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川 发表于 2021-6-19 08:46:11

造币缘 (十)

   我们的学习时间是紧迫的,尤其是郑可先生给我们上的专业课更是字字玑珠、句句精髓。他穷尽一生对造形艺术的理解和他制作浮雕的手法都凝炼成寥寥数语,永远钉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如“人的脸、手、身子等绝对不是左右对称的”、“动态中人的肌肉总是一组紧张,另一组松弛”、“任何线条都是情绪的体现,是有生命力的”、“色彩和光线是有情感的”,“纳阴纳光”等。         
   在浮雕专业课上,郑先生很重视工具的制作,郑先生对于绘画和制作浮雕工具都是自己动手,他画素描时,将几根炭条绑在一起,画的时候一笔下去,嘴里还“呜”的一声在配音,一个大面就出现了。他见到我用的不锈钢塑刀很是喜欢,我告诉他这是我自己做的,他拿起来对全班同学展示说:“要想做好浮雕,首先要做好得心应手的工具,好工具就是你手的延长,做好工具是做好浮雕的前题。”从那以后,我对制做塑刀一直情有独钟。我用的塑刀,经常被同事们借去用,都说非常好用,我们与上海造币厂同事一起在北京设计制作时,上海厂的同事也说我的工具好,经常在我不用的时候借着用。1995年四名鲁美毕业生分配来厂,我就制做了四把不锈钢的塑刀做为见面礼赠送给他们。我现在使用的是钛金属制作的塑刀,恐怕也是同行业中首次用钛来制作工具吧?                                    
   两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郑先生觉得还没教够,他与总公司教育处提出我们这批学生两年来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如果再学上两年就更好了,建议总公司延长两年巩固一下。但教育处根据各厂的工作安排,只能结束我们的学业,回到工作岗位上去。我们于1987年7月15日离开学校回到各自的厂里,我们的离去使郑先生郁郁不乐。我们走后,郑先生就开始受几个陶瓷厂之邀,到那里指导设计工作。                     
   我们回到厂里后,厂里给我们下达了很多任务,力争让我们补上两年学习期间少做的活。我们就埋头干了起来。                        
   9月21日,突然传来噩耗,郑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我与同学赵显明想去北京参加郑先生送别仪式向厂请假,厂里说现在工作正忙未能准许我们前往,这给我留下了一大遗憾。事后,听罗永辉讲起郑先生因我们离开后,一直闷闷不乐,不久因感冒住进北京朝阳医院,在住院期间,邯郸陶瓷厂还邀请郑先生痊愈之后到他们厂去,车票都买好了放在病房的小桌上。那天晚上郑先生吃了一块西瓜呛到嗓子里,剧烈的咳嗽,当时他身边没人,他应该按墙上的呼叫按纽让护士来帮助,可是一辈子不愿意求人的郑先生没有按,只是自己努力弄,结果最后终未能将异物咳出,以至于窒息休克,直到护士察房时发现,再来进行抢救也未能挽回郑先生的生命。我们的恩师就是这样匆匆离我们而去!我们班的同学就都成了郑先生的关门弟子。我原来还打算毕业后要经常去看看郑先生,随时向他请教的想法成了泡影!                                    
   郑先生去世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能适应,老在想郑先生还在,但理智告诉我,郑先生真的不在了,今后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把郑先生传授我的东西掌握起来。我就进入了我浮雕制作训练的快车道,拼命的练,一定要将郑先生这门手艺学到手! (待续)

wolfdada 发表于 2021-6-21 18:27:02

郑先生的离去,让人扼腕叹息。期待李老师的文章后续。

亚高 发表于 2021-6-22 22:21:29

一把称手的器,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确实太重要了。

samecat 发表于 2021-8-16 08:58:28

太可惜了,流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造币缘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