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台湾版武尊千圆券」, 以台湾钞界专家林永隆老师以下的报导最为传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虽已宣告无条件投降,但在中国政府尚未派员来台接收前的这段空窗期内,日本政府却在毫无提拨充分的发行准备金之情况下,就强渡关山分成数次从日本国内空运大批「千圆大钞」来台使用。
曾押运该批大钞顺利抵台的盐见俊二(总督府主计课长),首先就「预付」日本公务员、官员至翌年3月,合计达「半年之薪饷」及退职金;另又付给战争末期负责建造岛内各项要塞的工事人员津贴。
此外其他一切必要之相关经费,也皆借此全数付清。
由于这一大笔不须负担政治责任、经济风险且有意「滥发」的货币,尽皆落入日本军人、官吏、公务员口袋 (这些「受益者」约占当时全台人口十分之一左右),使他们一夕之间全成「暴发戶」。
由于日侨(在台日人约30万)、日俘(在台日军约50万)之遣返作业实施在即,日本当局也深恐过多的货币若循此返乡回国管道,又再倒流至日本,势将会在日本境内扩大引发连续性的通货膨胀。因此,当时遭遣返的日人在归国时,限定每人皆只能随身携带「现金一千圆」 。
那不能带走的钱财又该如何处理?
反正这笔凭空掉下来的意外之财,不用白不用,否则时过境迁,白花花的钞票一旦变成废纸,那岂不是白白糟蹋对不起自己!因此手中拥有什多余钱的在台日人开始出现「自暴自弃式」的胡乱消费行为,疯狂采购忙着花钱。
但因战后台湾物资匮乏短缺,以大量的货币追求有限物资,很快就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各地物价急遽飙涨。
1945年台湾光复后不久,财政当局有鉴于这种「千圆券」面额太大,发行总额也太多,若放任这些大钞在市面继续流通,势必将对台湾金融经济的稳定影响甚巨。故在1945年11月7日,就发布一份通告,从第二天起,冻结并禁止「武尊千圆券」在市面流通,凡违反此项规定仍在市面行使者将「予以没收」。
此外,又强制要求原持有人应自11月10日起在一个月内,须将此种「千圆券」存入官方指定的几家银行,纳为「台银特种定期存款」,逾期各银行不得再收存。一个月的期限过后,若不依规定把「千圆券」存入指定银行,这些高额钞券将视同废纸一律失效。
由于施行「台银券特种定期存款」政策,因此「武尊千圆券」实际在市面流通的时间从1945年8月19日发行开始算起,至1945年11月7日止,实际只流通81天左右。
在短短一个月内,最后共回收了「武尊千圆券」6亿9千多万圆,约占总发行量的88%,未收回之「千圆券」只剩约9千万圆,因此「禁用令」的实施成效可说相当显著。
也由于严采冻结和强力回收策略,故这张「台湾版武尊千圆券」的存世量并不多,品相好的目前已有台币数十万元的行情。
票号(6) 和(7)的「台湾版武尊千圆券」大钞,发行于1945年8月19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后的第四天) ,是日据时代发行的最高面额纸币。小弟这一张票号(9)的简易见本券, 系当时在日本国内流通券改见本用券, 在意义及价值上, 都要比上述的台湾版武尊千圆券要逊色许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