1813年),葡萄牙王国,
拿破仑的一生丰富多彩,研究他的著作汗牛充栋。有人认为,他那穷兵黩武的统治,并未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繁荣和富强,所以谈不上伟大。但我认为,拿破仑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并非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他使后人对人类的潜力产生敬畏感,他让那些自信者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凭借意志、才干和运气究竟可以达到怎样的成就。
不过,今天我要谈的却不是拿破仑的彪炳武功,而是他对我的收藏方向的影响。我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收藏家,但我的硬币收集历程可能和观看本文的朋友有不少相似之处。本文零零散散,我写作水平又有限,大家将就看吧。
一、一本书,把我带上歪路
在我刚刚可以识字不久,家里出现了很多故事画册,其中一本录入了拿破仑在厄尔巴岛流放期间破案的故事(估计是我国小编的杰作)。第一次看到“拿破仑”这个名词,我感到十分新鲜,不过当时对这位法国皇帝的认知,止步于此。
到了上小学时,我在家中发现一本旧书,这是《悲惨世界》的第二部,开篇便是《滑铁卢》。但书中第二张插图让我惊骇万分,后面干脆不敢看——不过,现在我已将这张插图扫描,也不介意和给大伙共同观赏。
直到念了初中,我又一次翻出这本《悲惨世界》的第二部,这回终于克服对插图的恐惧,从《滑铁卢》开始看起来。这时,拿破仑再次出现了,但在《悲惨世界》中,雨果将他描述为敢与上帝角力的一代伟人,那些对战争场面怵目惊心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不惜笔墨的颂扬,深深地映入我的脑海之中。
最终,我对拿破仑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萌生兴趣。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产生了收集拿破仑硬币的念头,因为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了“生丁”“法郎”这样的词汇。
而在发现新世界以后,探索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此后,我到处搜罗中文可读的关于拿破仑的资料。从只能在书店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利用逐渐兴起的互联网,从初中到大学,搜集拿破仑时代资料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2005年我在一个BBS网络论坛“中国拿破仑”注册了账号,名字就是“蓝色拿破仑”,本来网名也无甚含义,只是觉得蓝色有冷静加持的作用,直到有人告诉我蓝色代表了忧郁……
中国拿破仑论坛
不过,在大学毕业之前,我还没有彻底走上收集硬币的不归路。其实在上小学时,我已经开始零零散散收集硬币,但那只限于中国古钱,而且全无保养的概念。
二、转变收集方向
我相信任何人在硬币收集的过程中都会多次转变收集方向。也许你会纳闷,按照我的兴趣,收集拿破仑硬币不是水到渠成的吗?
不,这事儿并不容易实现。
首先我在刚毕业时,工资并不多,那个时候收集拿破仑硬币,纯粹是作死,所以我只能从基础做起。
上班不久,我在本地的邮币卡市场闲逛,看到一位名叫关佰勋的老先生出售获奖币,那些硬币在今天来看并无稀奇之处,但对于当时的我宛如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门。在当时,一般品种的获奖币也并不贵(现在也不贵),所以我收一些简单的品种,倒也不是困难重重。虽然囊中羞涩,但好在我会用精神上的满足弥补物质上的匮乏。
今年克劳斯的获奖币是纪念一个法国名厨,这设计和主题让猫眼觉得也有点一言难尽。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获奖币其实只是一个商业噱头,就连克劳斯自己也很不重视,所以找了个机会,把获奖币都清仓处理了。
在这中间有好多故事,我也就不再细说。从那以后,我为自己定了一个收集硬币的原则:远离商业资本炒作的品种,只买自己喜欢的硬币。而此时,拿破仑硬币再次进入我的选择范围中。
说起来也可笑,到2012年,我家电脑才联网。那一年,我刚接触ebay,而且买了第一枚拿破仑评级币。
1811年5索尔多银币,米兰造币厂
这是一枚法占意大利时期的铸币,为什么我不收集本土币?主要还是因为贵。
直到现在,我虽然赤贫如初,却已积攒了一点儿拿破仑时代的铸币。
我的硬币
这张图充分说明一件事: 穷人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果你说我不务正业,那我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从2013年开始,我陆续给各个媒体投稿,所有买币费用,全部出自稿费。至于工资,那是纹丝不动的。不买币,我哪有动力写稿?不买币,我哪有实物可以研究?
三、是什么主导我们的乐趣?
我的收藏经历,到此介绍完毕,所获硬币,无非“搜索—发现—弄到”而已,其中并无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硬币本身,却让人为之神往。
我觉得,能使人坚持收集硬币的主要动力,还是源于对硬币某些属性的热爱。关注钱币的价格并没错,但你若要成天在乎钱币的跌涨,那你就别玩钱币了,去炒股更合适。
有的人欣赏硬币图案和文字的美,收集硬币是他热爱生活的体现。无论多少钱的价位,都有美丽的钱币待人赏识。
上面这几枚硬币我觉得挺好看,你以为呢?
有的人喜欢探索硬币的背后的历史,硬币就是他触摸时代脉络的媒介。至于我,也是如此。
我沉迷于19世纪的风云变幻,一枚小小的硬币也能焕发我探索历史的热情。前进的道路上,怎能没有补给?所以要不断地买、买、买……
有时,一枚硬币是颇能使人迷惑的:
这枚那不勒斯1里拉银币,硬币背面的国名却是“两西西里王国”,国王头像是若阿尚·缪拉,硬币上写的却是Gioacchino Napoleone(乔阿基诺·拿破里昂尼),如果不知道背后的历史,你大概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
我觉得,只有文化才是坚持硬币收藏的本原,而历史正是文化的一部分。要了解历史,当然也要看很多参考书。
首先要看的是货币史和专题目录。
比如这两本——
接下来要看的是历史书籍。
比如让·蒂拉尔的《拿破仑时代法国人的生活》、约翰·霍兰·罗斯的《拿破仑一世传》、国内学者编著的《拿破仑与大陆封锁》等等。懂外语多一点的,可以直接和国外的拿破仑研究学者探讨学术话题。
这里我要隆重推荐一本书:《皇帝的刺刀》。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经让崇尚硬核战术的我,至少期待了十四年。
这本书上市后,评论者门可罗雀,但我敢拍胸脯保证:这是国内引进的最硬核的战术史图书之一。
作者创作这本书,就是为了描述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之前关于步兵、骑兵和炮兵这三大兵种的内部结构和兵种间的互动关系。读过这本书,你就不会再说拿破仑时代的战术是“排队枪毙”或者类似“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冲,最后步兵攻”这种话。
当然,由于这本书过于战术,所以命中注定,不会像许多商业图书那样畅销。对拿破仑时代历史不是那么感冒的朋友,我保证绝不会嫌弃。
硬核的目录和图解
译者吴畋,是国内研究拿破仑的第一人,也是我的好友,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经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是国内不多见的可以独立撰写拿破仑战史的作家,目前已在国外和众多研究拿破仑的知名学者合作出书。从这本书的译注,就可以看出他严肃的学术考证态度:
其实老兄大可不必这么认真……
无论经过多少歪曲和解读,真实的历史不偏不倚,就在那里,区别只是有些人读懂了历史,而有些人只读到了故事,仅此而已。
关于翻译这本书的初衷,吴畋是这么说的——
(懒得发文字,放上扫描图了)
令人遗憾的是,我发觉拿破仑迷们热爱的东西,远非常人所能理解。但是币友们如果联想到自己收集硬币遭到家人的横眉冷对(可能?),或许会对这种遗憾产生共鸣。
到目前为止,我在硬币收集的路上越走越远,目标定的也越来越大。看起来,这事儿都怪拿破仑。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