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5:55:05

解讀:【南宋,陳二郎,葉子金】

本帖最后由 gogolf 于 2019-10-8 06:31 编辑

解讀:【南宋,陳二郎,葉子金】

1,名稱;葉子金,或金葉子
       按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收錄了宋代國庫管理人員(「故宋掌公帑者」)所著的《寶貨辨疑》,其中有提到了【葉子金】,所以,還是尊重那年代文献上的流行之庶名【葉子金】為宜[如圖a&b],非【金葉子】.當然了,二者之含意均同.
書中有段七字詩文,好像是描寫如何判別葉子金之眞偽;
"金子十分至半錢。對樣分明石上試。
"更看褁夾幾多般。剪錯開時無疑忌。
"黑昏銅物在其中。淺淡蓋緣銀在內。
"銀有六分金有四。一處銷成全不類。
"要見良金方法真。膽礬燒煆黃即是。
"色白聲鳴器子多。入手輕肥驗假偽。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6:01:08

2.造型,重量及戳印字文.
   南宋葉子金,顧名思義如葉[頁]狀,每葉長:9.4cm.寬:3.5cm.一共摺疊折為10頁,如果把它全部十葉拉平成為一完整頁的話,其長度变為35cm。如此,這整個金頁成為35cm×9.4cm=329平方厘米,薄如書頁﹔[圖二,三]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6:06:53


按古代斤兩重量並不一致;例如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但是,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这枚葉子金重量為38.70克是接近宋代的一兩重重量37.30克.
      每頁中間有戳印【十分金】,表示黄金色澤纯正,每頁厚薄均勻,凹凸皺褶自然.雖歷經800多年之久,每頁間有小小朱斑鏽,细细塵土散見於戳印底,其黃色質量經久不变的特点,是象征它的富貴華麗之能量.俗語格言【酒香不怕巷子深】.
      每葉金箔左右上下等四角邊有【鐵絲巷】戳印.中間上半部有【陳二郎】,尤以【郎】字最後一筆之行雲流水是何等優雅婉暢.尤其捺筆如關刀.是最令我心儀之處。陳二郎之下有【十分金】戳印,再這下面有印【刄】,是押印?或是如古中医處方之【一兩】字?。[圖四,五]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6:08:55

本帖最后由 gogolf 于 2019-10-8 06:34 编辑

3.【刄】,是押印?.或【兩】字?.
   在 【十分金】戳印之下面有【刄】,是【押印】或是如古中医處方之【一兩】字呢?。在此葉子金的『刄』字,有被人認為是押記。我的看法是一兩的变形字.這猶如古代中藥處方之〝兩〞字寫法.在【刄】字之上.再加上數字之簡筆字,可如此觀是幾兩重之表示,这僅在『陳二郎』之簽字的葉子金或金錠才有,表示有多少兩的戳印,以保証金錠或葉子金之十足金及重量.其它簽字如李六郎,劉三郎,韓四郎.南王二郎.....等等均未見有表明多少兩之標記。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6:15:46

4.陳二郎,是金銀鋪主人?.是銀匠名字?.是私人名稱之別號?.或是宋代恩蔭制度之散官階?..
個人看法是宋代恩蔭制度下之散官階,理由如下;
《A》.宋代在官員喪失世襲爵位及封戶特權的情形下,為了確保世守祿位,参照唐制的蔭補制度設立恩蔭制度,.宋高宗紹興七年任居散官祿位比北宋多二倍多,散置于州縣官,財物官,巡撿使等中、低级之差遗。所以,在財物官之散官階便是各金銀鋪發行贵重金屬的代表官方之背書者.南宋初,國家財政困難,加上與金國之軍事對峙,武臣頗多.而武臣之寄祿官也相对的多了,其正使各階一律稱為[大夫],副使稱為[郎].而郎字之前的數目是表示其官階[北宋初文散官共29階,武散官有31階,官階隨年代而變數頗繁],故陳二郎可解讀是一位姓陳,副使武臣,第二官階。另見有『聶二助教』,助教是最低階散官階.[圖六].
《B》.元朝雖接受中原宋官制,但仍保留蒙古官制或另專設新的官署。明朝官制更為中央集權極端加強,雖有散官勳階空名,但無任何職位.清代官制是滿漢雜糅的中央官制,及邊彊特殊設置,其封爵有滿漢之分,漢人要官階还得要捐纳.不在财物封爵官階上,故再元明清三代的金銀錠上再看不到有××郎之戳印了。但南宋的××郎之名稱確實有影响到日本名字之名字文化,例如60-70年代日本電影男名星常見有×郎....。尤以二郎或三郎為多,,,但沒有像南宋金銀錠的×八郎,×九郎之高單位數目
《C》.上海博物館藏品中有一金錠25兩,,〞蘇宅韓五郎〝.一個姓苏的,一位姓韓的,二者並不同姓,或可再旁証其散官階之一例.[圖七].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6:22:38

5.發行年代?,及時代之背景
      實際上 ,金箔類之物早在商周時就有了,例如木胎包金貝,又黄金除了贵金屬性與美觀外,还有被錘制如頁、葉類之金箔,尤以本質有貴金屬性的價值貨幣,在宋以前年代均沒有被定位貨幣標準化的文献記載,只有到南宋中後年代始見有金銀鋪之住址,保証有十分金成色,重量,及官階之背書...等.予以文字上之定位貨幣,   
      從宋、金、元等三朝代紙幣[信用貨幣]開始發行到隕落之經驗,可以反証了金銀贵重金屬的價值,因它具有 .商品實物屬性[稀有性和稳定性,成为人們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並具有保值功能],.金融屬性,[主要是对抗信用風險和對抗通脹風險.]等等,為此給金銀錠及金葉子的貨幣化帶來了曙光.例如金葉子和金鋌都有相對統一的標準,即尺寸、重量及成色。這說明當時在黃金貨幣上鈐上標明數據信息的戳記,正表示是流通貨幣之一种。而就黃金貨幣成色而言,南宋時期達到巔峰,特別是像金葉子這種形制特殊的貨幣,便步入尋常百姓家.尤其在紙幣数量猛增,幣值狂跌時更凸顯黄金之價值觀.及其葉子金一兩可折成十頁,每頁值一錢,一錢金葉又可再折半為半錢,有如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收錄了宋代國庫管理人員(「故宋掌公帑者」)所著的《寶貨辨疑》之【金子十分至半錢】,所言乎?。
   所以,我個人推理發行年代是南宋開禧元年至景定四年之間,约在南宋最後50-60年之間..其間便是開禧北伐金朝,財政吃緊,錢荒物貴,急發大量會子,紙幣加速貶值,一直到元軍南下臨安,以一比五十的比率兌換中統钞與會子,從此南宋之會子就退出歷史舞台。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8:51:43

附上聶二助教,50兩,出門稅之恩蔭制度下【世守祿位】之散官階.圖片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9:21:30

我的意思僅表示古代''兩''字之寫法,,並不表示跟中医之兩的重量有關….

gogolf 发表于 2019-10-8 09:31:37

旧制中药重量的斤两钱分是这样的:一斤等于595克,一两等于37.1875克,一钱等于3.71875克,一分等于0.371875克...以此类推。

gogolf 发表于 2019-10-13 13:57:17

本帖最后由 gogolf 于 2019-10-13 14:06 编辑

最近與友人討論這枚葉子金的第三部份, 3.【刄】,是押印?.或【兩】字?.之問題..或要另加是【錢】字乎?。
    如果以整個葉子金重量而觀之,可能與【兩】字有關,但是這個【刄】字是在每一葉子金中都均有,如果使用者拿着分割一張又一張葉子金去交換銅錢或等值交換物,當然就不能以【兩】而是以【一錢】的抨重之價值去交換等量之物值[一兩等於十錢,所以葉子金有十葉,每葉是一錢],所以这【刄】看來是一錢之簡筆字才对.『圖8是一錢及一兩之寫法化,及圖9是化皮是二錢,真虎骨是二兩及』。

gogolf 发表于 2019-10-13 14:09:33

另以拙藏品一枚南宋陳二郎 十分金,一兩的小金板之【兩】來比較之,則可分別葉子金是【一錢】,而小金板是【一兩】才較正確.[圖9及10].
.

gogolf 发表于 2019-10-13 14:10:36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收錄了宋代國庫管理人員(「故宋掌公帑者」)所著的《寶貨辨疑]中有一段七句言文...<"金子十分至半錢。對樣分明石上試。"更看褁夾幾多般。剪錯開時無疑忌〞...>...古文我看不太懂,但我的解釋是这樣....:[葉子金把它分摺為十葉分,並可把一葉再折摺為二,便是半錢了,再以金鋪店的正樣本在石桌上对比金葉子的成色有多少.如此把葉子金剪開時才不会有疑心忌憚...].
   總之,從大格局下看南北宋金融货幣变遷,;北宋之交子是從民間私有企業的創新開始,取得了商業經營成功後,才步入官家的仿傚視野下,政府為此發行茶塩交引,南宋在軍事壓力下也發行了會子.茶引,塩引等等,又在沒有合理準備金下及濫發數量之下,造成加速貶值通貨膨脹,,所以南宋葉子金之發行是民間為了对應貶值及小額金的方便使用,當時一兩金可换銅錢2萬5千到3萬5千之間,所以一葉金可換2千5百到3千5百之銅錢,不幸,在皇杈與庶民,商業與杈力之間沒有合理对話之渠道,加上人性的貪婪及政府沒有机制性被監督之下.南宋就此走上了亡國之途。

741741 发表于 2019-10-19 11:53:16

好文,学习:)

gogolf 发表于 2019-12-30 07:38:15

   最近在youtube看到一則南宋海上絲路貿易沉船【南海一號】,其中有葉子金''韓四郎''一兩8枚,銀錠?枚,及銅錢17,000枚等錢幣,因為這帆船又帶有大量陶瓷[共13,000件],及大量未成品之大銅鐵器,加上又有幾件精美帶有西亞文化芸術風格之佩金鉓.因此我採想這南海一號可能要去目的地是往印度及波斯等地,但為了往返這麼長的旅程,在停留各地時就以贵重金屬,雖然帶的金銀並不多或以大量未成品之銅鉄交換以補足食物之用。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南海絲路從中國廣卅,福建,浙江等地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從麻六甲經蘇門答臘來到印度,並且採購香料、染料運回中國,印度商人再把絲綢、瓷器經過紅海運往埃及的開羅港或經波斯灣進入兩河流域到達安條克,再由希臘、羅馬商人從埃及的亞歷山大、加沙等港口經地中海海運運往希臘、羅馬兩大帝國的大小城邦。
   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按南宋政府於嘉定十二年(1219年),下令以絲綢、瓷器交換外國的舶來品。宋高宗趙構云:“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在南宋元時期,支撐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由原來的絲綢變為瓷器。宋代記述海上交通貿易等內容的《萍洲可談》載:“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也就是說船中主要是瓷器,多得堆滿船艙的所有空間,船員在晚上只能擠在貨物上睡覺了.這可引證''南海一號''為什麼有大量瓷器。

小祝79 发表于 2020-5-8 16:14:29

学到不少知识啊

高利贷 发表于 2021-10-5 07:27:38

认真拜读,谢谢楼主细心讲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讀:【南宋,陳二郎,葉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