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发展到宋代开始兴起仿古风潮,出现了模仿战国、两汉的玉璧。虽然模仿玉璧的造型,但这时的雕刻工具和雕刻刀法都大大不同,因而宋代玉璧也有其时代特征,玉璧形体浑圆,边缘没有锋棱,而是呈圆形转角,模仿的谷钉纹稠密且模糊。
到了元代,玉雕大多模仿唐代器形,玉璧的制作也是如此。元代玉璧器形较为厚重,小璧居多,大璧较少;小璧通常作为佩饰,纹饰上大多是一面雕纹饰,而且谷纹稀疏,排列没有规律;元代玉器的雕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一般会出廓。
明代的玉璧流传下来的数量要比前三代多,玉料大多是青玉和白玉,加工不精。玉璧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一面雕浅浮雕螭虎纹,另一面仿雕战国时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一是仿制古文献中记载的玉璧样式,两面雕刻战国或汉代时期的纹饰,边缘增加其他装饰。除此之外,明代还出现了八卦纹饰的玉璧。
清代中前期的玉器制作发展到了空前高峰,玉璧的质地极佳,大多是青玉和白玉,在宫廷贵族中主要用来做礼器和玩赏品,在民间流行仿古璧和系璧。清代玉璧以小型为主,孔小,璧身厚,常见的装饰纹有螭虎纹、几何图案、寓意吉祥的图案和人物图案。乾隆年间涌现大量的改制旧玉。此外,清代还出现了中间带活环套的双联璧、阔带几何纹玉璧,仿古和伪古的玉璧都非常逼真。到了后期,玉器发展受到限制,玉璧的材质较差,雕工也粗糙,工艺水平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