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中央造币厂桂林分厂所铸的辅币中,有一种民国31年半圆孙像镍币,其背面布币图案下有一个“桂”字。1949年施嘉干编著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提到:“此币系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桂林造币厂所铸,在广西使用,但流用极少,未多见。此币与中央同年所铸半圆币之差别,为背面古布图案下,铸有一微小之‘桂’字。”另据《广西历史货币》一书描述:“中国苦战五年,物资消耗殆尽,加之铜是制造枪、炮弹的重要战略物资,补给更为困难,中央造币厂于是决定在民国三十一年后,广西造币分厂停止造币。而且决定该年生产面值较大的十分,廿分,半圆硬币,不再生产五分硬币。造币分厂人员为了纪念桂林造币这段难忘的历史,又在此三种最后造的少数币上加制‘桂’字以兹留念。”按规定国民政府是不准许在国币上加刻具有地方特色标记的,因此可认定民国31年半圆“桂”字币的出现,应是桂林造币分厂的私铸品,而非流通行用币,属于试铸币,作为桂林造币分厂“留念”的信物的解释是合理的,由于存世极罕,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也难得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