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纪至10世纪间,今缅甸境内产生过许多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由藏缅语族(包括藏族、彝族、缅族等中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语言类型接近的一些民族)部落之一的骠人建立的骠国。
公元前200年骠人进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并掌控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通商之路。魏晋时期的《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中提到过骠国,有“位于永昌西南三千里,君臣父子,长幼有序”的记载,当时骠国的香料就通过永昌郡输入中国。骠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公元1-5世纪),骠国以毗湿奴城(今缅甸马圭县东敦枝镇西约20公里处)为中心,称为毗湿奴时期;后期(公元6-9世纪)的骠国则将首都迁到了卑谬(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大唐西域记》中称为室利差旦罗城,称为室利差旦罗时期。
据《旧唐书》记载,骠国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东邻真腊国(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地带),西接东天竺国(今印度阿萨姆邦等地),南至印度洋,北通南诏国的些乐城(今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带),拥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共计9个城镇、18个属国、298个部落。经过两汉魏晋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岁月,唐朝时的骠国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领土涵盖今天的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的骠国的经济相当发达,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由于骠国的地理位置刚好处于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上,南来北往的客商无不停留于此,故其商业贸易尤为繁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