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硬戳的未解之谜 12/14/2022
在海外淘宝过程中,无意中接触到一些被打上中文硬戳的外国银元,这让自己陷进了“历史沉珂”这个大坑里了。
只要用英文“硬戳”(Chopmark)这个单词来搜索,就会跟另一个单词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
阅读了很多“曾经在中国流通过的外国银元”相关中文文章,大多数文章作者都是“东家抄写西家”,没有很好的系统研究文章,根据咱查阅到的一些英文资料,从16世纪末的明代,到中国开铸第一枚银币的1890年,中国曾经流通过的外国银元,币种应该有百种之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1600年到1900年的300年间,世界上航海和贸易发达的国家,曾经铸造过的大额银元,都有可能进入了中国市场。
这些银币曾经在中国旅行过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上面有着中文硬戳。
根据英文文章介绍,这些中文戳记,是中国商家、钱庄和朝廷官员验证银币真伪的一个标识,有点象“如假包换”的保证招牌一样。再研究这些印戳产生的年代,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西班牙殖民地的Cob银币,很少有中文戳记,稍后进入中国的双球币(PillarDollar),有中文戳记的也很少。真正出现戳记较多的外国银币,是1780年后的CarolusIII(查理斯三世)后的银币。
硬戳是商家验证真伪的标识,那么,在那个时期,中国市场上应该有大量假币出现,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开始有在银币是打戳记作为“验记”的习惯的?还有,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银元?
恳请对钱币有研究的专家,对此进行探讨。
咱个人有倾向性意见,可能会在未来“曾经在中国流通过的外国钱币”文章里,加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谢谢专家和泉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