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霸泉 于 2019-5-14 19:20 编辑
元代精品:长命富贵背宝相花 近日笔者偶得一枚长命富贵背宝相花的压胜钱,甚是喜爱,听几位玩花钱的高手说这种风格是宋元时期的,个人觉得宋花通常纹饰繁复精美,这枚钱的字韵朴实无华,纹饰质朴典雅,整体铸造工艺敦实、古拙,应属元代风格无疑。
记得有一次,笔者特意带着这枚钱和另一枚苏花去拜会一位书法大师,让他品头论足,大师先是拿起那枚苏花,短暂一瞥竟说:“俗,简直俗不可耐!”
之后又拿起这枚宝相花钱,欣赏着上面的文字和图案,良久,大师说:“我虽不懂古钱,但这上面的文字凝重朴拙、端庄秀润,似有一番超脱世俗的淡雅。”得到这样高度的赞赏,朕心甚慰,这一个月泡面没白吃。随后大师竟拿出笔墨临摹着钱币上的文字,还啧啧赞叹,有韵味。
笔者因信仰佛教,平时对佛教题材的厌胜钱尤为关注,最初见到这枚元代大钱时并没有往佛钱方面去想,因“长命富贵”本身就是一种痴心妄想,与出家人的修行理念是相违背的,但背面的宝相花又为佛教专属,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将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下面先来聊聊什么是宝相花。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在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下,植物花卉题材的纹饰渗透到了包括陶瓷装饰、建筑装饰和金属器皿装饰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自南北朝开始,莲花纹饰便被大量运用在了石窟装饰艺术中。北朝时期的莲花图案以写实造型为主,多选取正面俯视的角度来表现,中心为圆盘状的莲蓬,莲瓣向四周均匀的呈多层放射状排列。这种图案发展演化到隋唐时期,造型更加饱满。从花形看,除了莲花,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的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这种图案又被称为宝相花。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我们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主题而盛行的图案,之后便一直跟随着佛教文化延用下来,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简单的说,宝相花便是佛教的专属图案。
接着聊“长命富贵”,长命富贵应该是每一个凡人的终极梦想吧,“长命富贵”里面包含了三个条件,首先是长命,就是活得够长,证明身体也很健康,穷苦劳碌的长命也没有什么卵用,所以后面又加上了两个条件“富”和“贵”,“富”好理解,就是有钱,“贵”就是指身份要尊贵,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就像现代小品里说的那样,钱没花完,人没了,更是一种不幸。
对于出家人来说“长命富贵”显然夹着太多的欲望,这种东西不适合戴在出家人的身上,这能是佛钱吗?
佛钱是古代厌胜钱里的重要分支,佛钱又包括:供养钱、供佛钱、庙宇钱。佛钱古时由官方钱局或大型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佛像、庙宇装饰或高僧随身佩戴、与香客结缘之专用钱币。
现代的香客到寺院捐功德后,僧侣都会馈赠香客一些佛牌、佛卡、佛珠、护身符等小礼物作为回礼,正所谓礼尚往来嘛。虽长命富贵这样的题材不适合僧人佩戴,但换个思路想想,这会不会是寺院特意铸造,用以反馈给尊贵香客的礼物呢?
还有另一种可能。
众所周知,有一种经常出现在拍卖会上的珍贵钱币:淳化元宝背佛像的金质佛教供养钱,此钱于1988年春天佛教圣地五台山修建佛塔时偶然发现,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佛钱是纯金质地,尊贵无比,据专家考证,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
这枚长命富贵背宝相花钱会不会是当时的皇室或达官显赫特意铸造供奉在佛前的供养钱,以祈求自身长命富贵?综上所述,笔者斗胆推论这枚元代所铸的长命富贵宝相花钱也应属佛教供养钱吧!
元朝距今已700多年,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多少前尘往事,这枚宝相花钱来自哪里?它的主人是谁?它的用途是什么早已不得而知,笔者试图通过钱币上留下的线索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中去寻找真相,钱币收藏最美妙幸福的时刻其实就是探索的过程。
在寂静的台灯下,握住这枚小小的花钱,各种猜想浮现在笔者眼前,说不定几百年前,珠帘下,烛台前,一位绝代佳人也握住这枚花钱与我隔空凝望呢!
《中国花钱图集》第95页图录原物,多年集藏仅见寥寥二、三品,弥足珍贵。
万思成(霸泉) 2019年5月14日 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