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发表于 2021-4-19 15:35:47

流入俄國的中國銀錠

2009年初, 俄國Vladimir Beljaev博士(註)與本人以俄、英兩種語文共同完成了一篇名為《流入俄國的中國銀錠》的論文,並已於4月20-25日莫斯科錢幣學會年會期間發表,榮獲該會收錄於年度論文集。
該文內容節譯如下:
這是一篇有關於流入俄境的中國銀錠的研究報告。多年來,陸續有加蓋俄文印的各種中國銀錠被發現,其背景與意義為何? 至今仍乏人關注,這是促成我們深入追蹤探討的動機。 近年從各種來源,包括來自聖彼得博物館(TheHermitage Museum)、大英博物館館藏(The British Museum)以及少數私人藏品,我們共搜集到相關銀錠十餘件的圖片或資料,Vladimir博士協助破譯了銀錠上絕大多數的俄文印之後,許多珍貴線索浮上檯面。 目前所知,這些俄文印,均為俄國海關公估局所加蓋。令人驚訝的是,出現的海關遍佈整個俄國邊境,從遠東的海蔘崴(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到中亞恰克圖(Kyakhta)、科榦(Kokand),以至與中歐邊境的維茲波洛夫海關都有(詳參統計表),綿亙長達數千公里。從這些海關設立與存在期間及個別戳印上的註明年份可知,這些銀錠在俄國進出的年代可是在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之間,當時兩國存在著頻繁的貿易活動。 雍正五年(1727),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從此開始,兩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俄國已悄悄躍升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年貿易額超過五千萬兩,僅次於英國。此後將近三百年期間裡,白銀一直是中俄貿易主要的貨幣,儘管俄方遲至1854年才正式開放金銀交易、兩國官方對於互市長期存有歧見、開放互市地點不多等,但大批被稱為「旅蒙商」的中國商人對俄貿易的策略與行動十分靈活,得以突破重重障礙,並促成近代無數華商的發跡與成功,這些加蓋有俄國海關驗印的銀錠,是他們無遠弗屆的行腳的最佳驗證。 這些銀錠除了來自西北貿易之外,清代後期俄國吞併了大片中國固有疆域,其中仍居住著大批華人,中原文化與交易習慣仍在此延續著,這也是中國銀錠得以長期跨境流通的原因之一。
這些加蓋通關驗印的銀錠,時間下限止於20世紀初。此後,俄商憑藉著兩國的通商條約,在漢口等地自行設立洋行,大宗貿易,如茶葉、絲綢等,舉凡採購、製作、運送、銷售等,均一手包辦。另外,俄國政府的對華經貿政策也大幅轉向經營新疆市場,再加上西伯利亞鐵路於1905年開通,取代了原有的商道,旅蒙商因此而沒落,中國銀錠隨之從俄境逐漸淡出。 (註)Vladimir博士,俄國聖彼得堡人,係被公認為西方極具知名度的錢幣學術網站www.zeno.ru的創辦人,其父親是匈奴史國際權威,早年曾參與俄國境內多次重大匈奴遺跡的挖掘與考古。因家學淵源, Vladimir博士精於中國古錢,特別是元錢,收藏豐富,亦係西方重量級的中國錢幣專家。

741741 发表于 2021-4-28 13:37:54

先生好文,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入俄國的中國銀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