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08:05

存疑的明代五十两银锭

初到贵宝地,花了几天时间浏览论坛帖子,感觉这里学术氛围相当浓厚,不由得为各位大佬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折服,方知国内除天堂外还有此圣地,特地将小弟在天堂发表的几个关于近期市场上流通的可疑银锭探讨贴转来此论坛,希望对大家的收藏有裨益!
近日,本人机缘巧合发现一枚已经被某评级公司入盒的明代五十两银锭,这枚银锭在未入盒前有幸在市场见过,后来辗转腾挪后,由该评级公司清洗并装盒打分,目前在市场兜售,售价自然不菲!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志!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10:08

上面的图片是已经经过评级公司清洗后的照片,那没有入盒前是什么样子的呢?见图:图就拍的非常清楚了,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我将其放大后能看到一些特征: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11:14

注意看看 米 和 艮 最后一笔的比较清楚的看到一个特征: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12:29

这个特征很有可能是凿刻用的工具出现了某种缺陷所导致的!出现这个问题并不奇怪,工具嘛,怎么会完美呢!但是问题关键不在这里!
这是另外一枚100两银锭,提供照片的藏友由于一些原因所以将照片进行处理,但是整体还是能看的很清楚的!
然后我们将照片放大处理后……我想大部分泉友能看明白了吧?!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14:25

五十两为嘉靖四十年所铸,即公元1561年,一百两为天启肆年所铸,即公元1624年
一把凿子,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市场上如今有很多不良商人,在神神秘秘的兜售这些锭子,喊价不过3万左右,喜欢赌一把的可别轻易趟这趟浑水!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19:15

同样这类型的东西还能看到不少,且有些鉴定公司公然将其清洗入盒,真耶?假耶?

补充内容 (2021-6-29 15:59):
这两个,一个是书上的东西,一个是市面兜售的东西,比较一下,真假自知!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23:38

这是另外一枚,与主贴发的那枚如出一辙~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25:19

首先 我们对相似度极高的文字进行比较!完全感觉出自一人之手嘛!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4:26:44

本帖最后由 gott 于 2021-6-29 14:34 编辑

最后我们再对蜂窝底部进行仔细的观察,
很明显的一些特征,大家都有!
所以,能否给出结论,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春华 发表于 2021-6-29 14:53:58

谢谢楼主分享,这几年出来很多原光明锭,有些有字有些没字,但造型和楼主分享的都差不多,和那种开门的比起来,感觉非常不舒服。

741741 发表于 2021-6-29 15:14:18

本帖最后由 741741 于 2021-6-29 15:21 编辑

楼主敢于直言,敬佩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5:55:52

春华 发表于 2021-6-29 14:53
谢谢楼主分享,这几年出来很多原光明锭,有些有字有些没字,但造型和楼主分享的都差不多,和那种开门的比起 ...

很多都是先上色处理,做成水坑黑包浆,然后再洗出来的,白花花,银闪闪!

gott 发表于 2021-6-29 15:58:17

741741 发表于 2021-6-29 15:14
楼主敢于直言,敬佩

惭愧惭愧,您的学识还值得我等多多学习!
我这些东西在那边发帖,每次发出来,就有假锭贩子上蹿下跳的捣乱而往往把话题带偏,好好的帖子最后变成了口水战,确实这边学术氛围好的多!

丝路老君 发表于 2021-6-29 21:36:40

感谢楼主直言分享。金珠挂底只是判断老银锭真伪的一种途径(蜂窝底部孔洞大小无规则分布才是铸造中自然形成)。另从锭面所刻文字刀锋及刻字走势顺序(刀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存疑处较明显的字有:米 、艮、年、肆、两等。

gott 发表于 2021-6-30 00:51:14

过去一直以来根据看蜂窝底或水波纹鉴定银锭真伪,但这只是从古至今以来人们用以鉴别银锭含银成色的一种手段,当现代制假者也用含银95以上制作银锭时,只要掌握好温度和铁范预热,银子还是那个银子,自然形成的蜂窝和水波纹与古代形成的是一样的,所以蜂窝金珠挂底与水波纹鉴别方式在真银假锭上的作用没那么重要了。

gott 发表于 2021-6-30 00:57:17

或者有人说现在的工业银与古代的矿冶银有区别,那确实是,但也有造假者对市面上的古代碎银进行收购,然后再熔化铸造成大银锭,这样如果单纯从成份含量上鉴别就更无从分辨了,所以现在我们无非从三个方面去鉴别银锭,一个是银锭表面的皮壳包浆,一个是锭面文字的内容(如有)是否与相关文献符合,三个就是对凿刻文字的研究!

蜀山猴影 发表于 2021-6-30 01:09:10

这帖子直接收藏了~!

gott 发表于 2021-6-30 01:45:56

以前在网上与他人讨论上述银锭同模问题时,有些泉友搬出银元铸造中同模阴伤和同模阳伤的理论来讲银锭不能因同模就断定为假的问题,也有人将铜钱铸造中使用母钱翻铸铜钱的理论,来推论银锭是否在制作铁范时使用了同一个政府部门颁发的陶芯之类的假想,但这些假设都缺乏相关实物或文献的佐证,同模的银锭事实上是确实存在的,一个铁范铸出来,不可能做一个锭子就坏了,肯定能用它做上百甚至上千个银锭,只到最后铁范无法使用为止,所有出现同模银锭并不可怕,但这批银锭必须是同一银匠,或同一个地方,或前后几年具有一定关联性的银锭才有同模的可能,你南北东西,前后几十年,说是同一个铁范制作出来的,而又恰恰好在三百年后像约好了似的集中出现在大家面前,要解释这百万分之一个巧合可能要说一万字,但事实可能几个字就能说清楚~都是一个作坊刚做的。

gott 发表于 2021-6-30 01:55:39

我所了解的是,在明代,上缴国库的税银银锭,从来就没对银锭的形状有要求,都是各省跟据习惯自行熔铸,国家只对单个银锭的重量及银锭成色有要求,并凿上银匠姓名税种地方年号之类,再从民间看那些被切得七零八碎的银子,可见作为称量货币,大家只注重其重量与成份,宋元和清代在锭上的各种戳记,也只是对银锭重量和成色信用背书的一种手段,核心还是重量与成色!所以我猜想那种所说的统一发放银锭铁范或陶芯的可能应该是极小的!

gogolf 发表于 2021-6-30 02:24:57

樓主对细節很小心求証,讚:victory:.


銀錠在每一朝代都有它的年代脈動之大格局.例如;造型,戮印字文,筆画字跡等等..在明朝末年,尤其自萬歷9年[一條鞭法]後,因民間正式以白銀交易賦稅,開始有多樣式之变化...尤其..例如明代銀錠之双端特徵是呈高翹狀,這跟清代銀錠高多了...文字之戮刻印文沒有一定模式,字画幼稚沒有一定格式...請看張献忠1644年左右的銀錠,在2017年彭山区江口出土的銀錠之圖片.....所以,我的感覺是清代銀錠之模型,被戮刻的是[明代故事],,而刻字有點像清代戮刻字文之整斉劃一,跟明代多樣式字文不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存疑的明代五十两银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