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 发表于 2016-12-20 16:01:2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们都开始有这样一个共识,“这是一个快餐时代”,生活、工作的一切都开始变得行色匆匆。然而进入2000年后至现在,随着互联网从阅读、社区体验,一直渗透到现在生活、消费体验,这样的快被进一步放大,似乎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极致。

这样的一个时代,手机和电脑的强势介入,读书、写字变成了一个相对奢侈的事情。以写字来说,往往下笔要写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会忘了某个字怎么写,也发现写的字似乎还不如初高中;以读书来说,很多当初兴致起来买的各类书,可能都已在某个角落蒙尘。

70末生人,小时候的文化生活大多比较单一,除了小学操场上的《南征北战》外,也就是比较零碎的连环画。直到高中开始,才有意识去图书馆借一些书看,当时的选择也不多,相对来说,更喜欢贴近生活的70、80年代乡土气息浓厚、场景代入感强的小说。

虽然大学选的是工科,但因为个性和爱好,还是更喜欢文史类、哲学类的书籍。可能很多当初读的东西都忘了,但时至今日,我认为当初读的很多书,尤其是逻辑、思辨、价值判断方面的理论,在后期工作中通过验证、推演,并且已经成为个人脑力的一部分。

另外,由于喜欢书法篆刻,那会借的书基本以碑帖为主,比较系统地接触了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及风格等,有时兴趣起来,还会去临贴刻章。甚至大学快毕业时,还短暂拜了一位老先生为师。这些经历,对于建立传统美学的审美、价值判断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毫无疑问对个人的成长会帮助很大。绝大部分书籍都是前人理论、经验的总结,无论对于指导工作、学习,还是帮助价值观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当这些内容与自己的亲身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把书本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体会,这样的书就读对了。

当然,不管什么书,还都是人写的,人为的事自然就无法避免局限性,个人经历的局限,思维的局限,都会让一本书里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错误、瑕疵、缺陷。如果全盘去迷信一本书,那么势必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也将糟粕的一部分也消化其中。

所以,读书要有原则、要有方法。但原则和方法不是一蹴而就天生就会的,而是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判断、总结形成的。《尽心章句下》中提到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求的就是读书者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去读,去相信一切。

与独立思考能力相对应的,则需要我们具有独立人格、开放的思维,这样才不至于局限到一宫一格,一城一池。即便我们的能力和眼界有限制,但倘若我们的思维无疆界、价值判断不偏,那么对于未知的部分,就一定能够以相对最好的方式,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收藏领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在充分学习前人经验与总结的同时,没有建立好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判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会正确吸取书本中的内容,按图索骥,以致知识或价值被人为打折;二是无法发现前人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从而完全落入窠臼。

所以,不读书不行,不会读书也不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下图是一枚1907年钦差北洋大臣奖章,背配丁未大清金币大云版龙图,由于林国明先生的《中国金银币目录》将之认定为了1906年丙午大清金币的龙图,所以这枚纪念章也在书目中被断定为了1906年,PCGS封装时标签自然也就写成了1906年。


亚高 发表于 2016-12-20 16:15:53

大学时爱读余秋雨、周国平等人的书,虽然二人在诸多方面均非完美,但很多时候,他们通过文字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审视问题的角度、笔触等,会给人以启发。我觉得,这样的书就是好书,毕竟没有一本书是包治百病的大力丸。

在行走 发表于 2016-12-20 17:50:49

亚高 发表于 2016-12-20 16:15
大学时爱读余秋雨、周国平等人的书,虽然二人在诸多方面均非完美,但很多时候,他们通过文字表达个人观点的 ...

确实, 有时书和写书的人差距很大,单看文字确实好,但反过来在看人以及为人,实难苟同,看看熊召政其人即使如此。我大学也是纯工科,现在干的活和内心实际想干的事差距有点大,可谓是南辕北辙。想着啥时候也能像亚高老师一样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行。

亚高 发表于 2016-12-20 18:03:31

在行走 发表于 2016-12-20 17:50
确实, 有时书和写书的人差距很大,单看文字确实好,但反过来在看人以及为人,实难苟同,看看熊召政其人 ...
写文字的里面,第一厌恶为zz赞歌的,第二厌恶言行不一的。文字如人,字里行间多少能看出一些,现在流行的所谓鸡汤,很多是没脑子的逻辑才写得出来的。大部分所谓的现代诗,我承认看不懂,也不喜欢。

至于爱好与工作,有时真把爱好当成工作了,就未必快乐了:lol,恰逢其会、机缘巧合就好。爱一行干一行有时要天时地利人和,还不一定行。所以,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有时也能曲线救国。

王子 发表于 2016-12-20 18:52:29

说得好啊!

金枪鱼123 发表于 2016-12-21 05:03:59

通常情况下,尽信书的人,喜欢钻牛角尖,大都原本性格就偏执一些,待人处事都是如此,尽信书是其中一个表象,而偏执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如果运气够好,如乔布斯这样,能成大事,换句话说,没有偏执,就没有乔布斯的事业了,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偏执又没有好运气的人居多,所以结果……
所以,尽信书,不如猴子甩飞镖:lol

亚高 发表于 2016-12-21 12:48:52

金枪鱼123 发表于 2016-12-21 05:03
通常情况下,尽信书的人,喜欢钻牛角尖,大都原本性格就偏执一些,待人处事都是如此,尽信书是其中一个表象 ...

超凡脱俗

草加 发表于 2016-12-21 13:11:46

书读到了某个程度之后, 自然能分辨是非道理, 不致于尽信书了。

玩的恰嘎 发表于 2016-12-21 15:12:30

貌似这枚76000元成交了 :lol

xiaocui891 发表于 2017-11-4 13:36:11

亚高 发表于 2016-12-20 16:15
大学时爱读余秋雨、周国平等人的书,虽然二人在诸多方面均非完美,但很多时候,他们通过文字表达个人观点的 ...

大学时 遍览图书馆 四年横扫图书馆 好读书不求甚解
工科毕业 好览文史 哲学工作后 只看对的 不看贵的
枕边书 几本 足以:)

亚高 发表于 2017-11-4 13:45:56

xiaocui891 发表于 2017-11-4 13:36
大学时 遍览图书馆 四年横扫图书馆 好读书不求甚解
工科毕业 好览文史 哲学工作后 只看对的 不看贵的
...

到最后,会越读越少,尤其最近20年,值得认真一读的书越来越少

银鱼龙 发表于 2024-3-3 17:05:15

楼主有水平,书是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而人的一生经历有限是客观的,不可能全方位将所有的事物都自己亲身经历到,故多读别人的书,相当于自己的经历体验,丰富和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拓展了眼界和思维。世上的任何事物和人都是在不但变化的,前人所写的书有的观点在当今还成立,而有的观点及观念也可能随着人的不断探求和时代的发展不正确了。这都正常。因此人要想永不落后,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多读好书.

泉神贯注-大平 发表于 2024-3-25 10:35:19

信息来源泛滥的时代,如何选择和保持专注是越发必要的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